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不著」與「看不見」,聽覺與氣息在舞台上的奇異之旅:《漫遊歐陸》
2月
08
2024
漫遊歐陸(高雄市管樂團提供/攝影戴知彥)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01次瀏覽

文 陳旻鈺(專案評論人)

鋼琴合作家的彈性表現在不同的時機,即使面對同一首樂曲,當合作對象從聲樂轉為器樂、遇上不同音樂家各自的詮釋想法,大家對音樂的期待不同,造就了合作間的無數浪漫與挑戰。《漫遊歐陸》為長號與鋼琴之間的對話,除了瞥見銅管樂器與擊弦樂器如何協和共存,更展現了聽覺與氣息間的眉眉角角。

慎重調音後,韋瓦第的《降B大調第一號奏鳴曲》在長號家高崇文呼吸下揭開帷幕。由於作品出身於巴洛克時代,整體而言,鋼琴家陳柏豪的觸鍵精巧,指尖按下琴鍵後、手臂向上拉起的動作為聲音的尾巴製造輕盈透亮的優美特質,且對踏板的運用十分謹慎,頻繁地更換踏板換取純淨的音色。有別於鋼琴的發聲點明確,高崇文吹奏的樂音聲響深邃低沉,餘韻綿延細長,管身面對觀眾。結果鋼琴「在舞台上方揚起的聲響」對比「向觀眾直接送出聲音」的長號,縱使琴蓋全開,鋼琴似乎被隔絕於帷幕之中,傳遞至台下的音量削弱許多。覺察到音量控制問題,鋼琴家在第三樂章嘗試以身體邀請長號聆聽鋼琴,的確發揮了一些作用,做出調整後的結尾整齊劃一,第四樂章對愉悅的音色達到共識感,讓音樂落幕在喜悅之中。

調整一首樂曲的聲響平衡,若只選擇「調高/降低音量」,而非考量微調演奏的音色,將會延伸出另一個問題:「支撐不足」。【1】史特勞斯《夜曲》中長號吹奏了抒情飽滿的旋律,而鋼琴塊狀和弦的伴奏稍顯淡薄,使得音樂聽起來頭重腳輕;馬丁《敘事曲》雖鋼琴間奏波瀾壯闊、聲響層次多變,一旦雄偉宏亮的長號加入合奏,便馬上蓋過琴聲;唯有當長號吹奏灰暗陰柔的片段時,彼此的音色才剛剛好融在一塊。 


漫遊歐陸(高雄市管樂團提供/攝影戴知彥)

呼吸的長短連動音樂的性格,迅速的呼吸運用在速度輕快的樂曲,緩慢的吐息則影響了音樂的深沉與色調。隨著琴聲落下,鋼琴家在舞台上也漸漸釋出自己明顯的呼吸聲,試圖在阿帕蒙特《色彩》類比管弦樂團的厚重聲響與長號抗衡,但仔細觀察會發現兩項樂器發聲的落點有時交叉,尤其在樂句相對整齊的石青如《河邊春夢》一曲更為明顯。若鋼琴比長號早一個小節呼吸,將會導致下一次在長號換氣點時,鋼琴還處在上一口氣息中的流速,直接地觸鍵與長號發聲所要預備的時間形成落差。壓縮的喘息空間造成樂器們發出急促、不完全的音波,變相成為打擾音樂進行的存在。

究竟長號是否可以吹奏在鋼琴佈局的色彩裡,鋼琴是否能感受到長號吹奏時的呼吸與波動?

「拍點的整齊」不僅意指雙方在正確的時間點發出聲音,重要的是夥伴之間對聲音特質與性格的感覺是否一致。【2】鋼琴是一個音量自發聲(按鍵後琴槌敲打琴弦)過便會逐漸消失的樂器,弱小的音量可能讓合作夥伴無法辨識,失去拍點、和聲色彩的骨幹,過分透明的音色也讓聽眾聽不見台上的鋼琴家完整的樂念。倘若考量合作夥伴樂器的樂器特性:銅管樂器深沉壯闊、厚實穩重的色彩以及獨特的餘音需要強而有力的支撐,藉由改變彈奏的方式,比如利用指腹彈奏較深的觸鍵,或是使用多一些延音踏板令稍縱即逝的琴聲持續;如此一來,長號也能依附在鋼琴所創造的豐富織度,進而堆疊想要的厚薄濃淡,找到與之共融的音色與技巧,便能讓彼此發出的聲音趨近和諧。

「演奏所有的聲音,而非忍讓的。」【3】舞台間的聲響是否平衡,一直都是棘手的問題,反饋不好的場地或是觸鍵不理想的鋼琴,都會是音樂家面臨到的困境。但演奏一首樂曲,不論是速度、聲音共振的核心,以及對音樂色彩的期待,合作者之間的討論空間中更多是相互聆聽與調整──保持彈性空間,明瞭現在身處哪一個時空,有意識地聆聽、讓這些小細節無所遁形,別忘了合作的氣息與我們同在。


註解

1、 李燕宜,《鋼琴.合作──理論與實例》(臺台北市:五南,2014),頁p. 104。

2、 洪珮綺,《鋼琴合作視野之蕭頌聲響世界:以《給鋼琴、小提琴與弦樂四重奏的D大調協奏曲,作品21》為例》(臺北:翰蘆,2019),頁p. 284。

3、 “Play with a full sound, not a meek sound.” 原文出自:The One-Page Guide to Collaborative Piano Playing

《漫遊歐陸──2024高崇文長號獨奏會》

演出|長號:高崇文、鋼琴:陳柏豪
時間|2024/01/27 19:30
地點|高雄市音樂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音樂
228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
在這場音樂會中清晰可見巴赫清唱劇中所存在的手法和素材上的多樣性。更能聽到音樂中存著新教聖詠曲與天主教複音音樂的作曲手法,在音樂形式上也隱含了義大利的協奏(唱)奏鳴曲中的重現段落形式(Ritornello form),以及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中,三個聲部對位線條的處理。
10月
14
2024
此時此刻,誰能說沈默不語的凝神傾聽,就算它是最好的方式,是古典音樂唯一的欣賞方式?
10月
12
2024
北市交今年的年度歌劇自己獨挑大梁,自製的《波希米亞人》讓樂迷得以欣賞該劇的另一個版本,然而新製作最大的挑戰在於導演使否能帶領製作團隊,提出完全不同(甚至是針對在地觀眾)的獨到見解讓觀眾有不同的體驗?反之則僅限視覺上的耳目一新。
10月
11
2024
《桃花謎》並未直面同性議題,韓沖突然接受湘雲之愛意、二人互有情意之轉折讓劇情回歸傳統生旦愛情戲,實以性別霸凌議題為主體,輕輕地觸碰到同性情誼邊界。
10月
10
2024
他用他男低音特有的音色來詮釋,更能感受到旋律中所埋藏的詩意,對生命、對記憶的那種深刻的呼喊,也為今天的這些音樂中的兒女情長和生離死別,做了最好的註解。
10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