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自有微光 《仙杜拉》
12月
18
2015
仙杜拉(台中國家歌劇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87次瀏覽
陳元棠(專案評論人)

回想這次觀賞經驗時,腦中一再浮現的卻是黑暗,是劇場中的,也是劇中表現的人心內在,還有關於死亡的直視……。然稍加等待,柔柔微光悄悄自舞台深處出現,則是大人小孩一同走過死蔭幽谷後的生命力,與希望。

本劇開始於大量,敘述急促的旁白,舞台上三面投影圍繞,一人比畫著字句的形狀,與旁白一同逐漸展開仙杜拉的故事,在黑暗中,微光在少女的側臉,如將熄滅的生命最後的顫抖,並少女對死亡來臨的不解,接著完全的黑暗,劇情於閃現黑暗中的畫面進行,於是觀者需習慣並也將自身更隱入暗中。

波默拉的「黑盒子魔法」展現出黑色中包含的多彩,以極深的黑暗,與逆光效果再雕塑演員身形與動作,除去無關瑣碎,集中在演員思索與對話之間的時間流動,使得字句與聲調更加立體,情緒與情節更加緊密。極簡道具,蒙太奇式快速的轉換場景以及投影大量運用,在舞台風景裡,改變了演員的存在感,在巨大影像投影之下演員似乎變小了,而對角色的即時投影,或將臉部表情放大佔滿舞台畫面,如人性多面的反映,將心理活動具象,促使觀者對角色多一個視角,演員是牽動舞台變化的主力,又讓演員的影子與舞台彼此對話,劇情進行之間同時也進行著拉鋸,維持有如高空鋼索的平衡。此光影層層的寓意,以及舞台畫面中「人」與「物」的結合,如仙杜拉頭戴一放大鏡盒,旁白敘述仙杜拉對母親的想念已經快要爆炸,而仙杜拉的臉放大與身體不成比例的情景,顯得人臉有如在電視螢幕膨脹。又如後母與兩女兒為了參加舞會,抱著笨重禮服照鏡,甚且對而男人形模特兒上下其手的片段,隱隱提出當代身體機械化與物化的現象,將少女的感受與超現實思緒,藉劇場科技運用表現專屬於現代人的經驗之外,也再現「物」性在現代人體內的作用力,或許「物」介入「人」體,產生的變化既像「人」子宮內的異形胚胎,彼此交融又彼此互斥,又像「物」凌駕「人」形而上的生命意義,當「人」被「物」逼至邊緣,劇中的荒誕與無助感油然而生。

劇場整體表現強化黑盒子的意象,然而人的溫度沒有隨著劇場中的科技藝術失去,反之更顯關懷。

波默拉以童話角色與現代的對話,藉童話凸顯現代人處境,且由現代再反思童話存在之目的,可見導演對當代人受壓抑的內在面相的憐憫與同情,透過童話改編釋放傳統的束縛,舞台上處處是現代的旁人眼光對應自身的內視,兩者交相折射出角色,以此揭露現代社會眼光對於女性之殘酷,讓女性產生自我厭惡,而反轉童話中「玻璃鞋」的性別意識,也看出父權眼光後的男性,卻也是軟弱無力,無法自救甚且需要拯救。本劇欲撥開層層謊言與壓迫之對自我形象造成的迷霧,認識且展現真實自我,並立足現代社會之險惡中。而導演將社會學研究應用於劇場中,讓我聯想到現代媒體對人的內化影響,本劇角色成為社會學中辯證之具體呈現,如同法國社會學家布赫迪厄(Bourdieu)論述,提出在社會空間中「關係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個人對於社會的認知結構主觀的再現。波默拉改編流傳已久的童話文本,以心理寫實的劇場表現,提出童話在現代的作用,童話角色在現代的另一面向,進而表達童話如社會機器對「人」如何化為「物」的教育手段,其中包含了謊言與扭曲,當童話從此解析出社會機器對人的迫脅,人也就此走出迷霧,方能「活出自我」。

劇中王子在為他舉辦的舞會中,卻是一個人不知所措上台演唱的畫面,巨大投影下的王子身形更小,在有如電視演唱比賽的場景中,抒情的表現了人在世界中的孤獨存在,直到仙杜拉誤闖舞台,王子心中小小的生命之燭方被燃起,後幾度在得知母親亡故真相中,音樂將情緒推至失控邊緣,畫面切換碎裂,然自最後王子與仙杜拉在狂亂電子燈光閃逝間的共舞,這「怪胎(freak)」相知的革命情感開始生出力量,兩人不再被「怪胎」的變形意識壓抑,當兩人慎重的以吻將對方釋放,本劇也走向光去。

本劇以有情憐憫的眼光置於人性的思考上,從十五歲孩子的角度出發,細膩外顯孩子內心的黑暗與痛苦,角色的失落與個性缺陷最後仍予以包容且有個希望的出口,童真的純粹為本劇帶來灰暗生命的色彩,在生命背負著無可避免的遺憾同時,不需那華美龐大但不通風的玻璃屋,回到童年的自己,在心底,那地下室沒有窗的房間裡,接受不完美的人生,雖現實中仙杜拉不能邊走邊唱鳥兒陪伴起舞,但可以直視灰燼,走出灰燼。

《仙杜拉》

演出|比利時布魯塞爾國家劇院
時間|2015/12/11 19:30
地點|台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演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仙杜拉》確實以層層覆裹的幻象,暗中滋養著觀者心靈,但亦同時指出:強大的心靈,強壯的想像力,才有可能接受更強大的真實。而有某種真實,只有物質的隱喻力量可以觸及。(林乃文)
12月
21
2015
成為灰姑娘是因為重拾了現實中彷彿不存在的想像力,而不是作為「成人」所大量依賴的思考力與記憶力。從三個名字的轉變,編導暗示了只有同時具備煙灰缸(Cendrier)與灰姑娘(Cendrillon),承擔現實又不脫夢想,才能作為在現實生活中勇敢而帶著微笑的仙杜拉(Sandra)。(汪俊彥)
12月
15
2015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