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當演員自嘲是否該「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時,你會發現當代劇場與文學作者並無太大不同——得面臨「是否淪為特定政治主張背書」的質疑。
11月
03
2023
黃建豪和蕭東意陪著觀眾,看黃建豪、蕭東意在舞台上汗水淋漓、腎上腺素大爆發。創作者和觀眾同時沉浸在劇情中,同時大笑出聲,共同感受笑點失敗的尷尬,實在是相當魔幻的觀演關係。(楊禮榕)
6月
20
2022
如此比好萊塢還要好萊塢的多層劇情轉折,模糊了角色背景,抹除了原本前段所建構出來的角色真實,連帶地,也抹除了角色身而為人的溫度、焦慮或恐懼,那麼少了這層基底,自己與自己的拉扯,是否還算是個拉扯?或者,在這樣架空的戲局裡自我拉扯,純為一場原地空轉的徒勞?加速反轉的劇情,也將角色推入了一坑多重弔詭的無底洞:越想找自己,越是不像自己,越是表現出誇張化的自己,越是變成觀眾所期待的自己。(吳政翰)
7月
27
2020
戲中戲的冗長時間、兩人表演的浪費時間,其實只過了他們難以忍受的「等泡麵變涼的幾分鐘」。《太空救援:果頭計畫》在胡言亂語、顛三倒四的過程裡,讓我們對時間的感知逐漸失效,並開始質疑客觀、物理的時間該是如何。(吳岳霖)
3月
27
2018
整部作品的劇情推展與臺詞底蘊引人深思,自原劇蛻變而另具內涵,舞臺效果顯著但稍嫌浮誇,導演和演員在表演上或可再協調,做效果未嘗不可自然、寫實些。(黃佳文)
2月
24
2015
單幕劇的困難更顯演員的厲害與當代劇本美學。語言是殺戮的神,這齣戲提醒我們「文明」/「野蠻」的一線之隔,笑劇中人的同時,我們也在笑著自己。(鐘煒翔)
2月
16
2015
語言作為此劇的主角,四位演員將那些棉裡藏針又或大鳴大放的台詞拋接自如,節奏快速而毫無冷場,演員在單一的場景迸發有層次且巨大的能量,可以說是此劇最成功的所在。(湯欣曄)
2月
04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