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設限的超越《2016好戲開鑼・掌中風雲會》
7月
19
2016
傲氣之珠─幽冥節度使(國藝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333次瀏覽
劉美芳(特約評論人)

襲人溽暑的夏夜,涼扇清風相伴,坐在戲棚下享受鑼鼓搬演,是現代人難能的懷舊趣味。國藝會鼓勵協助劇團製作廟口戲齣,先人戲後偶戲,漸漸積累出了品牌口碑。逢國藝會成立二十周年,暫歇新戲腳步,回首挑揀三齣偶戲,擺落當屆入選團隊在地展演拚台的傳統,跨出限囿,送戲到他鄉,讓耗時費神的新製作主動觸及更多等待被感動的心靈。

「布袋戲製作及發展專案」自2013年啟動,不管是世界派、五洲派還是閣派,皆共赴盛會良性互動。三屆九團獲得補助乍看似乎絕無重複,其實各團捐棄門戶成見,前後場乃至編導皆積極交流,展現年輕工作者的胸襟與企圖。於是首屆入選的「台北木偶劇團」主演黃僑偉負責第三屆「新世界掌中劇團」《風雲再起─幻海星塵》導演任務,後場跨刀支援第二屆入選的「昇平五洲園」《黑金英雄淚》。更為難能的是學界、業界不再涇渭兩分,學者不以田野調查的旁觀者自足,親自下海操刀擔任編劇導演,從基本觀念磨合開始,啟動新製作的無限可能。於是傅建益擔任「真雲林閣掌中劇團」《傲氣之珠─幽冥節度使》編導,劉信成則是《黑金英雄淚》首排導演,為新戲注入迥異故昔的戲文思維與表現手法。

精華再現的三齣戲,映照出當前布袋戲的多元可能。劍俠戲發展至極而有金光戲,八零年代崛起的霹靂布袋戲在此基礎上加入影視電腦特效,創造擬真的畫面效果。《風雲再起—幻海星塵》將影視鏡頭概念運用於舞台現場:落崖時拉開前方屏幕,偶身在演師刻意操持的慢動作中,翻起翩翩衣袂緩緩墜落,營塑淒美的視覺感染;汲取黑光劇手法呈現海底水族們竄游擺動效果,螢光色澤包覆的童稚造型,沖淡武林奸謀鬥狠的血腥氣味;套用內台戲常見的機關變景,造就場上棚外大小雨齊下的有趣畫面。《傲氣之珠─幽冥節度使》跳脫慣見北管後場或流行音樂的制式思維,改採歌仔戲唱念,重拾布袋戲曲唱精神;貌似大膽,其實都在情理之中。布袋戲界一向能敏銳切中時代脈動,不論南管、北管還是外江音樂,皆是演出當下的流行,啟用西洋音樂或流行歌曲也是順勢而為。歌仔戲既是台灣民間戲曲大宗,套用於布袋戲,何曰不能;只是苦了演師,新學乍練,氣口情味不易輕鬆到位。

布袋戲偶受限刻定的人物表情,人物性格、情感層次鋪排難如人戲細膩;且習於由演師主敘事件,佐以技巧場面效果,劇本結構上常失之鬆散。專案劇作雖見變革企圖,理念衝擊中難免還是留下了磨合鑿痕。《傲氣之珠—幽冥節度使》在「劉全進瓜」故事基礎上,加添十殿閻羅轉輪王譏諷官場文化缺乏傲氣的針砭,頗有借戲點題之意。可惜新衍生傲氣自存的概念與原本夫妻情誼的鋪陳,承繼間缺乏必然的邏輯。《黑金英雄淚》乍見好似典型的教育劇場,哀嘆鴉片(黑金)毒害心靈,縱是英雄也沉淪。但主腳沈劍英溺於喪妻傷痛不能自拔,雖是悲劇人物卻難以英雄稱許;最終強調江湖事江湖了,毒品問題依然無解。《風雲再起─幻海星塵》取材經典戲碼段落的延伸,演出段落無有前後承繼,空負滿台鮮麗衣著炫目聲光,依然蹈陷金光戲最被嗤詬內容空乏的痼疾。

專案之設絕非只為劇團拚台,大拜拜般熱鬧過後就束諸高閣船過無遺痕。除卻主辦方引導的匯演,冀盼戲齣能有更多機會在一次次搬演中琢磨精進,甚且成為劇團傳衍的籠底本戲。《傲氣之珠—幽冥節度使》作品與主演雙雙入圍第27屆傳藝金曲獎,《黑金英雄淚》獲選參加「臺北市104年掌中戲觀摩匯演」 ,《風雲再起—幻海星塵》即將走入中壢藝術館挑戰室內劇場。三齣戲都有了漂亮的續航力,內服外用相互激盪,布袋戲或能再起風雲也未可知!

《2016好戲開鑼・掌中風雲會》

演出|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新世界掌中劇團、昇平五洲園
時間|2016/7/9-11 19:00
地點|台北霞海城隍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
霍去病那獨特的短劍與長巾武打套子,讓演員在交手間隙還能一展丰神,搭配上蒙面造型,宛似電影的蒙面俠蘇洛(The Mask of Zorro)再現,有種以一敵多的帥氣感,展現出與傳統不同的武戲思維。
8月
05
2025
經典重述的詮釋路徑,無所謂標準答案;鴻明版《包公會國母》徘徊在修舊如舊與修舊如新之間,有著借演員之勢托戲的姿態,卻看不出創作者欲往何處。令人不禁想問:經典重述究竟為了什麼?
8月
05
2025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
聖淵戲曲藝術坊《孫武子下山》巧妙平衡戲段冷熱,將老生文武做表融入情節轉折,展現出演員從行當技藝出發,嘗試混合兩種行當屬性共構一角的個人化再詮釋。
7月
28
2025
《文武天香》在這次的版本裡,因為角色關係的變調,在演員表現上產生了新的逸趣,劇作核心從情愛流轉衍生出新的流變——逃逸美學。愛與自由從創作命題的理想問題,轉化為辯證關係
7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