權力的流動《你好漫才 FUNNY SHOW》春雨場
10月
10
2024
《你好漫才 FUNNY SHOW》春雨場(春雨提供/攝影張宗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57次瀏覽

文 孫玉軒(自由工作者)

《你好漫才 FUNNY SHOW》第三季最終場是由台中漫才組合──春雨擔綱演出,其內容集結了漫才段子、互動遊戲,與即興短劇,除了段子是預先設計好、經過排練的節目,與觀眾互動的橋段,則需由春雨和觀眾在限制的條件下完成任務,讓觀眾也成為節目的變因之一。與其說是觀看演出,更靠近觀看觀眾如何影響演出。

春雨二人(聖博、照明)模擬電話詐騙的情境進入段子。由照明飾演的詐騙人員意圖誘騙聖博轉帳以謀取錢財,加害者握有權力並有所行動,是合情合理的設定,當照明報出帳戶數字,眾人一時間覺得有點耳熟。握有謎底的照明有著決定要不要揭曉答案的權利,明確的顯示出主控權落在照明身上,詐騙電話由詐騙方掌握了人性的弱點,「是不是快要想起來?!」話到嘴邊卻想不起來的煩躁感讓聖博不得不被迫牽著走,這裡控制的是另一種:好想知道啊!的慾望。話鋒一轉變成照明可憐兮兮地說著這是奶奶生前的電話,賣慘請求聖博假扮奶奶以抒發他的思念,這個轉折在意料之中,也是一張安全牌。此時,主控權跳轉到受害者聖博身上,看似聖博配合照明扮演奶奶,還得要先符合奶奶講話聲調的音準,卻由他主導了對話的進行,控制了照明抒發情感的限度,並作勢掛斷電話以戲弄照明,「是不是很想說!」。原本是受害者的聖博反過來掌控了局面,看似位居下風的受害者手中握著一隻權力的逗貓棒。權力轉換的操作讓雙方輪流成為權力主體,詐騙方奪取的不只有金錢,受害者也有悽慘悲催以外的樣態,甚至能夠反過來進行情緒勒索,雙方你來我往,劇情峰迴路轉,是為一場權力的攻防戰。


《你好漫才 FUNNY SHOW》春雨場(春雨提供/攝影張宗淳)

雙關語、諧音梗在漫才表演中是很常見的直球手法,例如聖博與對方辯論起了女友名字KIKI的KI到底是欺騙的欺(台語),還是奇蒙子的(台語)。把玩語言的趣味能夠直接且瞬間達到發笑的效果,觀眾也較易於接收反應。然而藉由權力跳轉的操作方式將笑點隱藏在文本結構裡,提供感官娛樂之外的意趣,演員也因著事件的推進能在轉折處強化角色立體感,讓角色生動鮮活,彎彎繞繞之間驚喜不斷,很是絕妙的設計!

整場演出含有大量與觀眾互動成分,既然是互動,就需要表演者與觀眾雙方參與。「台詞機器」環節是在演出過程中由一名觀眾隨機提供素材,物品、職業、口號⋯⋯等,春雨二人則需將素材填入表演。觀眾拋出的詞彙決定了春雨二人化解危機的難度,是否能有效牽動在場觀眾共鳴;「名偵探柯南」顧名思義需經過抽絲剝繭、細細推敲才能抵達真相,照明與觀眾約定好三樣素材:職業、地點、兇器,在演出過程中已知曉答案的照明會給予各種提示讓聖博順利猜出答案。權力從角色之間變成了表演者與觀眾之間,觀眾在手握謎底的情況下,旁觀照明奮力製造線索,試圖捕捉和聖博心有靈犀的瞬間,勝博明明靠近了卻又偏離答案的慌張無措,兩人即使萬分著急也得在觀眾注目中被迫完成任務。


《你好漫才 FUNNY SHOW》春雨場(春雨提供/攝影張宗淳)

在徵求一名觀眾上台參與即興互動的環節時,聖博已先暗示觀眾:「我們要相信台灣人。」結果,全場無人舉手,多麼令人背脊發涼的三秒鐘,難怪兩人會自嘲是觀眾乞丐。表演者看似主導遊戲規則,即使內心預設觀眾互動意願高昂,只是最終要不要有所反應的權力則是在觀眾身上,觀眾的參與程度影響著表演者下一步的調動策略,即興演出的效果也取決於觀看這一切的觀眾買不買單,和演出過程中是否能夠成功建立雙向交流。

演出需要節目也需要觀眾,將觀眾納入節目設計的元素,一方面也能藉由觀眾提供演員個人慣性以外的刺激,提升演員的臨場反應能力,開展喜劇表演的多元形式。再者能提升觀眾參與感,創造共同在場的記憶,如同照明對觀眾說的話:「大家也要負責。」透過這樣的互動與表演者與觀眾建立起強壯的情感鏈結,進行從觀眾到粉絲的養成,打開北部以外的漫才市場。

《你好漫才 FUNNY SHOW》春雨場

演出|你好漫才工作室
時間|2024/09/14 20:00
地點|神不在場冒險者公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齣戲儼然將自己定位成一個重現歷史真相的紀錄者,力求詳實地將「八仙塵爆」由始自終地紀錄下來,以對抗群眾淡忘事件的命題。然而,《那場被遺忘的派對》並沒有在這個命題下具備反思能力……
10月
11
2024
《喜妹夢遊仙境:兒童的焦慮劇場》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互動式的演出,成功將孩子們內心的焦慮與渴望具象化,讓他們在觀賞過程中感受到成長的力量與啟發。這不僅是一場奇幻的冒險旅程,更是一段探索自我、面對困難與追尋成長的旅程。
10月
08
2024
在這次演出中,放大的劇場空間,使得導演與舞台設計必須改變觀眾的位置與視角,讓他們從視野有限的共乘者,變成了全知的鳥瞰者,不能參與,只能旁觀。
10月
07
2024
編導並未安排更流暢且有意義的換場,彷彿唱完一首歌,然後再下另一首的前奏,這齣戲就可以準備開始進入下一段,於是《織男・彼赫巫》大概就是十一首MV的歌單播放,不需要準確連結,也無法有效縫合、或是構成「一個」完整的敘事。
10月
04
2024
《織男.彼赫巫》作為一齣主打泰雅族的原創歌舞劇,但觀點卻與一般的戲劇無異,訴說應該尊重多元性別的差異,卻並未著重在泰雅族身上的異同進行延伸;講述了織布對於泰雅族而言無可取代的獨特與意義,卻也未就此解釋男性不可織布的緣由。
10月
01
2024
《夜燈》不僅僅作品本身小而精巧,連觀眾人數也是不到五十人,因為空間有限,在小小的坐墊上互相緊挨著,形成一種親密的觀賞經驗。
9月
25
2024
綜觀三齣作品,「尋死」命題的有效,基本建立在對於勞動現狀莫可奈何的絕對信任上。然而從勞動狀態、精神缺失到尋死展演,真正具有推演關係的僅有末二者,也就是各種精神狀態的缺失才是促成死亡的動機。
9月
24
2024
一小時上下的泰國廣播電台擷取引出了討論「媒體會如何形塑國族認同?」媒體甚至含括戲劇,劇中我們像在凝視整個泰國社會,然而追根究柢我們還是在觀看導演和編劇提供的虛構的真實,這樣的思考上的錯落感好像帶出一種後設的態度又或來回辯證的關係,令人不由驚喜 。
9月
18
2024
而在日復一日中,他們彷彿接受了這樣的荒謬,讓廣播裡的那些政策宣導、那些無理事蹟和振奮人心的言語,都納入自我的意識裡,將之整合。因此,當他們開始說話時,戲劇的主題便自然地被帶出──關於底層人民那些對於生命、性、宗教、權力與死亡的感悟與無力。
9月
1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