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秀丑角,新鮮上任《巧縣官》
10月
31
2023
巧縣官(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605次瀏覽

文 蘇恆毅(專案評論人)

五四運動以降,中國進行了戲劇與戲曲改良運動,為了符合進的的文化思潮與藝術審美,因而產生了多齣新編戲與移植戲,且此種風潮遺緒甚長,綿延至近代仍有相關作品誕生,《巧縣官》即是其一。

和1963年由陳仁鑑自莆仙戲移植改編的《春草闖堂》、1979年郭大宇及習志淦自相聲移植改編的《徐九經升官記》相同,《巧縣官》是1982年由焦克自呂劇《逼婚記》移植而來,創作時間雖不一致,但仍可見三齣戲在戲曲改良思潮下的相同脈絡:同為公堂喜劇,且丑行角色占有極大份量,作品主旨期望的不單是官府明辨是非,而是從人物的機敏急智,表現官府百態,藉此達到演出的趣味性。對於演出團隊而言,是磨礪丑行演員的重要劇目;對觀眾而言,由於口白較多,且劇情明快,是個輕鬆易入門的京劇作品,也因此成為推廣京劇時,常選用的作品。

《巧縣官》的劇情簡單,述國舅紅中龍欲強搶民女為妾,促成紅藍兩家聯姻,但在縣官使計安排、與國舅夫人相助下,解除藍府之困、卻從藍田玉與皇姨的婚事維持紅藍聯姻,故事皆大歡喜。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本次前來嘉義搬演《巧縣官》,除為罕有京劇演出的嘉義帶來不同的表演風貌,也有帶著近年嶄露頭角的青年演員給各地觀眾賞鑑的意味。

在戲曲舞台上,最容易被看見的是生行與旦行,淨行與丑行則較難以快速的被觀眾發現,加上臺灣戲曲演員的培養與演出環境仍有限制,優秀的淨行與丑行演員不容易養成,丑行之中以文丑最為難尋。本次主演王辰鑫專攻文丑,近年給人留下最多印象的是2021年「承功」演出崑版《活捉》、以及今(2023)年「戲曲夢工場」《串南?串北?有戲!》中,無論是儒雅風流的張文遠、或是性格要強的戲班演員,都有亮眼之處。


巧縣官(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提供)

《巧縣官》無論是內容或口白,皆通俗易懂,但對演員而言卻處處都是考驗。王辰鑫飾演的縣官除了念白外,做工也相當繁複,從騎驢上台、與衙役夜半行路、翻上四衙役的肩、搜房上樓時「磕磕拜拜」大幅度前後跳躍的一跪一拜上樓等,都是相當精細且吃重的工,而王辰鑫皆能流暢俐落地完成。至於唱功與念白,【四平調】嘆為官之難、與皇姨(黃聲苓飾)的答對,嗓音亮脆、表情細膩,都極好地將縣官的機敏與正直表現出來,頗有陳清河的風範。

王璽傑目前已是臺灣優秀的青年小生,扮相嗓音都好,本次演出逼婚案中的男主角藍田玉,從出場時的【西皮倒板】、作畫時的【西皮原板】等大唱段,嗓音如同既往清亮,現場作畫也可見下了一定工夫,演出實力日漸豐厚,不僅出場時即獲得碰頭好,演出中也獲得大量掌聲,足見觀眾的肯定。

飾演國舅夫人的唐天瑞青衣、花旦、刀馬兼擅,過去演出新編劇目時,多演出潑辣的角色。本次演出潑辣的國舅夫人,卻非使用小嗓演出,而是在大小嗓之間轉換,製造出低迴幽深、卻又悍妒張揚的效果,讓人驚艷。

雖是三丑鼎立的戲,但除縣官與國舅府師爺是文丑外,國舅卻多是淨行應工,雖不勾臉,只為突顯此角的莽撞粗鄙,如國光劇團2014年演出此戲時是由黃毅勇飾演,本次演出是由吳仁傑演出,正如其分。

《巧縣官》雖是在時代潮流下創造的「新」戲,卻是極考驗丑行功底的戲,其他行當的功底需求亦甚高,是齣兼具趣味與磨練的好戲。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的中生代與青年演員共同演出此戲,不單是把戲推給觀眾,也有把近年畢業且逐漸養成的演員介紹給觀眾的意味,新戲有新人傍著,才走得長遠,也期待有更多的文丑戲能夠隨著演員養成,出現在舞台上。

《巧縣官》

演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
時間|2023/09/20 19:30
地點|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巧縣官》在節目宣傳上標舉的是一齣「詼諧喜劇」,於現代高壓的工作環境下,若能在週末輕鬆時刻進入劇院觀賞一場高水準的表演,絕對是紓壓娛樂的最佳選擇,也是引領觀眾接觸京劇表演藝術的入門佳作。
7月
12
2024
因為台詞生動淺顯,不必盯著兩旁的字幕看,也能輕鬆理解。眾人渾身解數,踢腿、翻觔斗,台上氣喘吁吁,台下掌聲如雷。縣官於舞台前緣,俐落地躍身、跪坐、貼地,來回反覆、身段輕盈乾淨,著實好看!(郝妮爾)
12月
09
2014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