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沒有陽光沙灘的青春《新生命》
7月
10
2019
新生命(慾望劇團提供/攝影李宜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57次瀏覽
張峰瑋(劇場工作者)

十五年前十五年後,從高中職學生聯展到基隆青少年戲劇節,當年參與聯展的學生們愛上了劇場,凝聚孕育出基隆在地深耕的慾望劇團,如今劇團扮演起指導的角色與學生共製演出,作品《新生命》講述四名青少年在死後先後來到一處「收容機構」,透過日復一日的「修行」,等待離開的一天;他們的青春停留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既是終止,同時也讓他們的一生永遠停留在青春的模樣;村上春樹在《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中開玩笑地寫道:「要到死都十八歲,只能在十八歲就死去」,在此引用無疑是一個地獄梗,不過死在青春年華的痛與美、殘酷與浪漫,亦是以強烈矛盾的狀態存在著的,於是似乎再怎樣的荒謬也都可以被接受了;至於《新生命》作品之外亦與作品發生了巧妙呼應,人的一生無可復返,十五年前的青少年「已經不再是少年,還是一樣的熱烈」,透過與新一代共製,在同一個實驗劇場場域內又像是時間停駐了一般;烏龜在跑,我不能睡,日子在走,永保青春的心態要有,李國修曾多次提到「小劇場是大劇場的上游」,透過一代代的青春輪迴,筆者期許基隆青劇節能夠為青少年戲劇與表演藝術教育持續書寫更多有趣精彩的故事。

本劇的編導、燈光設計、校長兼撞鐘葉禹廷a.k.a.頹廢在演後座談時提及本屆青劇節的主題是「青春」,在構思劇本之初的聯想是陽光沙灘等元素,但後來受到申昌源及林奕含的事件影響,轉而關注「那些沒有陽光沙灘的青春」,做出黑暗沉重卻曖藏光輝的《新生命》,四名角色(李岳翰、吳信翰、黃毓婷、李沛湘)的服裝(服裝設計葉巧雯)與座椅(道具設計陳彥竹、林俊龍)皆對應各自的生命故事來作設計,甚具巧思,從頭到尾懸在空中的靜止的時鐘除了暗示時間不走之外,時針與分針皆直直向下指,隱隱更顯絕望;舞台設計(吳玟慧)置中一個大大的兩階白色平台,像是祭壇又像刑場,四名角色平時在下舞台一字排開對話,「修行」或獨白時則搭配燈光、平台及兩位幻象演員的表演,來表現心理層次的複雜,多段獨白且皆相當精彩,表演者在多種情緒快速切換上可稱精準,然而有時切換的動機較弱(例如吳信翰飾演的阿源,在其中一次聽到「模範生」時突然大怒,或許因為前面幾次聽見時情緒並未堆疊,這個炸裂顯得非常突兀),多場獨白時加入幻象演員的表演顯現角色心境,唯其中有一段,幻象演員在角色獨白時以類似現代舞的身體來表現,使人感到突兀,除此之外的大多時候,幻象演員對於提升畫面張力及加深情緒力道上皆奏效。

就劇情結構而言,四名角色在整齣戲之中,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從不願意說出自己的故事直到一一說出。身為觀眾一路看著劇情發展趨勢,就覺得最終大家都會說出來,因此過程中角色間的言語推拉顯得有點無力,此外在較大的劇情轉折處例如大家都離開了只留下婉真(黃毓婷飾演)時張力略顯不足,或許製作有所限制,期待有一天這個作品能以更大的規模重製;燈光(燈光設計葉禹廷)及音樂(音樂設計葉智凱)表現可圈可點,在氣氛營造上相當成功,最後的投影更是一舉將情緒拉高,最後的一句再見,像是在告別整個世界,像是在許來生,像是在說夢裡見,像是在說我們要醒了;這齣戲像是一幅圖,他們將各自走到此時十多年的苦難與愛竭力揮灑釋放,成就了一張到此為止而永不褪色的圖。花開花謝終有時,你在最美的時候戛然止步,卻似已經承受了百歲的苦痛,或也已經經歷過了百歲的幸福。

《新生命》裡早逝的生命受盡折磨,劇場作為擁有如此渲染力的場域,自是提醒我們更細緻地去關懷現實周遭的人們;而明明是凋零卻說是新生的劇名,亦如在提示,歲月一刀砍過來我們沒死,有機會就去跟後生說一下怎樣吃牛才好吃;「青春就像一盒衛生紙,看起來很多,抽著抽著就沒了」,不要管抽了拿去做什麼,重點是要讓我們心中的衛生紙,怎麼抽也抽不完。

《新生命》

演出|慾望劇團與青少年合演
時間|2019/07/07 14:30
地點|基隆文化中心島嶼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編導並未安排更流暢且有意義的換場,彷彿唱完一首歌,然後再下另一首的前奏,這齣戲就可以準備開始進入下一段,於是《織男・彼赫巫》大概就是十一首MV的歌單播放,不需要準確連結,也無法有效縫合、或是構成「一個」完整的敘事。
10月
04
2024
《夜燈》不僅僅作品本身小而精巧,連觀眾人數也是不到五十人,因為空間有限,在小小的坐墊上互相緊挨著,形成一種親密的觀賞經驗。
9月
25
2024
假如不深入戲曲,而把焦點放在「如何跟沒經歷過當年的觀眾談一段歷史」,千禧世代演員詮釋九〇年代小劇場的嘗試,反而成了隔代迴響的亮點……
9月
24
2024
綜觀三齣作品,「尋死」命題的有效,基本建立在對於勞動現狀莫可奈何的絕對信任上。然而從勞動狀態、精神缺失到尋死展演,真正具有推演關係的僅有末二者,也就是各種精神狀態的缺失才是促成死亡的動機。
9月
24
2024
一小時上下的泰國廣播電台擷取引出了討論「媒體會如何形塑國族認同?」媒體甚至含括戲劇,劇中我們像在凝視整個泰國社會,然而追根究柢我們還是在觀看導演和編劇提供的虛構的真實,這樣的思考上的錯落感好像帶出一種後設的態度又或來回辯證的關係,令人不由驚喜 。
9月
18
2024
而在日復一日中,他們彷彿接受了這樣的荒謬,讓廣播裡的那些政策宣導、那些無理事蹟和振奮人心的言語,都納入自我的意識裡,將之整合。因此,當他們開始說話時,戲劇的主題便自然地被帶出──關於底層人民那些對於生命、性、宗教、權力與死亡的感悟與無力。
9月
13
2024
遊戲設定的「革命」,參照的是哪一種現實歷史曾發生過的革命?不可諱言,它仍蘊存一種異托邦的思維。
9月
12
2024
這次人力飛行劇團的重製,不僅僅滿足於以寓言的形式召喚(或固著)某種意識或共識,更反身地凸顯了導演與演員位置的流動性與多重性,並透過後設戲劇的安排來凸顯「闖入」與「岔出」的一體兩面:影像技術對劇場空間的闖入、不同語言與身體間的闖入、演員對戲劇的闖入、吳子敬與黎煥雄雙導演彼此的闖入……
9月
11
2024
馬修.伯恩的創作不僅是對古典作品的尊重,更是對現代社會議題的深刻反思。他為《羅密歐與茱麗葉》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深度,讓這個經典故事在新的語境下煥發出不同以往的魅力。通過舞蹈編排、角色塑造與情節改編,他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的家庭、社會壓力與年輕人的困惑,並讓觀眾在觀賞中反思現實世界的複雜性。
9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