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想像的暗黑遨翔《慾望片段》
5月
21
2012
慾望片段(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62次瀏覽
謝東寧

劇場藝術的美妙之處,在於其無所不能的形式、與無所不包的內容,理論上它是門綜合藝術,凡人類能夠創造的精神物質,都可以納入其表現的舞台;但有時我們似乎誤解了劇場,以「專業」為理由,將綜合的藝術仔細分類發展,其結果卻常常忘記了初衷,各種形式越來越分離,演戲的不跳舞、跳舞的不唱歌、演奏的不演戲…。兩廳院「2012國際劇場藝術節」於實驗劇場上演的法國雙向肢體劇團《慾望片段》,卻為我們作了一次成功漂亮的示範,看劇場如何自由地將戲劇、音樂、舞蹈、默劇、面具、偶戲等不同表演類型融為一爐,並表達深刻感人的內容故事,十分令人難忘。

在始終哀傷的氛圍中,全劇沒有任何語言,主要依靠著演員的肢體表現,述說著一位變裝男子,其夾雜著親情與愛情,沈重但美麗的故事。戲在超現實的畫面中展開,一扇大門後面站立著一位俊俏白衣男子、一個在輪椅上戴著面具的父親及嚴肅的女管家,旁邊還有黑衣操偶人,操控著一隻怪鳥。這位脾氣不好的父親和白衣男子顯然有什麼心結,他們在女管家頭上頂著的棋盤下棋,女管家在底下敲打著代表時間的節奏。忽然,時間掉進了回憶,我們在打開的大門中,看到了操偶人演出的,父親從前對兒子的呵護情感,而在父親打開兒子衣服的撫摸中,似乎又埋藏著什麼怪異的故事情節。

果然,這位從小喜歡穿高跟鞋的男孩長大後,成為在夜總會唱歌的變裝皇后,而剛剛舞台上的那扇門,又神奇地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有大門、舞台和後台的夜總會,並且繼續出現了一位重要角色─在門口乞討的光頭盲眼男。這位盲眼男和變裝男子漸漸發展出曖昧情感,並且在兒子與父親繼續惡化的關係中,成為其心靈的避風港;於是在某個下大雨的夜晚,兩人藉著一把雨傘拉近了彼此的關係,他們一起去看電影,這時在開場時的那扇門,成為了高高的電影院座位,接著又躺下變成一張大床,他們倆害羞地坐在床上,變裝男子神奇化身為兩隻大手臂(偶),和盲眼男子親密地撫摸,這既性感又詩意的畫面,讓盲眼人的身體感受,也活生生地展現在觀眾的眼前。

戲在精準到位的肢體使用、充滿想像的道具變化,及意料之外的故事中進行,變裝男在父親(不諒解的親情),及盲眼男(根本不在意性別的愛情)的關係之間,導演意在言外地,展現人性中關於愛、慾望、權力及傷害,其複雜且微妙的關係。最後一場精彩的舞蹈,是三人利用輪椅和身體的接觸,與奄奄一息的父親,進行的一場最後之舞,緊接著的是父親的葬禮,而在哀愁的氣氛中,變裝男那種不被諒解的幽微心理,與期盼被認同的愛之渴望,卻一直迴盪在暗場後的黑暗舞台。

本劇在形式與內容之間,始終維持著相當好的平衡,看似變化多端的舞台招式,但都能緊扣著主題進行,尤其是非語言的詩意身體運用,讓我們的想像,超越了形式上的束縛,自由遨翔於「劇場」,這門綜合藝術的美妙之中。

《慾望片段》

演出|法國雙向肢體劇團(Cie Dos a Deux)
時間|2012/05/17 19: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物件的使用,當中又可分為兩種:一是道具的使用,二是身體的延伸。道具的使用在當中都具有相當強烈的象徵:棋盤與球,就成為父子倆的聯繫;布條般越來越長的餐桌,就像即將崩裂的父子關係。多次成為椅子的人體、紅色床頭伸出來撫摸的長白手、在舞孃背後的頭頂麥克風與手上的布簾…等,都把平凡的道具多了種想像與奇妙的轉化。(曾育斌)
5月
21
2012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