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傳統的權衡《看瓜別‧後》
12月
29
2020
看瓜別‧後(臺灣京崑劇團提供/攝影梁嬌)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83次瀏覽
張美瑤(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跨領域碩士班研究生)

《看瓜別‧後》以《白兔記》為底本,但有別於傳統戲曲的版本,此劇在「瓜」上作文章──瓜園是劉知遠和李三娘各自領略天命之所,並以瓜瓞綿綿、偷瓜求子的隱喻,鋪衍古代婦人的生命情境,對比現今社會少子化,許多不孕夫妻費盡千辛萬苦為求一子,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劇中劉知遠(趙揚強飾)大戰瓜精、瓜果,武打場面活潑生動、詼諧逗趣,而瓜果色彩鮮豔、模樣質樸蠢笨、造型可愛,很適合兒童欣賞,從其服裝造型設計來講,也是一大特色。

《看瓜別‧後》中李三娘(朱民玲飾)咬臍產子,為保兒子性命割愛襁褓中的咬臍郎,夫離子散後獨守瓜園,回溯前塵天倫之樂沉埋在遠方的烽火裡,三娘這一生恍然如夢。飾演的朱民玲嗓音清脆清亮,唱腔功力深厚具有穿透力,演來絲絲入扣,餘音繞樑。古人云:「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無論是竇老(黃昶然飾)的甩髯功,還是咬臍郎(廖亮慈飾)的趟馬,在在顯現京劇演員紮實的基本功,而戲曲要看的就是演員的「唱、唸、做、打」,《看瓜別‧後》的表演均有到位。特別是朱民玲的唱功了得,依字行腔的轉韻之美,更增添這部戲的精緻度,提高了可看性。

《看瓜別‧後》的結局是,當咬臍郎率領兵卒,追著中箭的白兔,一路往沙陀村走來的時候,李三娘在井邊睡著,醒來後回溯前塵,竟是做了一場夢而已!這樣的結束卻讓筆者無法適應,當字幕打出「劇終」時更是錯愕!覺得看戲的情緒沒有得到解決,就像是學鋼琴的人,只彈音階,沒有彈終止式,整個音樂性也沒有得到解決,是一樣的道理。因為《白兔記》是劉知遠、李三娘、咬臍郎三人皆大歡喜的大團圓結局,導致《看瓜別‧後》令人落寞──我認為,《看瓜別‧後》加入劉知遠大戰瓜精,和李三娘化身喜娘,領著村婦們入園摸瓜求子,這兩場戲佔據太多篇幅;原以為是為了後面的大團圓鋪梗,因為剛好可以呼應瓜瓞綿綿的意象,結果好不容易鋪好的梗,卻硬生生被截斷,甚是可惜。最後,李三娘恍然如夢,雙袖垂地背對觀眾,但傳統戲曲表演的放下水袖往往代表鬼魂,於是李三娘的放下水袖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過,看了節目單才知曉編劇的用意,《看瓜別‧後》是接近半本改編、半本新寫──當李三娘做著絕望的夢,她那才脫母胎便離母懷的咬臍兒,英武地追趕一隻神秘的帶箭白兔,從千里之外朝她奔馳過來,「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便能從李三娘身上得到應證。於是,結局的開放性也就就留待觀眾自行解讀,若是此想,應該就能稍稍釋懷。當代戲曲往往流行改編或是新編,因為想要吸引更多觀眾進戲院來看戲;可是,筆者認為在改編或是新編之餘,是不是也要固守傳統?也不要為了改編或是新編而顛覆傳統,不然會連原有的觀眾也流失掉了,同時也有保存與傳承的必要性,這一點真的需要有心做戲曲創新的人三思。

《看瓜別‧後》

演出|臺灣京崑劇團
時間|2020/11/29 19:30
地點|臺灣戲曲學院木柵演藝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但好端端一齣京劇何以在此完全溢出了自我敘寫風格,產生如此怪奇的跳躍?令人驚詫的是演出在此便戛然告終,井邊相會後何以就不被納入「別後」範疇,徒留觀眾疑惑滿懷。創作者在書案燈前固然可以縱情馳騁意念,搬上舞台的製作難道也可如此恣意任性?(劉美芳)
12月
07
2020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