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並不遙遠,這場音樂會,它很好地結合音樂、動畫與說書,讓每個無論是否熟悉神明的觀眾皆能因此場演出而認識祂們,或許年紀還小的孩童尚未知曉傳統的重要性,但並不妨礙單純的欣賞一場有趣、好玩的演出。(蔡佩娟)
傳統並不遙遠,這場音樂會,它很好地結合音樂、動畫與說書,讓每個無論是否熟悉神明的觀眾皆能因此場演出而認識祂們,或許年紀還小的孩童尚未知曉傳統的重要性,但並不妨礙單純的欣賞一場有趣、好玩的演出。(蔡佩娟)
五位作曲家,有的是感嘆並不捨生命的消逝,有的是看見生命美麗的生存姿態,有的則是以幽默的態度述說生命的故事。藉著他們的想像力以及創作,觀眾得以用音樂這項工具去聽見生命的脈動,並欣賞每一顆音符帶給我們的畫面。(蔡佩娟)
壓軸樂曲是作曲家蘇文慶的〈風獅爺傳奇〉,亦是此次音樂會的標題,此首樂曲創作於2009年,自首演後頗受各方好評,常於各音樂會中演出,全曲共三段⋯⋯作曲者很好地拿捏整首樂曲中的情緒起伏,且在指揮黃光佑的帶領下,金門國樂團的演出張力十足相當精采。(蔡佩娟)
將《思想起》融入《尋》的樂曲之中,既象徵她對柳琴的莫忘初衷,亦有帶個過往邁向前方的含意,尤其尾聲時柳琴重複強烈且快速的「掃拂」高音技法,讓演奏者猶如浴火鳳凰般,雖然樂曲結束,卻也是另一個新的開始。(蔡佩娟)
整體來說,《釧兒》的故事很在地化,既讓年輕人認識傳統戲曲歌仔戲,也吸引年長者,回味埋藏在幼年時記憶深處的野臺戲。(蔡佩娟)
《竹歌》是一首常出現於音樂比賽的合奏曲,優美的旋律以及演奏程度極適合學生參加比賽,然這首較為油膩的樂曲,卻在蔡輝鵬的指揮下令人耳目一新。(蔡佩娟)
無論是詩詞、樂曲、舞蹈等,皆是心有所感,感受中釀出想法,而後將想法譜成曲,或是寫成故事。若只談樂曲,在筆者看來,雖然作曲者已然賦予了樂曲故事性,演奏者的詮釋卻一樣重要。(蔡佩娟)
谷方當代箏界打破以往窠臼,透過聲部間互相交換的方式,讓聲響平均的交錯於表演廳。此種演奏方式有利於聲音的平均分佈,但對演奏者卻是一種挑戰。(蔡佩娟)
此次以「世界音樂」為主題的《樂逑漫步》音樂會,結合了印度、日本、蒙古等傳統樂器,樂曲的呈現方式有合奏、協奏與重奏,然而,拿捏彼此在演奏時的比重卻不是件易事,過與不及都會影響整體平衡,且可能出現各說各話的情形。(蔡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