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儀式到娛樂《騙銀・打父》
9月
09
2020
騙銀.打父(錦飛鳳傀儡戲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71次瀏覽

林慧真(專案評論人)


小小的黑盒子劇場裡,兩側的紅色布簾垂掛著,中間的舞台擺放著傳統的一桌二椅,宛如戲曲舞台的袖珍版,上方棚子繡著「錦飛鳳傀儡戲劇團」──一個近百年歷史、傳承三代的傀儡戲班。

騙銀.打父(錦飛鳳傀儡戲劇團提供)

傀儡戲歷史悠久,因為傀儡戲的祭儀性質,現今臺灣鮮少能見到傀儡戲班的娛樂性演出。屬於南方傀儡戲系統的「錦飛鳳」,一方面在酬神儀式,如拜天公、謝土之時演出,進行除煞與淨壇等科儀;一方面演出文化場,有承襲自泉州傀儡戲系統的目連戲《許豹打父》等,也有新編的《飛瓦傳奇》,為現今少數有能力演出完整戲齣的傀儡戲班。

當日正戲演出前,以一段特別秀《戲夢人生》作為開場。《戲夢人生》應承襲於泉州《青春夢》,戲偶進行變臉及變身,原為持杖老嫗,二度變身成為翩翩少女,操偶技巧的掌握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特別秀後,緊接著為開場曲〈倒拖船〉,並唱誦戲神咒〈囉哩嗹〉,保留了傀儡戲的祭儀文化。正戲《騙銀.打父》承襲自泉州目連戲戲目《騙銀遭雷》與《許豹打父》,戲劇分為上下半場,分別講述兩個不同故事:《騙銀遭雷》為張揚與秦福二惡人騙取傅財主善心捐款,供稱用以造橋鋪路,上天知其不義,為雷公電母擊斃作為善惡懲罰;《許豹打父》為逆子許豹凌虐年邁老父許通,令其至山上撿材,許通遇善人傅財主贈銀,許豹知曉後奪取銀兩,上天見其不孝,令雷公電母擊斃之。

因此,這兩個故事雖有相同人物貫串其中,仍分屬兩個脈絡,而其傳達內容皆為宣揚賞善罰惡的天道思想。在音樂曲調運用方面也有差異,上半場《騙銀遭雷》未有唱曲,以故事鋪陳為主,下半場《許豹打父》則有傀儡戲曲調〈西地錦〉、〈地錦襠〉等唱曲,不知是劇目原有的音樂性差異,或是與演出人員的配置有關。

在演出的口白方面,團長薛熒源的口白明顯較其他演員來得流暢通順,其主演許豹一角,能以流利生動的語言搭配操偶的靈活性,其他角色的口白水準有不同程度差異,有的聽起來較為生澀、缺乏靈動感。從謝幕時得知,部份演員為阿蓮國中皮偶戲社團的學生,由此得以解惑口白的專業性差異。如此,大致可以分出上半場以學生為主,下半場以薛熒源為主,跟音樂曲調的運用嫻熟度有一定關聯。

騙銀.打父(錦飛鳳傀儡戲劇團提供)

從特別秀開始到正戲結束大約一個小時,透露出傀儡戲的戲目大多較短小,這與傀儡戲的祭儀性質有關,它通常仍需進行其他儀式,並非單純娛樂性質的演出。於是,從儀式戲劇到娛樂戲劇首先面臨到戲劇結構的問題,一般儀式性質的傀儡戲每齣大約十至十五分鐘左右,若為娛樂性演出,必須有較為完整的故事結構;因此把泉州目連戲《騙銀遭雷》與《許豹打父》串連起來不失為一種作法,可以加長演出長度,只是以演出效果來看,兩個故事未能更密切連結,看起來仍是兩個故事。另一種作法即是新編戲目,如錦飛鳳有《不及格的虎姑婆》與《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等,已經具備較完整的故事結構。因此,傀儡戲若要進行文化場演出,有沒有足夠的劇目足以支撐或是推進新動能,可能會是比較關鍵的問題。

另外,傀儡戲的操偶技巧固然重要,但演員的口白是否生動則會影響觀眾能否入戲,而語言的運用嫻熟度,可能更需要經驗的累積。這一場的演出或有傳習的意味,讓年輕學子親自到舞台上操演一番,但是與專業演員的演出也會感受到比較明顯的落差,對學生而言自然吃虧許多。

從宗教場合到文化場,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剝除了傀儡戲的神秘色彩,以一種較親切的姿態親近觀眾,這一場的演出在劇目方面承襲了泉州傀儡戲,同時年輕學子也傳習了傀儡戲的操演。只是進入文化場的傀儡戲,面對各式各樣的偶戲、人戲在五光十色的戲劇舞台上搖曳生姿,該用什麼樣的姿態立足呢?似乎還有許多開發的空間。

《騙銀・打父》

演出|錦飛鳳傀儡戲劇團
時間|2020/08/22 15:00
地點|高雄市皮影戲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