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稻草人影劇團應2015「高雄春天藝術節」之邀,首次在台演出由手與身體為主秀的光影戲《影子動物園》。成立於1952年的稻草人影劇團,是日本第一個結合多媒體素材,如投影與音樂的現代專業影劇團。獨具特色、極具品牌可辨識的演出風格,用影子說故事的方式,將日本傳統故事、經典世界童話與原創故事,成功地在亞洲與歐洲各地巡迴演出。此次帶給台灣觀眾的演出長度為一小時,節目分成六個小單元,依序為「序曲、跳舞的動物們、日本傳統歌謠的手影戲、龜兔賽跑、醜小鴨、潘達&潘可(做夢的企鵝)」。
劇場舞台空間的中央搭起有如台灣布袋戲般架高的白色長形螢幕。妝點螢幕兩側的是黑底、亮片般花色、有如劇場翼幕的樣式,不僅簡單大方地營造出即將開演的舞台空間,同時也在正式開台演出前,就與觀眾建立一個不用言說,就可被預知「即將上演戲碼的演出空間在這裡」的宣言。自由入座的民眾在讀取演出空間的符號後,先進場者自然地會先選擇中間區塊的位置就坐。主辦單位在座位區前方鋪設地墊,歡迎小觀眾近距離觀賞演出。全場盡是售罄的身影與交談,歡樂的氣氛充滿整間劇場。
燈暗。四位表演者穿著一致的褲裝出現在舞台上。有別於一出場就進入角色的演出方式,四位手影師以開門見山打破第四面牆的方式走向舞台前端,用中氣十足、精神飽滿、面帶笑容地以英文向全場觀眾打招呼,並在最後擺出四人靜像雕塑姿態,同時說 ”We are Mr. Shadows. ”。接著一人拿出可移動式的圓形白色螢幕,一人拿手電筒,另外兩個人以輪替的流動方式,開始用手影介紹第一個動物角色出場:青蛙。
劇團的開場方式,先將真實的物理空間與手影師身份介紹給觀眾,接續用小型螢幕讓觀眾順勢進入影戲有如魔術般的戲劇空間。接著用精巧可攜式的螢幕,加上舞台走位,讓觀眾目睹影戲是如何利用光源位置的改變、手影師與螢幕間的長短距離,以及手影師、螢幕間的前後方位,創作出或大或小的影戲。觀眾也在即短的時間內,便能了解順暢的走位與四位手影師的默契,是成就影戲即使沒有口述語言,也能用畫面說故事的表演方式。
節目順序的整體安排更是透露出經營多年的劇團洞悉兒童認知發展的大智慧。序曲以不同顏色的圓形投影,如照片大頭貼、繪本翻頁、跳動的活潑方式,介紹雞、貓頭鷹、河馬、松鼠、老鷹等不同動物出場。接著是第二段同種類的動物群,從一隻、兩隻、三隻,從少到多的數數字概念,以及介紹完A動物,再介紹B動物的分類概念。每種動物則舞動出屬於自己的舞步與隊形。第三段介紹日本傳統故事。劇團將日本音樂、文化圖形、日本歌謠藉著故事介紹給台灣觀眾,讓兒童觀眾在聽覺與視覺上充份享受與台灣有所不同的日本文化所帶來的美感體驗。第四與第五段則是用兒童熟知的伊索寓言《龜兔賽跑》和安徒生童話《醜小鴨》,用手影說故事的表現方式再現經典。沒有口述或字幕,觀眾能盡情地用純感官去看、去享受手影千變萬化與一氣呵成猶如魔術般的技巧。無論是大朋友或小朋友,聽著配樂,目不轉睛地看著舞台,各自連結著曾閱讀過的經典童話,認知與想像,正奧妙地在腦中交互作用著。最後的原創故事,是唯一一段運用大量動畫設計與簡單的英文字幕協助觀者進入手影故事的方式。故事中的兩位企鵝主角,從原生地南極,潛進海底,走過鄉野,進到霓紅閃爍的城市,燈光明滅的舞廳、暗夜寂靜有情人雙雙對對的公園。
在一個小時的影戲裡,第六段長約八分鐘的原創故事所採用的人工化動畫不是主秀,只是輔助故事情節推演的配角。這傳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即是表演焦點乃是手影者如何用最原始、不經過加工裝飾的現代科技,運用最純粹的肢體創意,創造出扣人心弦的影戲。這樣的「原創肢體創意」,能因為兒童觀眾因喜愛影戲劇場,而深刻地被感知而內化。
看戲的過程中,筆者有好幾回幾乎不能相信眼前如此活靈活現的演出真的只是雙手做出來的!有如頑童般的導演,似乎抓準了成人觀眾容易懷疑表演真實性的慣性,讓成畫的手影,在產生質疑的瞬間,眼前乍見多隻雙手齊分開,五指張開、一塊兒快速地落到螢幕外,然後又再次迅速地手影合體,呈現下一個畫面。
在每段故事之間,四位表演者會以打破第四面牆的方式過場,與觀眾打招呼,並再次將影戲魔術般的新技巧,介紹給觀眾,並在最後呈現四人合體的畫面,再一塊地說:”We are Mr. Shadows.”。有一段過場是一人拿圓形可携式白色螢幕,一人拿手電筒,另一人則用側臉剪影做為開場,在走位的同時,剪影中出現一隻站在手影師肩上、會同他撒嬌的貓,觀眾除了嘖嘖稱奇,讚嘆手影師的技巧,也同時再次見證四位表演者是如何分工與配合,才能完成這些有趣的畫面,不謂乎兼顧寓教於樂的典範。
無論是每段節目的過場,或是節目本身,觀眾在隨著時間往前推進之際,觀賞越顯驚奇、技巧性越高的手影戲。這樣的安排再再表現出劇團充份融合幼兒認知發展從簡到繁的「鷹架理論」【1】。戲後的座談則是筆者目前見過台下觀眾最踴躍舉手發問的親子劇場,不管是大朋友或小朋友,每個人都想知道螢幕後的神祕手影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怎麼做長頸鹿?」「怎麼做鰐魚?」「怎麼做貓頭鷹?」「怎麼做大象?」「怎麼做企鵝?」「怎麼做蝸牛?」問題一個接一個,劇團導演和手影師則是一個個有耐心地示範、解說。留下參與座談的大小觀眾紛紛拿起手,就開始折這彎那兒,躍躍欲試。從現場兒童觀眾對「怎麼做?」的好奇程度與不怕生地熱烈提問來看,實可歸因於手影師在戲中不斷地打破第四面牆的技巧,以茲與觀眾建立一個默契,即台上與台下不再是兩個世界,而是一個可以分享,一同歡笑與學習的空間。
註釋
1、鷹架理論又名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 Instruction或 Instructional Scaffolding),由俄羅斯心理學家維高斯基(L.S.Vygosky)提出,指教育孩童如同建築房屋,得了解孩童特性,適時地給予外在幫助,使孩子獲得最佳支援。
《影子動物園》
演出|日本稻草人影劇團
時間|2015/04/11 15:00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小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