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白光亮的鏡相自我《4.48精神崩潰》
11月
24
2014
4.48精神崩潰(南風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04次瀏覽
林素娟(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這不是你的錯,這是疾病」,但什麼是正常?什麼又是病態?當我們無可選擇的被抛擲在語言意義之網中,這個自我壓抑、否定和疏離的宿命便已無可逃避。「我知道這不是我的錯」?但我如何才能一次又一次的振作,游回理性的岸邊?「我知道這不是我的錯」,但我如何才能從這不斷的自我鞭笞中得到釋放?在這生命荒原裡,沙拉.肯恩(Sarah Kane)以其肉身之姿,逼顯了巨大孤離與創痛,而這荒涼與創痛,卻是無可迴避的生命實相。這部如詩如幻恍若囈語的劇作中,拆除了傳統劇作的形式,沒有角色的安排,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沒有神奇的故事敘事,在形式極簡的滌除盡淨中,使我們無法逃避的逼視了多重自我的激烈交戰、近身拚搏、彼此憎恨及相依相偎。

觀看《4.48精神崩潰》是一個對觀者嚴苛的試煉,也是一個釋放與轉化的契機。導演宋淑明透過兩位看似形貌迥異,卻又彷若鏡中映照的演員,在潔白無瑕的襯衣下,將一切背景皆滌除盡淨。赤足站立在舞台光束中的演員,身後是無垠的黑暗。在無垠黑暗的籠罩下,突破重圍的光亮正在進行著理性與感性、正常與病態、愛欲與激昂的困獸之鬥。舞台上被局部放大、剪碎、拼貼、迴旋的畫之意象,以及無法逼視、快速閃動的強烈光影,深度展開了破碎自我、詭譎多變的空間意象。

極具變化的聲音展演是本劇的重要特色。演員時快時慢、時而激昂、時而渴求,時而傾訴、時而嘶吼的聲音,頗具節奏性與感染力的被放大和突顯。在許多不可也不忍逼視的片段中,觀者俯首斂眉,透過聲音而撫觸了痛苦的靈魂肌理。同時也在穿透全身,彷彿由自身傾洩而出的聲音中,感受強烈的震盪、糾結、緊繃與釋放。並在深長的靜默中,將諸多的質問、痛苦與渴求迴返於自身。

當舞台上一次又一次的迴響著「這不是你的錯,這是疾病」、「我知道這不是我的錯」的吶喊時,觀者即無法置身事外的被捲入語言文字之網中的共同宿命中。當我們認同潔白光亮的鏡相自我,那個在黑暗中戰慓的零餘者,又將如何棲處?他人就是地獄,而他人也是愛欲,當愛欲與地獄同一時,生命又當如何安棲?當台上演員失聲尖叫時,理性歇止了嗎?時間停止了嗎?在凌晨4.48這語言名相應可以暫時止息的時分?

在現實的圍堵、理智的追趕與磨耗中,舞台的光束終於轉為瞬息的柴火,一次次被擦亮的柴火轉瞬熄滅,在微光中,二方相互憎恨、敵意的自我,終於深度親吻並相依相偎。這自身所交託的無垠黑暗,是否是另一個重新接納的開始?當我們直面生命荒涼孤寂的同時,也使我們有機會撫觸自身的創痛,終而得到療癒與轉化的可能。從這個角度來說,觀劇的過程也是與自身交纏乃至對話的過程。地獄的荒原並不可怕,亦不可悲,在無懼地與她深度的親吻中,才得以完整生命自身。由此看來,沙拉.肯恩以其疾病所揭示的殘酷荒原,竟然透露著慈悲。

《4.48精神崩潰》

演出|南風劇團
時間|2014/11/16 19:45
地點|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285展演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沒有華麗的舞台與服飾設計,單純俐落,完全聚焦於演員簡潔的對白與精湛的肢體動作,刻劃出整齣劇作的精髓,觀眾承接一波一波撕裂人心的剖白,激起一陣一陣深沉反思的漣漪。 (鄧昭義)
12月
02
2014
為了營構這種「在場」,即一種強烈的存在感,除了種種姿勢、聚焦的光束、短暫忽偬的樂音及投影之外,此表演還依賴宛如念詩的台詞風格。另一關鍵即時間,這種風格化工夫脫離劇情的時間序列和綿延,而在表演本身的時間狀態上下手。(宋灝)
11月
28
2014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