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策略推進奏效?失效?《拉提琴》
11月
12
2012
拉提琴(陳又維 攝,創作社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17次瀏覽
謝東寧

「劇作家」在台灣真是一個超冷門的行業,可以當職業的沒有,能持續寫作的寥寥無幾,其中人稱「冷伯」的紀蔚然,大概就是現代戲劇類,最受矚目的劇作家了。紀蔚然的劇本最具特色的,就是對於語言的處理,尤其是那種對於人性、對於社會,毫不保留的犀利嗆辣批判,或者單純對於語言本身的戲耍與嘲弄,受到了許多劇場觀眾的歡迎。

一度跑去寫小說(也大獲成功)的劇作家,在暌違五年之後,又發表了自稱是「截至目前為止,寫過最好的劇本」。這個由以搬演「原創劇本」為目標的「創作社」所推出的新戲《拉提琴》,在冷伯意志所徹底貫穿的舞台上,果然見到功力更上一層樓的劇作家,為台灣現代戲劇界又留下了一次,深具個人風格的劇本高峰。

劇名《拉提琴》是劇作家自創的一個名詞,來自他無聊看電影台,一部好萊塢喜劇的畫面,一個默劇演員打扮的鬼魂,拉著提琴打斷(疏離)了男女之間的一段真情表白,這個《拉提琴》也被延伸為「吹牛」、「唬爛」的意思。紀蔚然的劇本,基本上還是文字邏輯所支撐的故事,但是他敘述故事的方法,又加上了諸如後設、疏離、劇中劇…等(後)現代的戲劇技法,並且這個來自通俗文化脈絡之下所借來的故事,也並不是劇作家真的想要表達的主題,而是藉由通俗故事中,這些如面具木偶般定型化的舞台角色,連結劇場外真實的社會情境,分頭齊進來抒發劇作家一人的心志。

所以本劇是一個每天窩在研究室(劇作家的職場)寫論文的劉三,捲入立委老友自殺事件,而在開完道歉記者會,回憶與立委老友的關係,及跟老婆在天橋談判(離婚)後,如夢境般回到父親缺席,長子(取代父親)需帶頭燒香的家庭裡。原本荒謬辛辣到處批判的語言,到了這個觀眾並不知情,後頭才大反轉的夢境裡,變得更變本加厲:老媽每天看電視學靠北、老婆在妹妹家上人家的老公、妹妹崇拜種豬立委老公…,這三個穿黑衣的女人在男主角眼前,像《馬克白》中的三個女巫,施加的魔法讓語言穿透真實,將其所指涉的現代台灣社會,變得更加瘋狂荒誕、近似末日。

但這種以夢境的虛擬,來反應的社會現實,卻博得觀眾如潮的笑聲,筆者不禁要問,觀眾在笑聲中,究竟只是發洩?還是真的可以如劇作家所願「向布萊希特致敬」,在疏離中思考呢?

導演所採取的認真詮釋方式,讓即使舞台上出現電視影集中的豪斯醫生、何瑞修警探、甚至比爾蓋茲,觀眾還是熱情投入這個「荒謬笑鬧」的場景,無法疏離(思考)眼前瘋狂景象的意在言外;即使到了無聊科學家在平版電腦所查出的「腦部深層心靈圖像」,舞台上投射出的大幅聲音影像,顯現臺灣諸多歷史重要象徵片段,那種末日前的荒蕪景象,讓大腦暫時脫離語言的控制,開始可以思考些什麼?但很快地,吳鳳、史豔文、立委老史緊接上場,那技巧性極高的緊密語言對話,又再度領導觀眾前進。

如此的語言策略,所缺乏的還有讓角色更立體的情感面建立,我們看得到角色們(其實也是劇作家)的伶牙俐齒,卻很難看見角色們大腦以外的身體情感,語言之外的關係情感,一家人只會彼此語言攻擊,就算真的說中了社會亂象,那戲劇與脫口秀之間,又究竟有何不同呢?

又或者劇作家根本不相信人類情感?但最後,當劇情驚天動地大反轉,劉三回到現實的家中,剛剛的一切都是夢境,而他希望事情開始虛假部份,能回到事情還沒變壞之前,他嘶聲吶喊守在門口等老史回來,恐怕這才開始真正透露出,掩埋在劇作家聰明才智大腦之下的柔軟心靈感受,而這部分,才是戲劇真正最動人的地方;所以,此時導演安排三個女人,鬼魅般的一一回頭面對觀眾,就又顯得畫蛇添足了。

《拉提琴》

演出|創作社
時間|2012/11/09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高溫深切的關懷下,劇作家也透過了種種對自身疏離的自嘲,將此作與自身也巧妙地置入了虛實交錯的「後感情年代」之中;因當赤誠在這個時代也成為一種表演時,再怎麼疏離也無法置身事外了。(吳孟軒)
11月
26
2012
當演員們說故事的同時,觀眾卻已無暇體會情節意旨,使得全劇觀來如陷影霧,劇本立意雖深,但文藝傳播與接受的兩方卻有著難以適應地落差。關鍵在於編劇也拉了一回提琴。(黃佳文)
11月
20
2012
黃香  
真正的革命者都有一顆溫暖的心;真正的喜劇家都有一副熱心腸。冷伯紀蔚然的心猶然熱,即便他不斷用連珠砲的對話以及乖張的人物讓觀眾狂笑,對現實尖銳的批判與嘲諷背後,深藏著其人為文以載道的初心。(黃香)
11月
19
2012
《拉提琴》的語言明顯超越了肢體的表演。儘管幽默的語言搏得滿堂歡笑,其實對筆者而言反而是形成了一種支離破碎、難以連結的痛苦,如同主角的迷失,也如同現代人的處境。(黃慕薇)
11月
19
2012
編劇將現代社會亂象藉由戲劇魔幻呈現,犀利且直率的台詞讓整部戲不拖泥帶水,搭配上深厚演技堆疊出情感交織及擁有豐富肢體語言的厚底子演員,而獨具巧思的舞台設計及夢境影像劇場化的快節奏流暢編排,讓我第一次看台灣全新創作舞台劇留下了美好印象。(王思婷)
11月
14
2012
我們仍與紀氏幽默挑釁纏鬥,但目標業已模糊,我們摸不清是敵是我,孰真孰假,在夢境與真實交織的迷霧中,我們高舉武器試圖殺出一條活路,卻在抵達出口時發現,終點原是起點。(黃心怡)
11月
13
2012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