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當代的女性絮語《陰道獨白》
4月
22
2020
《陰道獨白》讀劇演出(On Stage-表演藝術工作坊提供/攝影鄭卉妤)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72次瀏覽
王俞文(高中表演藝術教師)

美國劇作家伊芙‧恩斯勒(Eve Ensler)於1994年發表《陰道獨白》,九○年代起這齣戲透過全美乃至全世界各劇團、社福團體、社教機構,進行大規模的展演,恩斯勒並以此作品醞釀「V-Day運動」,提出「終止對女性施暴」的述求。2001年,此劇本授權給全球女性團體,而2005年勵馨基金會將《陰道獨白》引進台灣,並連續公演十年,十年間揉捻了不同世代文化場域的觀演脈絡,在台灣傳唱女性身體自主之歌。2015年,編劇郝妮爾將原著改寫成《拾蒂》三部曲系列,2018年此系列再經濃縮、轉化成台灣陰道故事《拾蒂》,藉此再一次傳遞響應V-Day的決心。

也許因為勵馨基金會的《陰道獨白》系列展演太成功,深刻的觀演足跡讓此文本至今在台灣仍覆上一抹社教宣言色彩,形成一種矛盾。布萊希特肯定戲劇的政治性,甚至也明白道出一齣戲的價值就在於能否引發觀眾的思辨,但當看戲的觀眾帶著既定想法,例如「這齣戲是在講終止性暴力」(並且是對於女性的性暴力),反而壓抑了戲劇想像,也就是限制了觀眾觀看的能動性,而新時代該如何再回過頭去面對1994年的本,作出新詮釋,擺脫二元性別觀念,「施虐(陽性)─受虐(陰性)」的既定設定,亦是當代展演的挑戰。

On Stage-表演工作坊的《陰道獨白》似乎企圖刷淡這層說教色彩,導演田寶嘗試拆解文本順序,厚厚一本劇本刪除北美印第安以及慰安婦等的段落,回歸「女性自覺」。四位演員分別擔綱各主要段落的主述者,或是將一大段詩化的獨白拆解讓四位演員以聲音朗誦表演,演員精湛演出感召力十足。

打從一開始,演員張文易的Cunt段落開始第一句台詞「我就要叫她『cunt』」,細膩的聲情,剖開每一個字母,重新檢視、賦予意義,愉悅地帶領觀眾聆聽、再次探索「cunt」這個過去帶著女性性器貶義的字詞,重新賦予新的發語權。年輕演員劉培萱表現略顯緊張,但生澀感詮釋女學生與女同志鄰居的性啓蒙,酸中帶甜,懵懵懂懂地剛剛好。王詩淳亦莊亦諧的三段段子,道出女性對另一半性需求的嘲弄,同時也自嘲,生動演出令我噴飯不已,冷不防又被她真誠的自白打動而落淚。在那個時刻,我多想跟隨著王詩淳,一起綁上抗議頭巾,大聲附和並奪回女性陰道自主權。演員中最資深的蔣薇華,則是不慍不火帶領其他三位演員進行全劇中經典的高潮呻吟交響曲,提到中年女性的性幻想段落,敘述保羅紐曼在春夢之海載浮載沉,她以話語勾勒出的畫面歷歷在目,令我拍案不已。

剪裁過的文本,削弱了社福團體演出版本的社教性,但在表演中後段以投影幕方式播送世界上其他女性遭到性暴力的事實,不免覺得有點廉價,破壞了前大段彙集起來的詩性的、陰性書寫力量。而2017年後興起全世界的「#me too運動」,對照九○年代《陰道獨白》創作歷程,恩斯勒當時透過訪問,請各地女性分享自己隱藏已久、不為人知的故事,再以她人之口傳述、展演;但在新興資訊網路時代,這種以戲劇文本再現、揭露一件我們已熟知之事的模式是否過時?文本裡談論月經的段子以及演員選擇詮釋的態度已不太像是現下語境,台上演員略帶羞澀、禁忌態度討論經期能否去廟裡,試圖去污名化的呈現方式對照現實有點格格不入。我相信身處九○年代,在台上公開談論月事的確是件離經叛道的事,但時代繼續走,現在的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離經叛道呢?或許,我會這麼疑惑也代表女性運動真的一直向前走,也反映某階段性平教育的成功吧。

恩斯勒針對《陰道獨白》為何放進「cunt獨白」,曾提到某個觀眾對文本初演時,表演中對於「cunt」有負面評論,觀眾主動聯繫劇作家,聊了關於這個詞的刻板印象;最後,伊芙恩斯勒完全改觀,並且決定加入這段作品,【1】由此可見,伊芙恩斯勒針對女性議題做的是不間斷動態書寫,透過全民(不限定女性)詮釋,補述、改述、創造新的陰道圖像。

雖然讀劇場地「議題製作所」不敵肺炎疫情衝擊,在四月十五日《陰道獨白》末場演後熄燈,但關於女性議題的傳誦是不間斷的,期待這個文本在當代能有更多新的詮釋。《陰道獨白》之所以為經典,緣起於她的精神而非表面形式,樂見更多屬於現下的陰道絮語。

註釋

1、參見伊芙‧恩斯勒(Eve Ensler)著,丁凡、喬色分翻譯:《陰道獨白—V-Day運動十週年紀念版》,台北:心靈工坊,2014年。

《陰道獨白》

演出|On Stage-表演藝術工作坊
時間|2020/04/15 19:30
地點|議事製作所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回過頭來看,這類的情感是否也是成為這整齣戲的自我批判,甚至在為弱者發聲的同時,是否其實不自覺地在收割第三世界抗爭群眾長年累月的犧牲成本,轉變爲西方藝術家所獲得的道德快感和收益?
10月
24
2024
《腳不落地的孩子》展現天馬戲創作劇團獨特的表演方法,以高空特技表演為主,結合音樂劇的方式談論個人成長與家庭衝突的議題;藉此顯現世代觀念差異下,親子間的關係該如何化解、個人發展上的矛盾該如何抉擇⋯⋯
10月
22
2024
當戰爭爆發,人命已不屬於受保護之範疇,世界的主體是黨、是國家,所有平民都進入例外狀態,這樣「病」了的歷史時空,對照疫情下「病」了的社會,都是例外,都有徬徨,都同樣痛苦且孤獨著。
10月
19
2024
「獨善其身」透過如諧音修辭的病理化,以及重疊姥爺刑求招數名稱的不道德化,特定地被指向一種缺乏內容的空洞史觀。因此,儘管藝術家的才華顯然帶來了精緻的調度,但這並不妨礙它建立在,透過否定單薄的歷史形象──一個高度恐怖、血腥而貪婪的敵人──來團結同樣單薄的當代價值之事實。
10月
18
2024
眾多難以言說的時代的感傷情緒在舞台上層層疊疊終至發酵,以不同於閱讀紙本漫畫的臨場感感動了在場的觀眾,這是三缺一劇團所製作的《來自清水的孩子》最迷人、最動人之處。
10月
16
2024
整齣戲儼然將自己定位成一個重現歷史真相的紀錄者,力求詳實地將「八仙塵爆」由始自終地紀錄下來,以對抗群眾淡忘事件的命題。然而,《那場被遺忘的派對》並沒有在這個命題下具備反思能力……
10月
11
2024
然而藉由權力跳轉的操作方式將笑點隱藏在文本結構裡,提供感官娛樂之外的意趣,演員也因著事件的推進能在轉折處強化角色立體感,讓角色生動鮮活,彎彎繞繞之間驚喜不斷
10月
10
2024
《喜妹夢遊仙境:兒童的焦慮劇場》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互動式的演出,成功將孩子們內心的焦慮與渴望具象化,讓他們在觀賞過程中感受到成長的力量與啟發。這不僅是一場奇幻的冒險旅程,更是一段探索自我、面對困難與追尋成長的旅程。
10月
08
2024
在這次演出中,放大的劇場空間,使得導演與舞台設計必須改變觀眾的位置與視角,讓他們從視野有限的共乘者,變成了全知的鳥瞰者,不能參與,只能旁觀。
10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