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與追尋《人間煙火》
11月
28
2013
人間煙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35次瀏覽
林卓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碩士班)

《人間煙火》為香港劇作家潘惠森所寫,劇情描述一群不同年紀、職業的人為達到目的各自出走、追尋,因而相互遇見、交織的過程。2009年在香港首演,今與香港導演司徒慧焯合作,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廳再度搬演。

此次劇組將戲劇廳設置的觀眾席與舞台區置換,如大型雕塑的土石流景象構成舞台主要視覺畫面。由於原先觀眾席的動線以及階梯式設定,因此演員的進出場位置變化多樣、表演區塊縱向層次分明,從絲瓜棚、高處投影到地面軌道的設計,舞台空間運用多元且新穎。空間上的高低落差使角色在相互追逐、尋找對方以及各種跌落摔倒的路徑中富有流動性和緊張感;進出口的多元選擇強化了劇中角色離去及再次出場的驚喜期待和難以預料,切合劇作本身非線性敘述、分幕多和時空切換頻繁的特點。

演出前段為勾勒時空背景、角色訴求和相互關係的鋪成,每一個片段都略為短小。導演以特殊的燈光效果、音效和抽離角色後演員肢體質地的變化(先緩慢退後幾步再加速前進離場、在時空之流中用漂動的身體質地位移)作為每一幕之間的轉場,產生非寫實的魔幻地帶。肢體動作是形塑此劇調性的重要元素之一,若演員能在肢體運用上表現得更穩定(例如精準地切換寫實表演和換場設定的「緩慢移動」、蝶影癱坐在火腿臂彎以及眾人在舞台上「漂流」時的一連串動作可更自然流暢),以及改善在一些技術點上稍大的聲響(臺車在下舞臺軌道啟動時的聲音),相信欲在某些片段塑造出的魔幻氛圍能更有效果。

透過劇中人物之口,將劇本對於現世生活的關懷與笑嘆,時而以精準詩意的語言說出(如飛機師說行李箱裡「感情」那格是空白的、買「熱情果」是想補救,但卻已經過期。);時而以市井方言(台語)、他國語言(廣東話)以及連珠炮式的不雅字彙表現,突顯出角色的特質之外,也削減了單一地域性和特定社會階層的限制,成為普世眾生對於生存的追求與自我價值反覆定位的確認過程。

劇中不斷出現的意象是「旅程」:空中倒吊的火車、投影幕的列車影像、角色的職業和遠行的動機。如做導遊的蝶影、總是昨天與今日/白天和黑夜重疊的空服員Mega和飛機師;欲逃離原生家庭而出走的阿德、到處奔走找尋阿德的火腿、為印證「畢業旅行」這段記憶上路的蒲英。帶著各自理由邁開步伐的眾人,使原本看似不相關的人事物因而相遇,迸發情感的連結:依賴、相信、衝突、辯論、對立與原諒,以及一同面對大難(巨浪)來襲時的相互牽引與扶持。

此劇在舞台調度與空間使用上深具特色和巧思,劇末在觀眾席的機關設計打破鏡框式舞台制式的觀演角度,從觀眾席裂縫中央透出的光亮成為劇中人物最終所歸。已知的方向與純粹的光亮處,比擬著一同度過苦難的這群人,對各自的追尋已有所領悟且更堅定地前行。即便巨浪沖刷(大難)之後可能帶走曾經的擁有,然而風平浪靜後顯現出來的是更加純淨的情誼和心境。就像劇中提及多次的話語:「向後走,是為了向前走得更遠」,回頭追溯曾有的記憶片刻,肯定自我追尋的初衷,因而獲得更有勇氣朝光亮處前進的堅毅之心。

《人間煙火》

演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時間|2013/11/16 14:30
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展演藝術中心 戲劇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劇情看似荒誕不羈,帶有一份對現世批判的意味,卻又藉著角色,在大食、創造「人間煙火」的同時拼湊了許多殘酷的社會現象。(徐亦德)
11月
19
2013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
而在本屆作品中,我們得以從中反思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工作者,回歸到表演藝術的本質,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先以演員為中心的基礎,如何真心面對、真實挑戰關於表演這個行為所應具有的思索。
6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