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託行不行?《雨信委託行》
11月
27
2017
雨信委託行(慾望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65次瀏覽
張峰瑋(劇場工作者)

風聲鶴唳的年代、雨霧彌天的城市、身世飄搖的老兵、秉性憨厚的百姓,《雨信委託行》走兩線劇情,分別述說民國四十至八十年代、於雨都基隆歷經一時興衰的委託行文化,以及隨國民政府來台、一生懸命期盼歸鄉的中國軍人;舞台將委託行、老兵住所及其山東家鄉等場景並陳,並活用紗幕裡外進行時空切換,兩條主線在同一個時代(舞台)下由一開始各自經營到逐漸產生連結,兩線隨著劇情由平行而相會,台上角色的距離也呼應著由遠而近,對照關係頗值得玩味。

全劇以壯年福三(廖邱堃飾演)辭別妻兒離開山東家鄉開頭,接著切入委託行主線,開展一連串嬉鬧、鬥嘴、冒險走私的情節,直到福三來到委託行查緝,兩線第一次碰撞,官民之間身分落差自然而瞬間地營造出強大張力,並總啟後來無比思鄉的福三放下身段、懇求委託行老闆阿通(李承鴻飾演)為他寄信回家的高潮戲,加上後來福三過世、委託行熄燈、幾對男女戀情等故事,整齣戲所有情節透過角色及時代而生,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情感真切、歷歷在目,愁苦歲月下貫穿一生的巨大悲傷,轉了一圈仍只能以庶民樸實的渾厚勁道包覆、癒慰,而一紙解嚴令,一邊盼了一輩子也盼不到,一邊卻因它而走進了歷史,兩道命運黃金交叉,盡是冷眼世道下莫可奈何的離別。

廖邱堃詮釋的老兵福三在很多時候讓我聯想到樊光耀,肢體及聲音演出讓人信服且沉浸其中,在委託行欲言又止地託付信件、在重病時恍惚看見家鄉情景(關於老家的多個段落都相當好看,山東話說得很流暢很好聽)、在臨終病榻前將養女雨巧(陳紅名飾)託付給順仔(黃鈺賢飾)等多段表演皆相當成功,一人挑起複雜的情感層次與浩瀚的情感強度,在那某一個瞬間,又是《暗戀桃花源》,又是《西出陽關》,又是《京戲啟示錄》;李承鴻演繹的委託行老闆則在大多時候扮演喜劇角色,台詞與動作又多又快,卻一一走完絲毫不亂,可謂是撐起了整部戲歡快的節奏,直至戲末委託行人去樓空時調性徒轉,孤身回望,回憶噴發竄出,四十年的情感一瞬間壓將下來,亦處理地相當動人,最後委託行走完了他最後功德圓滿的信件任務,這是最寧靜也是最美好的結局。

《雨信委託行》一如解憂雜貨店,作為一個時代下縮影一眾角色出將入相的集合場,來到這裡與其他生命故事交手,尋找著什麼、追求著什麼,得到了些什麼、失去了些什麼,然而來來去去、或悲或喜,總是時代、總是人生;《雨信委託行》又如戲劇之於劇場,劇場作為一個載體,或恰似一間委託行,將這個交織著雨、信、以及寄託的故事道出、記下、傳於後世。

委託行不行?我覺得hen可以。

《雨信委託行》

演出|慾望劇團
時間|2017/11/17 19:30
地點|基隆文化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身首分離所象徵的流離,一旦作為一種被指認為「異人」的悲劇性後果,而本身具有流動性的內在特徵時,尋找親人的強烈慾望與回歸身體的形式表現,似有被解消掉能動性的擔憂。
5月
16
2025
劇場不再是召喚國族記憶的祭壇,在這裡,鬼魂不求平反、死亡不能被意義化。這正是《落頭氏》的批判力道——不是出自特定政治議程的批判,而是持續召喚那個尚未到來的、幽靈般的政治。
5月
16
2025
《赤子》雖亦遵循如此英雄敘事結構,但編劇施如芳似乎更企圖開拓布袋戲新的故事乘載,將「臺灣第一才子」呂赫若為故事原型,以虛載實,叩問歷史與當下時代處境。
5月
12
2025
把觀眾逆轉為道具或活道具?若是如此,大概是此劇《妬娘道成寺》的絕妙之處,值得註記,甚至在整場戲裏,眼睛是對鏡子的辯證與置換,因為觀眾的眼睛就像是會到處移動的鏡子
5月
09
2025
當方爺爺的愛情被獻給了當代同志情慾的謳歌,身體化作了抗爭運動緬懷的聖體,他個人所剩下的只有那兩不歸屬的灰男孩童話,同時也是《灰男孩》難以處理而輕巧帶過的美國。
5月
09
2025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