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及的人生《快要來不及了》
3月
30
2017
快要來不及了(淡江實驗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72次瀏覽
謝昱萱(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

一踏入劇場,便是周圍架起木造座席的三面台,現場的擁擠與簡陋就如Fringe般,草根性十足,更別說僅以一台MIPRO手提擴音機作為全場主要的音響設備。《快要來不及了》是淡江大學實驗劇團第32屆畢業製作,由導演陶維均帶領一群大四生呈現未來人生的種種可能,是青春、熱血與充滿夢想的年輕世代,他們藉由訴說自身故事的同時,表現時光匆匆消逝的心境——快要來不及了。

首先,文本中有感教育成分多於精緻成分,敘事節奏反覆地忽快忽慢,使兩個鐘頭的時間稍嫌冗長,但畢竟是齣學生社團的畢業製作,可見演員們戲份平均且角色聚焦於個人特色,除序幕及尾聲大談每個人的未來,另有家庭、美好當下、生活災難等段落。其音樂在劇中多作為轉場或情境的延伸,尤其每當演員一一清唱時,著實展現出自我日常的那一面,而選用年輕一輩朗朗上口的流行音樂,也更凸顯出角色新興、青澀的模樣。

劇中提及來不及的事有很多,包含親情、愛情和事業,尤其畢業後多數人最先面臨到的是「尋找工作」,不管能否學以致用、美夢成真,或一事無成、落人口實,有時樂觀僅是一種掩蓋內心的虛偽假象,又或酒醉歡愉的模樣,在清醒後便又將人們打回現實。於是,一場與大環境的拉鋸賽,似乎永遠都有來不及的事,而究竟大夥兒禁不禁得起考驗呢?

還記得某段分飾多角的女孩不斷於場中徘徊,呈現出一個人活在世上所揹負的各種期待,有趣的是,由演員自我飾演這群施壓角色時,往往是以自我觀點所理解的樣貌進而詮釋,因此不免反省日常中的我們究竟給了自己多少阻礙?也是否有過多且難以消化的自我要求?而就如「快要來不及了」之意,無論是因內在或外在因素,心中所形塑出的急促感,亦是人們在面臨人生/生活轉折時常產生的,好則當助力、壞則作阻力。對比劇中一群朋友間的相互作用,平常嬉鬧與嘲笑的另一面,也或許正是給予鼓勵與祝福的最佳橋樑。

在倒數一幕,見眾人齊聚孕婦身旁百感焦急,彷彿大夥兒皆經歷胎兒通過產道娩出時的各種疼痛,而當胎兒出生那刻,所有人瞬間散開,繞場同時只見彼此盡心呵護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反覆地持續著,好似為自己努力;此景比對不久前,Line床一姊【1】突然打破第四面牆,頻頻詢問現場觀眾「大家有開心嗎?」,此討好眾人的模樣雖有不同含義,但皆是社會中的一種生存哲學。

最後看板再次寫上「我們的未來」,但別於開場時於右下角畫上一個不太顯眼的句點,似乎意味此劇即將落幕,卻也表示這群年輕的演員今後將踏上各自人生旅程,重現或征服劇中種種的假設。而對我來說,今晚看了一齣不太精緻的戲,但這卻是導演給那群畢業生最棒的禮物,因為他們得以完成一齣關於彼此間的戲,難得可貴。

註釋:

1、這名演員於劇中說一則笑話:「我有天賴床,結果床已讀不回」。其「賴」諧音為「Line」,故指傳訊息給名為「床」的人,但對方卻已讀不回。

《快要來不及了》

演出|淡江大學實驗劇團
時間|2017/3/27 19:30
地點|淡江大學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