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問聲音中的「怪美」——《魔法之歌》的人聲魔法
7月
30
2024
魔法之歌(台中室內合唱團提供/攝影林大強)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59次瀏覽

文 陳昱如(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在這次的演出中,讓我認知到「現代音樂」不是讓人聞之卻步、曲高和寡的,而是真正貼近真實的誠懇表達。

沒有扭捏造作的矯情效果,或是討喜安心的和弦,也沒有刻意要符合怎麼樣華麗的視覺審美,歌者身著白衣,整個舞台簡簡單單的,曲間,只有台中室內合唱團(以下稱「中室內」)的藝術總監楊宜真進行導聆,其他時間就交由新加坡客席指揮譚秀英(Jennifer Tham)來操持音樂,的確有別一般人的舒適圈。把以往觀眾喜愛的繁瑣花俏音樂演唱會化繁為簡,只讓人欣賞最純粹的音樂饗宴。


魔法之歌(台中室內合唱團提供/攝影林大強)

會選擇現代音樂的中室內十分有勇氣,在歌曲的難度上與票房的表現上都是,合唱圈的觀眾常接觸到的無非是一些古典經典、流行通俗、宗教歌曲,這樣的現代曲目音樂會,楊宜真藝術總監謝幕時說到:「這是我接管中室內之後,最難推票的一次!」

在曲次上,講述的是人的愛與給予,以及大地萬物的自然聲響,以無伴奏純人聲的方式演繹了十首不同曲風的作品。這次的演出中,聽感體驗上倒是十分新奇的。以往常見的和聲感與和諧順耳的樂音被重新解構與定義後,作曲家將它們與具體的形象做出連結,為當代的合唱開拓了另一種呈現方式,像是由摩頓.勞里森(Morten Lauridsen)作曲的〈牧歌〉在這次的演出中,印象化的火焰在眾人聲線的撞擊下,時而采烈時而消泯,就像看得見的音樂,不需要透過眼睛,而是透過聲波直接將畫面呈現腦海。

在各種不知名的音程組合下,耳朵有許多奇妙的感受,像是浪花般的能量聲波、昆蟲振翅作動、怪奇的耳語,主題歌曲〈魔法之歌〉作曲家薛佛(R. Murray Schafer)所主張的「聲景」(soundscape),讓人彷彿可以透過耳朵看見色彩與幾何。在習慣邊界上尋找新的領域,探索新的人聲可能,並且不追求完美無缺的聲音,而是最真實的探問聲音中的「怪美」。呈現人聲的無限性與生命力,以及生命中的給予和獲得。


魔法之歌(台中室內合唱團提供/攝影林大強)

除了這次選曲的特殊性,中室內以不同聲部混站方式呈現音樂,強調歌手的獨立性,又在這樣的情況下演繹現代音樂,要求極高的和聲織度展現,需要歌手自身很堅強的演唱實力。聽得出來非職業團的中室內使出了渾身解數,將自身的表現提升到他們的最佳狀態。在與客席指揮譚秀英的合作下,徜徉出一種對於現代人聲的可玩性、對於無限可能的期許與仰望。

現代人聲音樂開展的創意與人的距離並不遙遠,並不像是要刻意背離規矩做出的叛逆,反而是直達人心的驚豔與溫暖;或許沒有你所期待的神聖莊嚴洗滌心靈,也可能不是你所想像的歡唱KTV,但在這個午後,卻是一群人用最純粹的人聲,試圖施下一種看見音樂的魔法。在這個慣於循規蹈矩的時代,嘗試種下一個奇怪但迷人的魔法種子,並悄悄等待它未來的茁壯。

《魔法之歌》

演出|台中室內合唱團
時間|2024/07/07 14:30
地點|台北生技園區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場音樂會的每首曲目,皆猶如時間印記,串連起疫情期間共同經歷的情感與記憶,反映著人生中的高低潮片段,並揭露著陰霾與悵惘終會過去,同時,演奏家亦欲在在後疫情時代背景下,透過薩克斯風的溫暖樂音,引領著聽眾在音樂陪伴下,勇敢邁向更加明亮、堅韌的未來
2月
12
2025
《琴.情》全曲採用類意識流與音色旋律的手法創作,藉由將閔老師多首代表作品的旋律鑲嵌,和趙劍華傳承自閔老師的厚實技藝,勾起聽者懷想閔老師當年的演奏風采與動人的音樂詮釋。
2月
12
2025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
若忽略掉擁有高度庶民美學的民戲,打造一個觀眾無法接近的舞台,又如何讓演員真正在觀眾流動性高的場域中,展現表演魅力?而在春美歌劇團一齣賞金極高的演出中,看見的是演員為觀眾創造效果,為自己創造表演空間。
1月
23
2025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