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問聲音中的「怪美」——《魔法之歌》的人聲魔法
7月
30
2024
魔法之歌(台中室內合唱團提供/攝影林大強)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77次瀏覽

文 陳昱如(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在這次的演出中,讓我認知到「現代音樂」不是讓人聞之卻步、曲高和寡的,而是真正貼近真實的誠懇表達。

沒有扭捏造作的矯情效果,或是討喜安心的和弦,也沒有刻意要符合怎麼樣華麗的視覺審美,歌者身著白衣,整個舞台簡簡單單的,曲間,只有台中室內合唱團(以下稱「中室內」)的藝術總監楊宜真進行導聆,其他時間就交由新加坡客席指揮譚秀英(Jennifer Tham)來操持音樂,的確有別一般人的舒適圈。把以往觀眾喜愛的繁瑣花俏音樂演唱會化繁為簡,只讓人欣賞最純粹的音樂饗宴。


魔法之歌(台中室內合唱團提供/攝影林大強)

會選擇現代音樂的中室內十分有勇氣,在歌曲的難度上與票房的表現上都是,合唱圈的觀眾常接觸到的無非是一些古典經典、流行通俗、宗教歌曲,這樣的現代曲目音樂會,楊宜真藝術總監謝幕時說到:「這是我接管中室內之後,最難推票的一次!」

在曲次上,講述的是人的愛與給予,以及大地萬物的自然聲響,以無伴奏純人聲的方式演繹了十首不同曲風的作品。這次的演出中,聽感體驗上倒是十分新奇的。以往常見的和聲感與和諧順耳的樂音被重新解構與定義後,作曲家將它們與具體的形象做出連結,為當代的合唱開拓了另一種呈現方式,像是由摩頓.勞里森(Morten Lauridsen)作曲的〈牧歌〉在這次的演出中,印象化的火焰在眾人聲線的撞擊下,時而采烈時而消泯,就像看得見的音樂,不需要透過眼睛,而是透過聲波直接將畫面呈現腦海。

在各種不知名的音程組合下,耳朵有許多奇妙的感受,像是浪花般的能量聲波、昆蟲振翅作動、怪奇的耳語,主題歌曲〈魔法之歌〉作曲家薛佛(R. Murray Schafer)所主張的「聲景」(soundscape),讓人彷彿可以透過耳朵看見色彩與幾何。在習慣邊界上尋找新的領域,探索新的人聲可能,並且不追求完美無缺的聲音,而是最真實的探問聲音中的「怪美」。呈現人聲的無限性與生命力,以及生命中的給予和獲得。


魔法之歌(台中室內合唱團提供/攝影林大強)

除了這次選曲的特殊性,中室內以不同聲部混站方式呈現音樂,強調歌手的獨立性,又在這樣的情況下演繹現代音樂,要求極高的和聲織度展現,需要歌手自身很堅強的演唱實力。聽得出來非職業團的中室內使出了渾身解數,將自身的表現提升到他們的最佳狀態。在與客席指揮譚秀英的合作下,徜徉出一種對於現代人聲的可玩性、對於無限可能的期許與仰望。

現代人聲音樂開展的創意與人的距離並不遙遠,並不像是要刻意背離規矩做出的叛逆,反而是直達人心的驚豔與溫暖;或許沒有你所期待的神聖莊嚴洗滌心靈,也可能不是你所想像的歡唱KTV,但在這個午後,卻是一群人用最純粹的人聲,試圖施下一種看見音樂的魔法。在這個慣於循規蹈矩的時代,嘗試種下一個奇怪但迷人的魔法種子,並悄悄等待它未來的茁壯。

《魔法之歌》

演出|台中室內合唱團
時間|2024/07/07 14:30
地點|台北生技園區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這些曲目固然經典,卻絕不傳統;它奠基於我們熟悉的結構或框架,卻又能讓演奏者如曾增譯專注於各種即興變化、藉此更有創意地重塑風格。作為爵士樂歷史、文化與創新精神的載體,經典曲目不但充滿魅力,更是樂迷們進入即興世界的關鍵。
3月
25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
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
3月
15
2025
蘇郁涵嘗試運用多層次的和聲色彩,打造稜角分明、緊湊且張力十足的音樂質感。她的音樂在近乎失控的邊緣,依然維持一定的控制力,展現獨特的個人風格。
3月
0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