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這些年來,劇場界風行著以議題入戲的創作風。從開放社會的角度而言,劇場作為一種另類思考的文化行動,似乎脈絡更趨鮮明,這無疑是戲劇美學的社會性驅力。然而,議題入戲也存在著弔詭性。很常出現的是:在民主的假借上取得戲劇表現的政治正確性;卻在明知或潛意識中,刻意避開問題意識的核心。⋯⋯然則,這似乎成為「烏犬劇場」在創作《麻嗨猴》這齣以議題出發的戲時,某種警覺性的自省。(鍾喬)
12月
09
2020
1127
戲劇工作坊的引入絕不是只是成發式的「表演」她們的故事而已,如何將這幕「民眾劇場」外部化於社會更大的認知,內部化於感訓場所對身體唯一禁錮的規訓思維,大概是戲劇工作坊進入新竹、彰化兩地青少年監獄仍待開啟的繼續動力。(紀慧玲)
10月
30
2020
1107
說是社會實踐應該沒人會反對,但不僅承受的對象接收了藝術的刺激與涵養,施予的一方,作為藝術工作技能與創造者,劇場如果能更逼近現實,走到社會場域,直接進入那永遠虛幻真相分界不明的混噩人間,大概也是藝乘或藝道,或劇場可能有的,改革的力量。(紀慧玲)
9月
15
2018
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