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與追尋《人間煙火》
11月
28
2013
人間煙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00次瀏覽
林卓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碩士班)

《人間煙火》為香港劇作家潘惠森所寫,劇情描述一群不同年紀、職業的人為達到目的各自出走、追尋,因而相互遇見、交織的過程。2009年在香港首演,今與香港導演司徒慧焯合作,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廳再度搬演。

此次劇組將戲劇廳設置的觀眾席與舞台區置換,如大型雕塑的土石流景象構成舞台主要視覺畫面。由於原先觀眾席的動線以及階梯式設定,因此演員的進出場位置變化多樣、表演區塊縱向層次分明,從絲瓜棚、高處投影到地面軌道的設計,舞台空間運用多元且新穎。空間上的高低落差使角色在相互追逐、尋找對方以及各種跌落摔倒的路徑中富有流動性和緊張感;進出口的多元選擇強化了劇中角色離去及再次出場的驚喜期待和難以預料,切合劇作本身非線性敘述、分幕多和時空切換頻繁的特點。

演出前段為勾勒時空背景、角色訴求和相互關係的鋪成,每一個片段都略為短小。導演以特殊的燈光效果、音效和抽離角色後演員肢體質地的變化(先緩慢退後幾步再加速前進離場、在時空之流中用漂動的身體質地位移)作為每一幕之間的轉場,產生非寫實的魔幻地帶。肢體動作是形塑此劇調性的重要元素之一,若演員能在肢體運用上表現得更穩定(例如精準地切換寫實表演和換場設定的「緩慢移動」、蝶影癱坐在火腿臂彎以及眾人在舞台上「漂流」時的一連串動作可更自然流暢),以及改善在一些技術點上稍大的聲響(臺車在下舞臺軌道啟動時的聲音),相信欲在某些片段塑造出的魔幻氛圍能更有效果。

透過劇中人物之口,將劇本對於現世生活的關懷與笑嘆,時而以精準詩意的語言說出(如飛機師說行李箱裡「感情」那格是空白的、買「熱情果」是想補救,但卻已經過期。);時而以市井方言(台語)、他國語言(廣東話)以及連珠炮式的不雅字彙表現,突顯出角色的特質之外,也削減了單一地域性和特定社會階層的限制,成為普世眾生對於生存的追求與自我價值反覆定位的確認過程。

劇中不斷出現的意象是「旅程」:空中倒吊的火車、投影幕的列車影像、角色的職業和遠行的動機。如做導遊的蝶影、總是昨天與今日/白天和黑夜重疊的空服員Mega和飛機師;欲逃離原生家庭而出走的阿德、到處奔走找尋阿德的火腿、為印證「畢業旅行」這段記憶上路的蒲英。帶著各自理由邁開步伐的眾人,使原本看似不相關的人事物因而相遇,迸發情感的連結:依賴、相信、衝突、辯論、對立與原諒,以及一同面對大難(巨浪)來襲時的相互牽引與扶持。

此劇在舞台調度與空間使用上深具特色和巧思,劇末在觀眾席的機關設計打破鏡框式舞台制式的觀演角度,從觀眾席裂縫中央透出的光亮成為劇中人物最終所歸。已知的方向與純粹的光亮處,比擬著一同度過苦難的這群人,對各自的追尋已有所領悟且更堅定地前行。即便巨浪沖刷(大難)之後可能帶走曾經的擁有,然而風平浪靜後顯現出來的是更加純淨的情誼和心境。就像劇中提及多次的話語:「向後走,是為了向前走得更遠」,回頭追溯曾有的記憶片刻,肯定自我追尋的初衷,因而獲得更有勇氣朝光亮處前進的堅毅之心。

《人間煙火》

演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時間|2013/11/16 14:30
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展演藝術中心 戲劇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劇情看似荒誕不羈,帶有一份對現世批判的意味,卻又藉著角色,在大食、創造「人間煙火」的同時拼湊了許多殘酷的社會現象。(徐亦德)
11月
19
2013
整齣戲儼然將自己定位成一個重現歷史真相的紀錄者,力求詳實地將「八仙塵爆」由始自終地紀錄下來,以對抗群眾淡忘事件的命題。然而,《那場被遺忘的派對》並沒有在這個命題下具備反思能力……
10月
11
2024
然而藉由權力跳轉的操作方式將笑點隱藏在文本結構裡,提供感官娛樂之外的意趣,演員也因著事件的推進能在轉折處強化角色立體感,讓角色生動鮮活,彎彎繞繞之間驚喜不斷
10月
10
2024
《喜妹夢遊仙境:兒童的焦慮劇場》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互動式的演出,成功將孩子們內心的焦慮與渴望具象化,讓他們在觀賞過程中感受到成長的力量與啟發。這不僅是一場奇幻的冒險旅程,更是一段探索自我、面對困難與追尋成長的旅程。
10月
08
2024
在這次演出中,放大的劇場空間,使得導演與舞台設計必須改變觀眾的位置與視角,讓他們從視野有限的共乘者,變成了全知的鳥瞰者,不能參與,只能旁觀。
10月
07
2024
編導並未安排更流暢且有意義的換場,彷彿唱完一首歌,然後再下另一首的前奏,這齣戲就可以準備開始進入下一段,於是《織男・彼赫巫》大概就是十一首MV的歌單播放,不需要準確連結,也無法有效縫合、或是構成「一個」完整的敘事。
10月
04
2024
《織男.彼赫巫》作為一齣主打泰雅族的原創歌舞劇,但觀點卻與一般的戲劇無異,訴說應該尊重多元性別的差異,卻並未著重在泰雅族身上的異同進行延伸;講述了織布對於泰雅族而言無可取代的獨特與意義,卻也未就此解釋男性不可織布的緣由。
10月
01
2024
《夜燈》不僅僅作品本身小而精巧,連觀眾人數也是不到五十人,因為空間有限,在小小的坐墊上互相緊挨著,形成一種親密的觀賞經驗。
9月
25
2024
綜觀三齣作品,「尋死」命題的有效,基本建立在對於勞動現狀莫可奈何的絕對信任上。然而從勞動狀態、精神缺失到尋死展演,真正具有推演關係的僅有末二者,也就是各種精神狀態的缺失才是促成死亡的動機。
9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