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
01
2024
9月
30
2024
9月
26
2024
9月
26
2024
9月
25
2024
當期
專題
專題
07
2024
8月
藝術的地方化
時序逐漸進入演出量爆炸的下半年,包括機構或縣市政府、民間團體所主辦的藝術節,也將陸續登場,端看各售票系統,各地演出琳瑯滿目,在一片「盛況」之中,總積存著既正在發展又猶待書寫及討論的課題。過往我們對於藝術節同質性的批判,主要來自藝術節習於買節目而遲未邁向策展,於是在不同縣市舉辦的藝術節看到的演出多有重疊,那今天呢?
當每一個縣市藝術節都開始要求創作需要回應在地的時候,對創作者來說其實很容易在過量生產的速度下消耗,而且「在地」作為現場的意義、作品的開端,正在於它充滿歧異與不確定性,各方的有關係者又如何能在「一年制」裡,以開放、容許失敗、去加速度的姿態趨近在地,進而從中深鑿?從購買到主題徵件、委託創作及策展的挪移,究竟是解開了同質性抑或以另一種型態重覆「深度喪失」的均質化?
另一方面,當我們在「地方需要藝術?」與「藝術需要地方?」之間來回檢視、往返思辨不同作品、策展等,其實也是在建構關係性視角的審美基礎,它勢必有別於在獎補助為主的藝術生產機制裡可遇的對象,與不同的網絡交織。因而,此專題之命名並非單指使用了地方元素、符號的作品與策展,更希望透過觀察者與工作者的眼睛與親歷,描繪出那些相對不可見的。
由是,這回邀請了三位觀察者、三位工作者,分以不同篇幅書寫,潛入藝術與地方的兩端,或提綱擘領,或反思實踐。面對前者,我們提出藝術介入、村落藝術節慶、藝術與環境等面向,請觀察者們回應;面對後者,我們提出劇場與城鄉、徵件及委託創作的速度感、劇場與微型經濟等子題,請工作者們反身梳理實踐經驗。
當然,一切未完待續。
文 / 吳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