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設限的超越《2016好戲開鑼・掌中風雲會》
7月
19
2016
傲氣之珠─幽冥節度使(國藝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793次瀏覽
劉美芳(特約評論人)

襲人溽暑的夏夜,涼扇清風相伴,坐在戲棚下享受鑼鼓搬演,是現代人難能的懷舊趣味。國藝會鼓勵協助劇團製作廟口戲齣,先人戲後偶戲,漸漸積累出了品牌口碑。逢國藝會成立二十周年,暫歇新戲腳步,回首挑揀三齣偶戲,擺落當屆入選團隊在地展演拚台的傳統,跨出限囿,送戲到他鄉,讓耗時費神的新製作主動觸及更多等待被感動的心靈。

「布袋戲製作及發展專案」自2013年啟動,不管是世界派、五洲派還是閣派,皆共赴盛會良性互動。三屆九團獲得補助乍看似乎絕無重複,其實各團捐棄門戶成見,前後場乃至編導皆積極交流,展現年輕工作者的胸襟與企圖。於是首屆入選的「台北木偶劇團」主演黃僑偉負責第三屆「新世界掌中劇團」《風雲再起─幻海星塵》導演任務,後場跨刀支援第二屆入選的「昇平五洲園」《黑金英雄淚》。更為難能的是學界、業界不再涇渭兩分,學者不以田野調查的旁觀者自足,親自下海操刀擔任編劇導演,從基本觀念磨合開始,啟動新製作的無限可能。於是傅建益擔任「真雲林閣掌中劇團」《傲氣之珠─幽冥節度使》編導,劉信成則是《黑金英雄淚》首排導演,為新戲注入迥異故昔的戲文思維與表現手法。

精華再現的三齣戲,映照出當前布袋戲的多元可能。劍俠戲發展至極而有金光戲,八零年代崛起的霹靂布袋戲在此基礎上加入影視電腦特效,創造擬真的畫面效果。《風雲再起—幻海星塵》將影視鏡頭概念運用於舞台現場:落崖時拉開前方屏幕,偶身在演師刻意操持的慢動作中,翻起翩翩衣袂緩緩墜落,營塑淒美的視覺感染;汲取黑光劇手法呈現海底水族們竄游擺動效果,螢光色澤包覆的童稚造型,沖淡武林奸謀鬥狠的血腥氣味;套用內台戲常見的機關變景,造就場上棚外大小雨齊下的有趣畫面。《傲氣之珠─幽冥節度使》跳脫慣見北管後場或流行音樂的制式思維,改採歌仔戲唱念,重拾布袋戲曲唱精神;貌似大膽,其實都在情理之中。布袋戲界一向能敏銳切中時代脈動,不論南管、北管還是外江音樂,皆是演出當下的流行,啟用西洋音樂或流行歌曲也是順勢而為。歌仔戲既是台灣民間戲曲大宗,套用於布袋戲,何曰不能;只是苦了演師,新學乍練,氣口情味不易輕鬆到位。

布袋戲偶受限刻定的人物表情,人物性格、情感層次鋪排難如人戲細膩;且習於由演師主敘事件,佐以技巧場面效果,劇本結構上常失之鬆散。專案劇作雖見變革企圖,理念衝擊中難免還是留下了磨合鑿痕。《傲氣之珠—幽冥節度使》在「劉全進瓜」故事基礎上,加添十殿閻羅轉輪王譏諷官場文化缺乏傲氣的針砭,頗有借戲點題之意。可惜新衍生傲氣自存的概念與原本夫妻情誼的鋪陳,承繼間缺乏必然的邏輯。《黑金英雄淚》乍見好似典型的教育劇場,哀嘆鴉片(黑金)毒害心靈,縱是英雄也沉淪。但主腳沈劍英溺於喪妻傷痛不能自拔,雖是悲劇人物卻難以英雄稱許;最終強調江湖事江湖了,毒品問題依然無解。《風雲再起─幻海星塵》取材經典戲碼段落的延伸,演出段落無有前後承繼,空負滿台鮮麗衣著炫目聲光,依然蹈陷金光戲最被嗤詬內容空乏的痼疾。

專案之設絕非只為劇團拚台,大拜拜般熱鬧過後就束諸高閣船過無遺痕。除卻主辦方引導的匯演,冀盼戲齣能有更多機會在一次次搬演中琢磨精進,甚且成為劇團傳衍的籠底本戲。《傲氣之珠—幽冥節度使》作品與主演雙雙入圍第27屆傳藝金曲獎,《黑金英雄淚》獲選參加「臺北市104年掌中戲觀摩匯演」 ,《風雲再起—幻海星塵》即將走入中壢藝術館挑戰室內劇場。三齣戲都有了漂亮的續航力,內服外用相互激盪,布袋戲或能再起風雲也未可知!

《2016好戲開鑼・掌中風雲會》

演出|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新世界掌中劇團、昇平五洲園
時間|2016/7/9-11 19:00
地點|台北霞海城隍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
《鬧・NOW》不僅僅是對布袋戲的新嘗試,它實際上是以「鬧」作為方法的文化介入,改寫了戲劇中「正統」的定義:正統並非單一血脈的傳承,而是在衝突與協商中共存。
9月
26
2025
《前方有三岔路口》不是一齣把所有問題都說清楚的戲,它更像顯微鏡,放大身體、物體、聲音與時間之間的摩擦,是一場關於黑暗、物質與舞台邏輯的「思辨練習」實驗。
9月
1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