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及的人生《快要來不及了》
3月
30
2017
快要來不及了(淡江實驗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36次瀏覽
謝昱萱(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

一踏入劇場,便是周圍架起木造座席的三面台,現場的擁擠與簡陋就如Fringe般,草根性十足,更別說僅以一台MIPRO手提擴音機作為全場主要的音響設備。《快要來不及了》是淡江大學實驗劇團第32屆畢業製作,由導演陶維均帶領一群大四生呈現未來人生的種種可能,是青春、熱血與充滿夢想的年輕世代,他們藉由訴說自身故事的同時,表現時光匆匆消逝的心境——快要來不及了。

首先,文本中有感教育成分多於精緻成分,敘事節奏反覆地忽快忽慢,使兩個鐘頭的時間稍嫌冗長,但畢竟是齣學生社團的畢業製作,可見演員們戲份平均且角色聚焦於個人特色,除序幕及尾聲大談每個人的未來,另有家庭、美好當下、生活災難等段落。其音樂在劇中多作為轉場或情境的延伸,尤其每當演員一一清唱時,著實展現出自我日常的那一面,而選用年輕一輩朗朗上口的流行音樂,也更凸顯出角色新興、青澀的模樣。

劇中提及來不及的事有很多,包含親情、愛情和事業,尤其畢業後多數人最先面臨到的是「尋找工作」,不管能否學以致用、美夢成真,或一事無成、落人口實,有時樂觀僅是一種掩蓋內心的虛偽假象,又或酒醉歡愉的模樣,在清醒後便又將人們打回現實。於是,一場與大環境的拉鋸賽,似乎永遠都有來不及的事,而究竟大夥兒禁不禁得起考驗呢?

還記得某段分飾多角的女孩不斷於場中徘徊,呈現出一個人活在世上所揹負的各種期待,有趣的是,由演員自我飾演這群施壓角色時,往往是以自我觀點所理解的樣貌進而詮釋,因此不免反省日常中的我們究竟給了自己多少阻礙?也是否有過多且難以消化的自我要求?而就如「快要來不及了」之意,無論是因內在或外在因素,心中所形塑出的急促感,亦是人們在面臨人生/生活轉折時常產生的,好則當助力、壞則作阻力。對比劇中一群朋友間的相互作用,平常嬉鬧與嘲笑的另一面,也或許正是給予鼓勵與祝福的最佳橋樑。

在倒數一幕,見眾人齊聚孕婦身旁百感焦急,彷彿大夥兒皆經歷胎兒通過產道娩出時的各種疼痛,而當胎兒出生那刻,所有人瞬間散開,繞場同時只見彼此盡心呵護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反覆地持續著,好似為自己努力;此景比對不久前,Line床一姊【1】突然打破第四面牆,頻頻詢問現場觀眾「大家有開心嗎?」,此討好眾人的模樣雖有不同含義,但皆是社會中的一種生存哲學。

最後看板再次寫上「我們的未來」,但別於開場時於右下角畫上一個不太顯眼的句點,似乎意味此劇即將落幕,卻也表示這群年輕的演員今後將踏上各自人生旅程,重現或征服劇中種種的假設。而對我來說,今晚看了一齣不太精緻的戲,但這卻是導演給那群畢業生最棒的禮物,因為他們得以完成一齣關於彼此間的戲,難得可貴。

註釋:

1、這名演員於劇中說一則笑話:「我有天賴床,結果床已讀不回」。其「賴」諧音為「Line」,故指傳訊息給名為「床」的人,但對方卻已讀不回。

《快要來不及了》

演出|淡江大學實驗劇團
時間|2017/3/27 19:30
地點|淡江大學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