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化角色的親和力《絕不付帳》
4月
18
2014
絕不付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542次瀏覽
劉尉楷(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研二)

一進場,煥然一新的V字觀眾席排法,面面相覷的觀眾們耳聽帶位「您好,歡迎光臨」及畢製模式全開的送往迎來、噓寒問暖;導演大聲公ㄇㄇ「歡迎大家來全都賣超市購物,本特賣會全長約兩個多小時…中間有中場休息」;被V字夾帶的區塊空出主要表演舞臺,演員以默劇呈現搬運、挑選、逛街等情境,偶會躍上席間對觀眾:「蔥,連蔥都這麼貴啊,還能吃啥啊」、「一千塊!這玩意兒居然也值一千塊」,彷彿一日飯後被置放在人聲鼎沸、老闆跳樓的黃昏市場,立下此劇「第四面牆的展演,生活化的觀賞模式」風格,簡單清爽將經濟消費、資本主義扯上。合時合宜假手達利歐˙弗,並且回應時事語語「只是逗號不是句號」。

翻譯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義大利劇作家達利歐.弗(Dario Fo)的《絕不付帳》(原名We won't Pay, We won't Pay!),是一齣對當代政治、經濟資本主義進行嘲諷且寫照的經典作品。雖這齣喜劇劇本早在1974年完成,然仰天吶喊問蒼天的是,弗所嘲諷的狀態並未與島嶼水土不服。除了弗給予確立故事中的事件(或情境)無比的諷刺外,義大利即興喜劇背景、生動的劇情及明顯的政治涵義也間接航領著此次《絕不付帳》的表演風格。要而言之,並非只是直接了當的把事件自然實況重現,而是充滿娛樂性的動作、注入了歌隊與歌舞的方式,恰如「義大利喜劇蛋糕上的櫻桃」有著提味的功用。順水推舟,導演朱怡文在《絕不付帳》鑲嵌注入香蕉、太陽花、來來哥…等時事微整形,將把戲變成正戲,更加靈活體現弗對戲劇為民請命的精神以及態度。

此次《絕不付帳》劇情來講,它呈現一種喜劇的基底,即,當這些荒謬發生在角色時,產生了一種受害者的悲劇性格。而受害者的悲劇性格所產生的笑料決定整個事件會達到多麼好笑的程度。我認為此次《絕不付帳》的「類型化表演」算是對症下藥,有效的處理「荒謬至極的事件」。譬如,美蘭(蔡孟純飾)操著一股怪怪的口音,形成與老公振華(林謙信飾)不同國家的風情,而有懷孕、女神阿布拉等事件。因著美蘭角色這樣的類型化設定,我很快就被騙局的製造說服了,並且進入到「議題」。對社會的嘲諷透過類型化角色設定彈射、回拋,產生賞心悅目、被臺上演員娛樂的同時,心裡卻萬分慷慨激昂,體驗弗在劇本對話中細膩而詼諧的轉折。而這樣的表演不受限於現實侷限的特色,以演員表演為中心,讓演員的角色特色能夠有更大的揮灑空間,而經過「套招」後的戲劇張力又恰好補足現代觀眾電視電影聲光效果滿足,但卻沒有「臨場感」的缺憾。

或許有人認為類型化角色過度消費或是娛樂觀眾對角色、劇情的幻覺,但搬演國外翻譯劇本本身就是一項艱鉅的考驗,而在此次演出中,透過類型化的角色消弭文化差異,以及透過演員詮釋更精要的解讀劇本所要探討的議題與當代的意義,透過演員形體表達能力及技巧,展現「劇場性」和「戲劇性」的表演差異,有別於斯坦尼斯拉夫斯基(Stanislavski)的人物心理分析表演方法,產生無比的親和力,這是《絕不付帳》令人最玩味的地方。

《絕不付帳》

演出|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103級
時間|2014/04/11 19:30
地點|臺南市立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戲的開場用一段簡潔有力的歌舞畫面,還原當時搶劫超商的情況,讓在場觀眾能迅速進入政府口中「暴民」的世界。最後歌舞演員們唱著「絕不投降!絕不投降!」讓觀眾也不禁熱血沸騰,對不公平的事,現場的我們也絕不買帳。(蘇孟如)
4月
18
2014
歌隊的運用十分多元,除了擔任現場奏樂、群眾演員,原創的歌舞與劇情相輔相成,導演對於劇本的詮釋到位,佐以豐富的肢體表演和走位,令人難以想像去掉歌舞劇情如何繼續開展,展現活潑有力的導演風格。(賴思伃)
4月
16
2014
「絕不付帳」的行動不在於改變諸如國家機器、政商結構的不公不義,而是立意喚醒更多盲從、漠視與沉默不發聲的眾人,一如但丁《神曲》所言:「地獄最黑暗的地方,保留給那些在道德存亡之際袖手旁觀的人。」( 李宜樺)
4月
16
201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