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蘇紹瑜(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生)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下簡稱《皇上》)一劇,以訪談戰後初期兩位京劇演員及一位現代舞者合演之《貴妃醉酒》回憶為主軸,人物剖白穿插劇中托出三人的人生際遇。本劇作為2025年戲曲夢工場的收官之作,劇場融入AI即時生成影像技術,企圖通過科技與經典的碰撞,揉合出兼容並蓄的作品。
AI作為輔助功能
AI生成影像導入劇場應用是本劇亮點之一,入場驗票時策展人汪俊彥特別個別叮嚀請把手機轉為飛航模式,免得影響演出。《皇上》運用手機鏡頭補捉舞臺畫面(偶有觀眾席畫面),以此再製成AI生成影像,藉由投影組成作品中的有機成分。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本劇藉由科技探索觀眾親近表演藝術的方式,而非噱頭式硬湊成四不像的奇美拉(chimera),勢必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改編經典,跨界詮釋
改編經典是要極大的勇氣的,更何況戲曲基本上受到「移步不換形」的框架限制,經典往往牢不可破(但它也生澀過)。現代戲曲受眾的開發與品味養成,需要戲曲實踐走得更遠作為前提。歷久彌新,品的從來不是新瓶舊酒,而是承先啟後的創意以及作品賦予的時代意義。
《皇上》以拆解重組《貴妃醉酒》為基調,由兩位臺灣出科的京劇演員——黃若琳、黃昶然分別飾演楊玉環及高力士;現代舞舞者陳恩綺則負責舞臺道具兼裴力士,並巧妙串連多折京劇劇目,包含《三家店》、《遊龍戲鳳》、《白蛇.驚變》以及崑劇《長生殿.埋玉》等經典名段。舞者身體隨娘娘所到之處變化成玉石橋、鴛鴦、鯉魚以及牡丹等物體,演員四肢乃至每一寸筋肉、每一處關節自由奔放,可以任意拗折、扭轉,形式既原始、赤裸又安靜恬適,張力十足。京劇演員黃若琳師承梅派大師姐魏海敏,一副好嗓子,甜美飽滿。編劇根據中國最後一位太監——孫耀庭之回憶錄塑造角色,人物設定黃昶然係清宮內學太監,輾轉來到臺灣搭班,因此扮演高力士須是本色演出,是本劇形象最複雜也最豐富的角色。演員黃昶然操著一口外省語音,描摹得幾無破綻;舉止間顯露著宮裡頭的風韻,內心卻暗帶漂泊、身不全的哀悽,陰陽兩面掌握合度,值得讚賞。
雖說《皇上》集合多齣劇碼,筆者過足了戲癮,但《三家店》嵌於其中明顯是敗筆,演員依著自己的本工為主線劇情稍加點綴無可厚非,但劇情於過渡之中勉強尷尬,生硬製造設備故障,甚至回頭重演,令人費解。音樂上,電腦合成音效與一把bass取代文武場,旋律線金屬感偏重,尤其〈驚變〉音效疊加效果不甚理想,加上節奏混亂以致演員行腔與之分家,好在演員能按自己的板眼不被影響,音樂主控者如能自戲曲音樂過門與唱腔在配器上的主從關係下手,整體呈現會更加細膩。
至於編劇託寓政治思想,暗合威權諷刺等手段自出機杼,惟單以禁戲言之,尚欠有力劇情及時間脈絡性,總是曇花一現,無法引發深刻思考,且應避免觀眾陷入時空錯亂之中。最後筆者想提醒編劇別忘了戲劇幽默的相度,《貴妃醉酒》本就有好段子,娘娘賞下的仨鍋貼,包含了娘娘的不安與失態,又可為舞者陳恩綺添了戲份,立體化各個角色。既是如此,何妨再添一筆〈絮閣〉【喜遷鶯】,讓吃味撒氣的楊娘娘唱出「你明欺俺失恩人時衰運倒」,且看高公公如何接招?
跨界的隱形問題:戲份失衡
本劇演員戲份稍有失衡,陳恩綺角色側重於現代舞擬物手法而非戲劇人物,在串連的雙人劇碼中,作為場上的第三人就只得如觀眾一般在旁注視,〈驚變〉裡陳恩綺還僅僅當個躺地的許仙,一語未發,甚是可惜。跨界交流是一個可逆反應,透過動態平衡相互汲取營養並給予反饋,平衡常數的大小反應出某方的反應傾向,從中提取出若有似無、暫時性的中間產物即是表演樣貌。事實上劇中看似無意的訪談內容,直接地反映本劇的跨界交流,演員劇中演示著京劇與現代舞醉步的異同;另一方面,戲後座談陳恩綺表示自己在含蓄的戲曲慣性中尋求磨和,不難看出從看見差異到團隊溝通是跨界合作的互動(反應)基礎,但如果團隊要與異質文化長久創作,將不得不考慮共同成長的核心價值。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
演出|「壁」製作委員會
時間|2025/10/04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