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丑鼎立,老少皆宜《巧縣官》
12月
09
2014
巧縣官(國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92次瀏覽
郝妮爾(東華大學華文系創作組)

台灣觀賞傳統戲的年齡層多為中老年以上。年輕一代的觀者,縱使有興趣,恐怕也會因為過多門道的橋段,難以融入劇情之中,最後逐漸放棄。不過所謂「傳統」正是經過重重淘洗、淬煉所留下來的經典。就藝術價值上,確有不能取代的意義。Peter Brook在著作《開放的門》中寫道:「他們悉心專注於化妝,最小的道具也完美無瑕,凡此都是為了超越唯美主義。彷彿透過純粹的細節,試圖前往神聖的境地。佈景中一切、音樂及服裝,都是用來映照存在的另一種層次。連最細微的姿勢也經過研究,為的是從中刪除平庸與粗俗。」這樣對於「美感的呈現」有著近乎吹毛求疵的藝術態度,使得一齣戲的力量能夠從多方面彰顯出來。即便僅是一齣輕鬆詼諧的爆笑喜劇也不例外。

國光劇團搬演多次的《巧縣官》,劇情簡單易為大眾接受,一位狐假虎威的國舅爺(黃毅勇飾)強搶民女、霸道無理;一位民胞物與的縣官(謝冠生飾)出手相救、妙招不斷;中間穿插馬屁精師爺」從包袱中抖出惡點子,與國舅沆瀣一氣。這「三丑鼎立」的劇碼,奠定整齣戲笑鬧的基礎,是為一個典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歡樂大結局。

三丑擁有截然不同的性格:良善而機智、蠻橫卻癡愚、陰險且奸詐。輪番上陣,加以十來多個配角演員(衙役、小僕、老父、深具畫龍點睛之效的大奶奶、氣質端莊的藍秀才以及皇姨紅素梅……),使得場面熱熱鬧鬧卻動靜得宜,絲毫不亂。演員之間的對話節奏控制極佳,活潑淺白。縣官出場一段,特別騎著驢子自觀眾席中現身,突然之間拉近了與觀眾距離,似乎也暗喻著此角色原本親民可愛的形象。且演員善用騎驢的姿態,一會兒踢踏踢踏地趕驢快走、一會兒驢子抬腿踢翻惡霸、一會兒來場正反兩方的拔河競賽,國舅爺拔走了驢屁股、跌得自個兒一屁股,處處笑聲不斷。

因為台詞生動淺顯,不必盯著兩旁的字幕看,也能輕鬆理解。當然,花拳繡腿的地方也不少:衙役協同縣官上路,遇見了大溝需跨越,眾人渾身解數,踢腿、翻觔斗,台上氣喘吁吁,台下掌聲如雷。就更別說那磕頭跪拜的場面了。在劇情即將進入高潮之處,縣官簡直豁出去,甘冒殺頭之罪,決定深夜直搗皇姨的繡樓尋找藍秀才──深夜打擾閨女之房,對象又是皇親國戚,入房前得來個一磕一拜,沿著階梯磕磕拜拜才能請入閨中。縣官於舞台前緣,俐落地躍身、跪坐、貼地,來回反覆、身段輕盈乾淨,著實好看!

雖是一齣情節簡單的劇情,不過兩個鐘頭的時間內幾乎不見冷場,跌宕起伏。傳統劇碼,不見代溝,不只時代無隔閡,連年齡也老少咸宜,現場多的是孩子清脆的笑聲。相當適合作為觀賞京劇的入門之作。

《巧縣官》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14/12/06 14:30
地點|花蓮縣文化局演藝堂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巧縣官》在節目宣傳上標舉的是一齣「詼諧喜劇」,於現代高壓的工作環境下,若能在週末輕鬆時刻進入劇院觀賞一場高水準的表演,絕對是紓壓娛樂的最佳選擇,也是引領觀眾接觸京劇表演藝術的入門佳作。
7月
12
2024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本次前來嘉義搬演《巧縣官》,除為罕有京劇演出的嘉義帶來不同的表演風貌,也有帶著近年嶄露頭角的青年演員給各地觀眾賞鑑的意味。
10月
31
2023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一個必須從它的背後、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得到——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