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演出,卻少了作者論述《罪.愛》
3月
10
2014
罪.愛(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05次瀏覽
林一泓(藝文創作者)

《罪.愛》將十七世紀劇作家約翰‧福特的劇本改編為現代版。故事以兩位主角:妹妹安娜貝拉和哥哥喬凡尼之間的亂倫之愛作為主要軸心。在兩個小時流暢不拖泥帶水的劇情推進下,故事中充滿了激情與暴力。從開場不久的決鬥、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暴力場景、一直到沾滿鮮血的結局,整齣戲沉浸在一股「狂暴」的氛圍裡。而所襯托出來的是《罪.愛》中每一個角色的對愛情狂野暴烈的態度,尤其是主角之一的哥哥喬凡尼說出的:「愛我,不然就殺了我」。

令人目不暇給的場景調度,依舊是與你同行劇團的拿手好戲。導演迪克蘭‧唐納倫的戲第三次來台,不過前兩次來的是俄羅斯團而這次是英國本團。整齣戲像是在看一場不斷流動的籃球比賽,劇情一場接著一場不間斷地在觀眾面前展開。全劇一景到底的舞台設計將整齣戲都發生在安娜貝拉的房間裡。舞台的正中央是做為主調的一張血紅色雙人床,背景是一面寫實貼滿電視電影海報的牆。牆上有一裡一外分別通往浴室以及室外空間的兩扇門。若以大道具的擺放來看,國家劇院的舞台對這齣戲似乎是有些過大了,讓設計簡單精美的舞台有些空曠。雖然如此與你同行的演員以他們專業外放的表演能量,成功克服了這個問題。

演員展現出來的幽默和表演張力,使這部戲時而嚴肅時而逗趣。一若前兩次來台灣演出的作品《第十二夜》以及《暴風雨》,皆有著令人由衷佩服的演出。這次特別感受到的是英國演員舌粲蓮花的說話能力。每位演員用他們的台詞表現能力,將《罪.愛》的大量對白轉化成一段段精彩的韻文,光用聽的都能令人盡情享受台詞上的音律性。專業的聲音與身體表演,都讓觀眾不得不愛上舞台上這些演員。而更重要也更讓人欣喜的部分,是該劇團總體劇場(Ensemble Theatre)的演出形式,讓每位演員不分主角配角,都能在舞台上成就整體的演出,也成就自己。

不過較可惜的是,戲劇節奏似乎因偏重流暢度而稀釋了劇中角色的心理轉折,讓應該被觀眾看見和感受認同的主要角色成為舞台上的「陌生人」,如同只是新聞事件的某個角色一般。演員在台上的成分多於角色重要,這一點在這齣通俗性強大,議題性較小的戲中似乎不是很合適。一切劇情的推展都直接在舞台上被看見被聽見,而較少情感上與思維上那些「看不見」的過程。以至劇終對於哥哥喬凡尼無腦中二的荒唐行爲產生不解,安娜貝拉的懺悔和分手信也看來有些匪夷所思。因此《罪.愛》的結尾雖然出乎意料,但卻不合乎情理。在演出當下感受不到劇本中想要表達的省思,主角安娜貝拉的成長與改變,和喬凡尼的瘋狂與受傷都消失在戲與戲之間。

寡婦希波莉塔,在被安娜貝拉身為貴族的追求者索藍佐拋棄之後,喝下原本要來毒害索藍佐的毒酒而身亡。安娜貝拉的奶媽在禁不住淫欲的誘惑下,洩露了兄妹戀的秘密後遭殘忍殺害。安娜貝拉本欲斷絕與哥哥的感情,卻被陷入瘋狂的喬凡尼取出心臟。這三名劇中的受害者皆是女性,這說明了什麼?關於死亡?關於欲望?關於愛情?是女性對愛情美麗幻想的飛蛾撲火?還是男性藉由愛情對女性進行宰制?在戲中似乎沒有很清楚的信息。

或許這齣戲沒有批判什麼,只是要呈現一場戲、只是要說一個「人」的故事。這些事情就這樣發生在我們面前,而身為觀眾的我們什麼也做不了。也可以說導演留個空間給觀眾,讓我們觀眾可以自行決定看到了什麼?做出自己的詮釋與批判立場。但這不會可惜了這個經典劇本嗎?除了布景中對死亡與愛情幻想的連結,以及每個看完的人都讚不絕口的場面調度外,似乎找不到一個清楚的作者論述,我會感到有些遺憾。我相信一個導演可以將詮釋留給演員,但整齣戲沒了導演主要的思想領航與統合,那這齣戲的內在價值實在不夠給力。

《罪.愛》

演出|與你同行劇團(英國)
時間|2014/03/01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流暢的場面調度、人物所組合構成的舞台畫面、快速緊湊的戲劇節奏,還不忘不時加入搞笑有趣元素。這些技術層面帶領觀眾來趟宛如雲霄飛車極速之旅,看完之後猶驚魂未定、調整呼吸,腦袋逐漸清晰之際,事後回想問題便一一浮現:我們到底是在看一齣什麼戲?(葉根泉)
3月
04
2014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