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SO 演出由指揮馬寇爾親自改編的《指環之旅》——十六小時的巨作要濃縮成四十分鐘的精華版,哪些要保留、保留多少,對於編曲者皆為高度的難題。(徐韻豐)
NSO 演出由指揮馬寇爾親自改編的《指環之旅》——十六小時的巨作要濃縮成四十分鐘的精華版,哪些要保留、保留多少,對於編曲者皆為高度的難題。(徐韻豐)
NSO最後以燦爛的齊奏結束了這部布魯克納巨作,樂團已能舉重若輕地完成終曲的光輝齊奏,展現得宜且屬於自己的音色,只是同時也令人想起樂曲中幾處強弱樂段的銜接,弱音樂段飄渺無法紮實落地⋯⋯(徐韻豐)
《蔥仔開花》無論是旋律平實的直敘韻白,或是具詠嘆調性質的抒情歌曲,皆展現了旋律與腔調的編織緊密,讓本土語言的聲腔之美,能以古典美聲為載體盡情地揮灑。(蔡孟凱)
解構坊間對(商業)演唱會的想像——似乎,這不應只是售票與娛樂、眾人一同感受美好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愉悅地歌唱、共舞中,融入對周遭人們、環境的關懷,使之形成餘韻繞樑的美好聯繫。(施靜沂)
導聆人首先講解樂曲的故事及內容,向觀眾給出「等等要怎麼聽、如何理解」的命題,接著觀眾按圖索驥,化抽象樂聲為意義概念,獲得更有層次的聆聽體驗。(顏采騰)
在當今臺灣主體性、「西方」「古典音樂」和各種「流行音樂」角力的社會中,林惠琦這場看似非主旋律的「文藝復興走向巴洛克」音樂會,其實反而讓我們體會到「早期音樂」能帶來的反思,重新意識到「古典」背後的價值和意義。(沈雕龍)
整場線上活動,從訪問、花絮、錄播轉到直播演出,不只能看見 Skyline 對於音樂細節的專注、對製作的要求,亦能理解樂團一邊開創、一邊推廣的精神——既是演出與創作者,也是教育和推廣者。(林真宇)
黃立騰在曲目設計上,以不同時代的樂人匠心反覆爬梳琵琶音樂的獨特語彙,其理念其實十分「古典」。當我撥開《妖.野》炫目的視覺景觀,讓自己掉進眼前連通耳道的兔子洞,看見的仍是古老樂器的本來面貌——(蔡孟凱)
我們見識周善祥堅實的美學原則、鮮活獨特的視角,音樂從而鮮活地重生,卻又化成屬於他的模樣。那是一種智性與眼界的無上享受,也是長期保守的台灣古典樂壇裡最獨特的身影。(顏采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