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滿台,劇情空乏《天龍遊俠之萬教查恩》
10月
14
2025
授權公版圖片/王景銘設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14次瀏覽

文 林慧真(2025年度駐站評論人)

開演前,玉井正下過一場大雨,位於戶外的玉井圖書館廣場地面仍帶點雨水痕跡,三三兩兩的人群坐定在紅色塑膠椅上等待演出;這場戲並非外台酬神戲,而是臺南文化中心舉辦的「藝術進區」文化場,而劇團仍舊照規矩淨棚與扮仙。團長蘇俊穎以流利的口條及諺語招攬觀眾,觀眾群以親子家庭為主,孩童年紀多為幼稚園至國小階段,或許與「藝術進區」的系列節目主要面向孩童有關,或者布袋戲對孩童仍具有一定吸引力。團長首先示範操傳統戲偶著文武衣脫衫,以及關公倒拖刀等傳統戲偶的操偶技巧,而正式開演的劇目《天龍遊俠之萬教查恩》則使用大型的電視偶,傳統戲偶作為一種傳承的展演,電視偶則更為貼近外臺戲著重的視覺審美。

《天龍遊俠之萬教查恩》(以下簡稱《萬教查恩》)由該劇團經典劇目《天龍遊俠傳》的連臺本戲敷演而出,其他曾演出的劇目如《天龍遊俠之風女情》、《天龍遊俠之決戰惡魔島》等劇目皆屬同一系列之作。《萬教查恩》一劇雖原屬連臺本戲,但即使不明白故事始末也能大致領略故事結構,內容不脫江湖之中正邪兩派對立框架,觀眾通常也能很快將角色正邪分類,簡言之,故事內容是簡要的,整體演出以視覺、聽覺效果為主。

故事講述主角遊俠玉雲生簽署了江湖禁殺令,即不能開殺戒,此時遇到現魔神挑釁,逼迫遊俠面臨兩難,雙方大戰數回後,遊俠突然被奪魂附身開殺戒,因違反禁殺令受到儒釋道三教教主審判。丑角三人聽聞遊俠被捕,趕緊前往搭救,途中遇眾妖們各種阻礙,最後經不二刀解決眾妖。經三教審判的遊俠,最後被判處死刑,此時はな(hana)【1】現身說明是她為救遊俠影響其心智開殺戒,眾神沒有理會此說,はな只好劫走遊俠解救之。最後出現查恩俠自稱尋找恩人,若非恩公格殺無論,はな為救遊俠犧牲生命,遊俠悔恨不已,而後遊俠與不二刀及查恩又陷入大戰。

本劇劇名《萬教查恩》之查恩俠一直到劇末才現身,故事也並未完結,整體情節雖不難理解,但是人物角色之間的關係未能清晰,以致影響角色的情感刻畫,如はな與遊俠的關係一直到最後才揭曉存在愛情的遺憾,而不二刀與查恩的身份背景並不清楚,三位丑角與主角的因緣也沒有前情提要,因此觀眾雖然能利用簡要的正邪二分方式將角色歸隊,但相對影響了角色的深度與刻畫。劇中突然出現的角色和匆匆收尾的情感線,對孩童而言也多少影響他們的理解,觀戲過程中往往需要家人協助說明劇情。

表演形式著重於聲光特效,劇中大量使用煙火、電光、噴火及巨型偶,故事一開場便是決鬥,遊俠與現魔神打鬥過程各自化身為巨龍、蜈蚣、神掌等偶,はな化身三朵蓮花,或是丑角Lucky化身龜,以及其他曾出現的妖怪如章魚、蜘蛛等巨型偶,都讓舞台整體視覺效果豐富而多彩,此種演出方式需要大量操偶師才能達成豐盈滿台的效果,頗有精銳盡出的誠意。音樂方面則每一角色出場皆有其主題曲,採用錄音配音形式,角色出場也有各自的開場白,但如查恩出場時開場白既長又頻繁,不免有些讓人不耐。視覺效果雖能吸引觀眾目光,但能真正引動觀眾情緒的往往在於角色的親切度,劇中角色出場所用台詞大多較為文雅,加上沒有字幕之故,對不嫻熟台語的觀眾而言相對理解有些困難,因此觀眾反應較熱烈的部份反而在於三位丑角出場段落,丑角使用通俗的口語語言,加上詼諧逗趣的對白,讓不同年齡層的觀眾皆能同樂,主演以其即興和貼合在地脈絡的台詞成功抓住觀眾注意力,如以玉井之歌的魔音琴退卻眾妖,或以妖怪名「六眼飛魚」諧音梗梁靜如歌詞中的「流言蜚語」等都頗能讓觀眾買單,只可惜劇情最後並未處理這三位丑角何去何從,似乎成了單純插科打諢的作用。

總結來說,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在現今的外臺戲難有條件演出連臺本戲情況下,演出多為單集,劇情大多切割且破碎化,若要將連臺本戲濃縮為結構完整的單場演出則需要經過大幅修改,若要維持連臺本戲形式則應該讓角色和劇情能環環相扣,加強波瀾的劇情轉折,如此才能將劇團的經典劇目持續推進、創造口碑。此次位於玉井的演出仍有許多親子家庭坐在台下觀賞演出,即使這門傳統技藝不斷式微,但只要持續深耕地方,或許仍能在不同地方播下審美的種子。


注解

1、はな(hana)為日文的花,在演出中,はな的化身為三朵花。

《天龍遊俠之萬教查恩》

演出|蘇俊穎木偶劇團
時間|2025/09/21 19:00
地點|臺南市玉井圖書館旁廣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