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想像邊界的《巴黎舞會》
3月
28
2023
巴黎舞會(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Gelée Lai)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07次瀏覽

文 鄭宜芳(專案評論人)

人類對於探索從現實世界通往虛擬世界的欲望始終不曾減緩,經歷疫情三年和科技政策的大力推展,實境技術正方興未艾地推進著和尋求突破點,相關VR(Virtual Reality, 虛擬實境)、AR(Augmented Reality, 擴增實境)、MR(Mixed Reality, 混合實境)乃至元宇宙等話題,熱度不斷。面對新一波未來科技浪潮,加之文化政策、公家資源的大力扶植、投入,虛實整合的新型態展演在可預見的未來或將持續發展。

在布蘭卡・李(Blanca Li)的《巴黎舞會》(La Bal de Paris)中透過BackLight Studio【1】的VR技術、Vincent Chazal的視覺設計與Tao Gutierrez的作曲,半小時裡,讓你一秒穿越到巴黎黃金二零年代,體驗奢華上流生活方式:水晶燈、華服、宴會廳舞會、私人遊艇、鄉村莊園等。由BackLight Studio提供的虛擬實境技術,無縫的將每一個場景與場景完全融合接軌,流暢地將體驗者帶往下一個情境場景,無論是手扶梯、火車或者遊艇,確實令人驚豔。

相較於過往虛擬實境節目的設定,《巴黎舞會》不僅僅是發揮了VR的最大優勢:高強度的沉浸式體驗,以及三百六十度可探索、敘事的空間,Vincent Chazal的視覺利用近景、中景、遠景在細節刻劃與整體氛圍的營造,創造層次豐富的感官體驗經驗,更在於《巴黎舞會》做到了讓體驗者在虛擬實境裡的角色能與其他角色進行互動。不再如以往的虛擬實境節目般,穿戴裝備的體驗者總是較為孤立自我且自外於他人的情況,是一個將現場表演與最先進科技結合的節目。

當然,與十名體驗者和兩名舞者一起穿越至巴黎,換穿香奈兒高級訂製禮服,欣賞華麗舞廳裡優美的樂團演奏與舞蹈,搭乘遊艇看落日感受微風,穿過樹籬迷宮進到浪漫花園,搭火車到有著跳康康舞女郎和香頌的著名夜總會漫步,三不五時和舞者、其他角色手拉手跳舞轉圈,確是如夢似幻,這種夢幻般的感官經驗亦確實達成創作者布蘭卡・李想傳遞給體驗者的核心。雖然這種感官於我而言,反而更加強了一切皆為幻境之感。

另一方面,在《巴黎舞會》中看見香奈兒的高級訂製禮服,相信亦不僅香奈兒是現今依然保有高級訂製服裝傳統(Haute Couture)的頂級品牌,其服飾亦隱含有追溯自狄亞基列夫(Serge Diaghilev, 1872-1929)時代起,香奈兒本人與前衛新潮藝術深切關係與密切合作之意。

然而,這或者也呈現出虛擬實境節目當前困境:內容的缺乏與長篇敘事的缺陷。在《巴黎舞會》中,其浪漫的三幕愛情喜劇故事設定與場景結構,總讓我不時想起弗朗茲.勒哈爾(Ference Lehar, 1870-1948)的輕歌劇《風流寡婦》(Die lustige Witwe),只是故事與角色更為輕薄短小。如此設計,或許也是受限於目前虛擬實境技術範疇,包含實際體驗時間設定三十至三十五分鐘。畢竟,目前VR的頭戴裝置依然稱不上輕便靈巧(至少在最後十分鐘我已需要用手協助支撐頭部才行)。無論如何,《巴黎舞會》對虛擬實境技術的整合,確實推進與擴展了劇場或新型態展演的邊界和想像,雖然尚有可攜性、裝置大小重量、設備價格未達消費級產品等問題待解決,但相信虛擬實境走入大眾生活也將是不久的事情。


註釋

1、本文除主創者布蘭卡・李外,所提到之設計者姓名皆參照售票頁面使用原文姓名。參照:《巴黎舞會》OPENTIX售票頁面

《巴黎舞會》

演出|布蘭卡・李(Blanca Li)
時間|2023/02/20 16:30
地點|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恰如莊子清醒夢般的「不知此身還彼身」,我們能夠與現實聯繫的最後一釐米,到頭來也只剩下演員不知身在何處的安全須知與簡短回應,作為參與者的我們,甚至不會知道演員是否真有如影像中所看見地那般跳躍與歌唱,筆者便在這樣的荒謬時空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體驗——虛與實的難以捉摸、相信與懷疑。
3月
13
2023
我對「漫遊者劇場」一詞出現最初的認識,是黃思農從2016年開始創作一系列啟發自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漫遊者」概念。開啟由觀眾獨自遊走於城市角落的各個聆聽,不同於以往劇場以人為表現對象的基礎,沒有演員,只有聲音的「隱形」演出⋯⋯
11月
28
2023
三齣戲串聯的遊走式劇場匯演《歡迎搭上蘭城漂浮巴士》。匯演總長度將近兩小時,幾乎繞行了羅東文化工場的整個戶外平面區域。雖然名為小戲節,卻擁有坐看魔術秀、漫步文化園區和歡唱遊覽車卡拉ok的多元體驗。各別規模較小,整體演出卻很豐富,頗有參加輕裝版豪華旅行團的樂趣。
10月
12
2023
夏至藝術節自2016年開辦迄今,已成雲嘉嘉新四個文化中心的指標性藝文活動。瀏覽節目單,雲林縣是現代與傳統兼具、嘉義市專走音樂會、嘉義縣主攻兒少劇作、新營聚焦傳統表藝。四館相互拉抬,推廣文化行旅,致力落實跨域目標。今年在新營文化中心共有八場節目開鑼登臺,我有幸觀看後五場,聊述演出觀察。
10月
02
2023
十年一瞬,沒有賣慘濫情,陳彥達、何瑞康 以一貫的漫才專業轉化辛苦疲憊的過程,觀眾在這十年裡找尋自己參與的座標,從十塊錢很多的時候,迪化街的方寸之地,到十年此刻,觀眾乘著陳彥達、何瑞康、曹瑜三人操縱的鞦韆,在笑點之間擺盪⋯⋯
9月
25
2023
我們沒有辦法拒絕這些感官刺激,比如裸體,或是光滑的手掌、膝蓋、小腿與絨毛地毯之間,皮膚與皮膚之間摩擦的聲音。我們需要對裸體──過去總是用來指涉自由的人的意象──的詮釋保持距離,才有辦法真正看見作品。
9月
22
2023
儘管「切割」、「破裂」、「凝聚」、「碾碎」各有不同狀態的張力,「警察」都像一個冷冰冰的句點,截斷了任何可觸發的想像;要如何想像警察?
7月
20
2023
聽他們勤務中削薄的個體性,如何在長跑中一點一點拾回⋯⋯;於此導演竟類比於編舞,其中技術性皆令身體柔順於「他者」的框架,陌異的生命經驗被帶回排練場,練習想像成為「他者」。
7月
19
2023
短短8分鐘展演,對滿身是傷的主體來說,似乎蔚為在土地.河海釋放與淨化的儀式;對想傳承母體文化、追求藝文職涯之人來說,又有怎樣的意涵呢?將開演之際,看著節目單以特殊字體強調「有與廣泛的社會聯結在一起嗎?」以及「這是『表現』的藝術」,讓人不禁戴上了這樣一副眼鏡,進到演出場域中。
7月
13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