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趕多」帶來精彩或困惑?《何仙姑》
6月
05
2024
授權公版圖片 / 王景銘設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74次瀏覽

文 林慧真(2024年度駐站評論人)

在民間傳統八仙故事中,何仙姑是唯一的一位女性,也是最晚位列仙班的八仙;在明華園戲劇總團推出的八仙系列劇目中,《何仙姑》的創作也較晚,最早為1987年《蓬萊大仙—李鐵拐》,而後有《張果老與藍采和》、《劍神呂洞賓》、《韓湘子》等故事,直至2006年首演《何仙姑》,2008年再度改編進行巡演。此戲表演方式也頗吸睛,戲分為上下兩集、共5個小時的連台本戲,主演孫翠鳳一趕六,身分或男或女、跨越生旦、文武,挑戰角色的多變和困難,頗有因人設戲的味道。

在劇場演出的5小時版本中,情節與角色頗為複雜,講述何仙姑原為男子園丁張四郎,在荷花園中與武則天相遇,因長相神似已故夫君李治而為武則天所依戀傾心。後因叛將所迫,武則天封張四郎為「朝陽娘娘」,並賜其白綾自縊。張四郎死後已為列仙班名為何仙人,其友李白帶領何仙人至凡間觀其宿緣,何仙人謁見唐皇稱其擁有法術,唐皇不信,若有則賜其為平廬節度使,在一陣仙術顯化後,唐皇賜何仙人為平廬節度使。節度使戰事無往不利,部將以突厥語「戰神」之意封其名號為「安祿山」。在馬嵬坡之時,楊貴妃為眾軍脅迫賜死,李白則要何仙人解救楊貴妃才能登化為女神、救助更多女子,於是他甘願為楊貴妃替死,便梳化為女妝成楊貴妃替身,被賜死後羽化為女神何仙姑。

故事在人神、男女之間不斷轉換,角色和時代也不停流轉,要理解此版本已有些不易,而此次在麻豆代天府演出的外台版本則濃縮為一個半小時的演出,情節以原故事的下集為主,刪去上集武則天與張四郎的戀愛故事,因此,若不了解原有脈落,則會對故事的情節發展感到相當錯亂。外台版《何仙姑》從何仙人故事開始,其友人李白稱其日後為「七師妹」將化為女神,何仙人遇見嫦娥似為武則天,李白則說其本為張四郎,並帶他到凡間一觀,而後情節與上述劇場版大同小異,差別在於未說明武則天與張四郎之宿緣關係,使得各種角色已開始混雜令人難解,例如李旦皇帝為何稱張四郎為亞父,「三度梳妝」為何讓張四郎感到羞辱?此外,故事中重要配角為李白,其特質似為說書人,協助主角了解種種因緣,其前身為「卜卦」,後段情節似又暗示祂即為太上老君?此角色也有許多需要廓清之處。凡此種種,歷史背景混亂、人物關係複雜,時序究竟是進行式或是回憶的倒敘法?固然故事最後以經歷種種皆為「幻影及考驗」試圖解決其中的不合理性,但是身分的快速轉換、又缺乏一定脈絡去建立人物關係的連結時,實在不容易在短時間內迅速地理解故事邏輯。

相較於明華園戲劇總團其他八仙故事多以「角色經歷何種苦難、如何得道成仙」為主軸,此版本《何仙姑》並未交代何仙姑成仙緣由,故事主線為「如何從男神何仙人化為女神何仙姑」辯證其中男女性別轉換的問題,並以道家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去思考非二元對立的性別關係。只是放在故事的脈絡中,仍較難以理解,為何太上老君選擇了何仙人、而非其他神仙,讓其「體會」女性的苦,這似乎預設了女性是由男性所化。如果考察何仙姑在民間的傳統故事演進,並未有性別轉換等問題,而是一名「一心求仙而拒絕婚嫁的女性」。【1】在何仙姑民間故事中,女性的自主意識強烈、情願擺脫婚姻制度的束縛,而在劇團的版本中,女性則是被同情的角色。

劇團或許更可能是由演員本身去思考角色的塑造,在性別、行當等轉換中,賦予演員挑戰更為多元的角色。事實上,從外台版《何仙姑》演出效果來看,觀眾更在意的是孫翠鳳多樣地、忽男忽女的扮相,從一開場孫翠鳳文質彬彬的小生扮相,到平廬節度使的武將,中間安祿山一角由李郁真飾演,為楊貴妃解危時又梳妝為女性,最後為何仙姑的女神仙氣,不同扮相頗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相對地,或許是情節複雜,也或許是文戲偏重,整場演出時觀眾反應並不熱烈,但只要孫翠鳳換了造型,都能帶來觀眾的尖叫聲和掌聲。

純就舞臺效果而言,無疑是人包戲的表現,孫翠鳳的演出確保了這齣戲的吸睛程度。然而劇團或許需要重新調整並梳理外台版《何仙姑》的情節脈絡,除非在外台同樣以連台本戲方式演出,讓觀眾有充足時間去梳理角色身份分轉換的脈絡,否則如此複雜情節只會讓觀眾難以進入狀況,最終淪為只看演員扮相的一場表演。


注解

1、〈抗拒婚姻的叛逆女神!揭開何仙姑信仰背後的祖姑崇拜文化〉,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2024年1月31日。

《何仙姑》

演出|明華園戲劇總團
時間|2024/05/08 19:30
地點|臺南麻豆代天府(臺南市麻豆區關帝廟60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代神鑄歐冶子》在舞臺表現與議題選擇上頗有亮點,特別是以傳統戲曲探討當代議題,展現出值得讚許的企圖心。可惜對老年照護這熱門主題,仍停留於融入情節層次,未能更深入挖掘其複雜性與情感深度,不得不說是有些遺憾。
1月
28
2025
此次《三個人兒兩盞燈》重製,即便主題不再像當初吸睛,但在兩組演員的精彩演繹下,故事中流淌的細膩情感依舊如涓涓細流般緩緩流入現代觀眾的心靈中。
1月
28
2025
《雙龍比武》貌似大武戲,卻乘著岳飛之名,自其身後延展家族裡事。無獨有偶,亂世背景自然勾勒出岳飛後人的復仇黑暗路,忠、孝、禮、法互斥之下,反映著倫理價值、法律和權威彼此競合的動態世局;復加虛實交錯、立場各異的角色群像讓戲劇性更強烈。
1月
23
2025
野草製作的《再生緣.鏡花水仙》將兩個女性角色結合,加上多元性別的議題,讓舊時代的靈魂得以與現代相遇,雖然整體而言有創作概念重於戲劇結構的意味,但也重新賦予一齣老戲新的生命
1月
23
2025
用新編戲成立的條件去審視,《一代神鑄歐冶子》取材元素豐富,包含技藝/人性、世代間的落差/傳承、長者的生命意義/自我接納以及老年照護。然而多數元素只是點到為止,像是技藝相關內容多由唱唸帶過。
1月
09
2025
《追香記》的結構設定本非大開大闔的磅礡氣勢,也沒有刻意營造的詭譎瑰麗,卻像是平實而溫馨的生活小品,淡淡的訴說著一齣浪漫歡欣的愛情喜劇。
12月
31
2024
近年來,越來越多新編作品開始從史書中挖掘題材,風格逐漸向歷史劇靠攏。《仁劍.開鋒》便是在戲說的「鍘美案」基礎上,強化歷史背景,聚焦於君臣,把原本的負心案件,轉變為一齣探討君王如何面對私情與公理衝突的君臣戲。
12月
27
2024
第一部曲主要在音樂性的嘗試,而第二部曲與皮影戲的跨域合作也實數不易,但若能適當地保留並延續地第一部曲的部份聽覺效果,整體而言會更加完整且迷人。
12月
20
2024
重新定位《追香記》,在戲曲愛情的最大公約數才子佳人之前,代以「女才」伏線回收經典故事迴路,從經典派生,恍如同形,實為他者。創作團隊追尋的或許是生旦兩全之勝場。
12月
1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