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海鷗劇場的《伊底帕斯》從王后的生產與歌隊演員拿著大聲公講述城內瘟疫橫行的原因,巧妙地揭開故事的序幕。當這個段落結束,筆者原以為希臘時空的主旋律即將展開,卻又冒出導演提醒觀眾進劇場看戲的注意事項。如此後設的時空穿越,古典與現代的自由跳躍,的確別有新意。
簡潔的舞台上,透過四條懸空垂直的粗麻繩,展現了權力、自瀆(贖)、慾望、暴力、毀滅等悲劇英雄必經的命運枷鎖。看似簡單的繩子,其多元指涉與詩意展現,巧妙地與本戲的核心作結合。隨著劇情的推展,舞台調度的流暢性與靈活度,再加上對古典文本的改編與重新詮釋,讓筆者看見導演獨特的創意與手法。原先文謅謅的古典台詞,透過導演的巧妙改編,觀眾彷彿貼近王后的內心世界,了解她的愛欲與憂傷。作為王后與母親,對伊底帕斯的愛,透過層層的抽絲剝繭,一切終於真相大白。
《伊底帕斯》的故事核心在於人的渺小,神諭的不可扭轉,以及命中注定的弒父娶母。這齣由四個女演員呈現的《伊底帕斯》,讓筆者期待因性別反串而產生在角色詮釋上的挑戰。除了飾演伊底帕斯的演員,其餘演員皆一人飾演多角。仔細品味由兩女所詮釋的伊底帕斯與王后之間的情欲展現,在肢體互動中,有種柔和的陰性美。筆者無法假裝這是一男一女,兩女展現的同性美,終究削弱了伊底帕斯戀母的原慾展現。在這個女女的演出中,筆者也曾以為會借用女同的情欲,強化甚至重新賦予戀母情慾的份量,但終究這部分的期待沒有產生。為何只有飾演伊底帕斯的演員沒有飾演多角?她在舞台上的扮演,雖穿著長裙、蓄短髮,但其身材嬌小的女性化外觀,終究無法在視覺上說服筆者。節目單上指出:「女性即是意義,她們的身體、聲音即是意義,所以沒有必要以男裝掩飾。」筆者認為若能以女女幽微的愛欲,挑戰伊底帕斯與王后之間的情慾遊走,必能有超越母與子,王與后之間的命題表現。
就整體觀戲經驗來看,演員對角色內心的投入與情緒的收放,在真相揭曉的關鍵時刻,主要角色的情感流露,皆能掌握希臘悲劇的核心,也即是透過哀憐與恐懼,達到洗滌觀眾的效果。投影幕上的文字選取,讓筆者重新感受古典精神的提煉與現代世界的對話。就技術上來看,傳統幻燈片的使用,每一次播放所展生的喀嚓聲響,似乎又提醒著觀眾,這齣現代精神的伊底帕斯,與古典希臘世界的不可切割。唯一可惜的是煙霧的使用稍嫌嗆鼻,加上筆者坐在舞台中央,正好是煙霧特效的出風口。每當煙霧噴出,總得忍受幾秒鐘的暫時停止呼吸,從戲中抽離,靜待煙霧消散,才能再度重返。
《伊底帕斯》的主題雖然是神的操弄與人的渺小,但從此次的改編,筆者的確看到導演的企圖,試圖在強大的神旨背後,展現人對神意的對抗。姑且不論人是否能超越命運,但改編所留下痕跡,也印證了希臘悲劇的原始精神與人的價值。如此,一切的努力也就足矣。
《伊底帕斯》
演出|臺北海鷗劇場
時間|2014/05/24 14: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