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藝術節在新營——寫「2023夏至藝術節」的五檔演出
10月
02
2023
表演藝術評論台設計圖片/王景銘設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63次瀏覽

文 郭璉謙(南臺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夏至藝術節自2016年開辦迄今,已成雲嘉嘉新四個文化中心的指標性藝文活動。瀏覽節目單,雲林縣是現代與傳統兼具、嘉義市專走音樂會、嘉義縣主攻兒少劇作、新營聚焦傳統表藝。四館相互拉抬,推廣文化行旅,致力落實跨域目標。【1】

今年在新營文化中心共有八場節目開鑼登臺,我有幸觀看後五場,聊述演出觀察。

《樓桑村》與《虎牢關》──兩種三國戲

今年安排一組有趣的連台戲:08/19風神寶寶兒童劇團《樓桑村那個姓關的──還有那個姓張的跟姓劉的》(簡稱《樓桑村》)、08/20栢優座《上吧!義勇兵──決戰虎牢關》(簡稱《虎牢關》)。兩齣戲都改編自《三國演義》,《樓桑村》講「黃『金』之亂」,《虎牢關》述「三英戰呂布」,均為劉關張事蹟,並帶入傳統戲曲元素。

作為風神寶寶兒童劇團十周年大戲的《樓桑村》,企圖心不小,光是選擇較少進入兒童視域的《三國演義》即是一大挑戰。《樓桑村》將「黃巾之亂」變「黃金之亂」,但若劇名逕稱「黃金之亂」,不加入樓桑村、不延攬劉關張,整部劇作仍可成立,該劇製作單位顯然召喚文化記憶,試圖引導兒童認識《三國演義》。《樓桑村》屬親子劇,故演員將動作聲調誇大,以吸引兒少目光,即連專職歌仔戲的黃金歌舞隊,也是以華麗裝扮、俏皮動作登場。黃金歌舞隊是個巧妙安排,讓歌仔戲演員登唱,免去舞台劇演員不諳歌仔戲卻裝腔作調的尷尬感。

《虎牢關》則大不相同,混搭京劇及歌仔戲,兩劇種轉瞬變接,相當程度考驗司胡功力。如此混搭在劇界已是繁花勝景,資深劇迷亦不足為奇,然當天現場有不少觀眾昨日欣賞《樓桑村》,故帶著親子劇的印象觀看《虎牢關》,後來才察覺表演形式大不相同,且「今天的劉關張好像不是昨天的劉關張?」(觀眾語),儘管稍感迷茫,但因劇情節奏明快,又無大量慢板唱詞,再有緊湊武場,觀眾反應不錯。《虎牢關》因在戶外公演,退去劇場的嚴謹感,反而浮現民戲的親和力,復有刻意橋段(如鬆弛至極的劉關張vs嚴謹有度的王匡、潘鳳著勾金大靠出場等),使其混搭洋溢嘉年華式的俏皮與淘氣,甚至有點荒謬。

《樓桑村》與《虎牢關》,讓觀眾感受三國戲在親子劇與傳統戲曲的不同演繹方式,誠為考驗並刺激視聽感受。

《歲時之秋》──在國際共製中尋找臺灣味傳統舞蹈

藝姿舞藝歷經了春(2018)、夏(2019)兩系列,大疫過後,終於帶來秋系列──《歲時之秋》,上下場共九支舞蹈,展現臺日韓三國的傳統舞蹈特色。臺日韓均屬漢字文化圈,文人雅士主要承緒「悲秋」傳統,但除了Dosalpuri Chum(韓)、〈白露秋賞〉(台)及〈菊の榮〉(日),餘作均是愉悅與豐收,由於舞蹈都是取材自俗民生活,這或許呈現了庶民對秋的感受是「秋收豐饒」,正與文士的「悲秋」並觀。

日、韓的傳統舞蹈,從妝容、音樂到舞姿,盡顯民族風情,而臺灣因長期浸潤於中國風民族舞,臺灣味不夠鮮明,日後於本土浪潮反思下,借鑑慶典藝陣、俗民生活或北管曲樂,尋到特色與定位,這反映在〈新秋乞巧〉、〈慶豐收〉兩支舞蹈,儘管不若日韓那麼深刻的民族風情,也確實掌握並刻畫出臺灣風土俗情。相較之下,〈白露秋賞〉顯得突兀,舞者著漢服執團扇,以中國文雅美學傾訴「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該舞作如刺客突襲,以今日看來政治不正確的姿態,帶領觀眾在靜緩舞姿中抽離「一家烤肉萬家香」的既定行事,回歸佳節思懷,並引領觀眾反照古典傳統舞蹈的舒緩雅逸,同時期待日後能誕生一支述說臺灣換情中秋佳節的舞作。

受音場折損的《魔神候補生青春版》及《GG冒險野郎》

《歲時之秋》原先安排在戶外廣場演出,但考量日韓舞者難以適應炎熱天氣,臨時改至大廳,這是對遠客的貼心照護。然而,大廳演出有個先天缺陷:音場問題,因空間挑高開闊,無吸音材質,音響喇叭會使音聲模糊甚至難入耳。《歲時之秋》採現場播放音樂,搭配舞蹈,影響不致過大,然當郭玲娟團長介紹舞團、舞作及分享個人創作經驗時,得花點氣力聽聲辨字。

這樣的狀況更是報應在唱歌集音樂劇《魔神候補生青春版》與義興閣搖滾布袋戲《GG冒險野郎》。兩部作品正巧都碰到颱風擾局,故啟動雨備,移入大廳演出。在觀看《魔神候補生青春版》時,已感音場實在折損一齣好戲,而當得知《GG冒險野郎》也改至大廳時,早有心理準備,但仍期待有所改善。儘管義興閣團長王凱生先向觀眾告知音場問題,但一開始的扮仙已是刮耳,待正式演出沒多久,實在難受,只好將面紙權充耳塞,勉強濾除部分泛音,搭配字幕,才能聽清楚主演口白。《GG冒險野郎》為義興閣首創搖滾布袋戲,屢獲佳評,但或許是演出空間所致,編排密集的爵士鼓反而造成聽覺疲勞,同時也吃掉小提琴音色,弱化情緒張力。

新營文化中心是四館中唯一所有演出場次均採自由入場,此舉免去售票問題,且讓觀眾主動親近表演藝術,用心良苦。然而,戶外公演得靠老天賞臉,若因天氣因素而僅單純移入大廳,卻不考量場地侷限,視聽效果勢必大打折扣。《GG冒險野狼》演出時,臺南市文化局謝仕淵局長也入席從扮仙看到劇終,未知是否有感受到音場問題?新營文化中心目前是臺南市溪北一帶最大的演藝場所,期待重視大廳演出所面臨的困境,讓表藝者充分展現專業,賜觀眾最佳視聽饗宴。

註釋
1、夏季藝術節的緣起及目標,可參見官網https://summertheatrefestival.tainan.gov.tw/index.php?inter=about

世界傳統舞蹈國際共製計畫《歲時之秋》

演出|藝姿舞集(臺灣)、 伎音戯座(日本)、辛恩珠舞蹈團(韓國)
時間|2023/08/27 16:00
地點|新營文化中心演藝廳大廳

《樓桑村那個姓關的─還有那個姓張的跟姓劉的》

演出|風神寶寶兒童劇團
時間|2023/08/19 19:00
地點|新營文化中心廣場

布袋戲搖滾音樂劇《 GG 冒險野郎》

演出|義興閣掌中劇團
時間|2023/09/02 19:00
地點|新營文化中心演藝廳大廳

《上吧!義勇兵─決戰虎牢關》

演出|栢優座
時間|2023/08/20 19:00
地點|新營文化中心廣場

《魔神候補生》青春版

演出|唱歌集
時間|2023/08/05
地點|新營文化中心演藝廳大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東亞的表演藝術生態中,製作人或策展人社群網絡有一個實質上的重要性,那就是:在各國經濟結構、文化政策、補助系統到機構場館往往體質與架構迥異的情況下,跨國計畫常無法──例如,像西歐那樣──純粹透過組織面來推動。無論是評估計畫可行性,還是要克服合作過程的潛在風險與障礙,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信任都是極為重要的基礎。因此,「在亞洲內部理解亞洲」也包括認識彼此的能與不能。
11月
20
2024
本文將主要聚焦於策展人鄧富權任期前三年,在由公立劇院、機構主導的城市藝術節之「策展」可能形塑什麼?又究竟「策了什麼」?而「策展」又如何「製作」節目作為討論主軸,並嘗試推想我們可能期待或需要什麼樣的城市藝術節。由於我在上述期間曾多次以不同身份參與藝術節,請將本文視為介於藝術節觀眾、參與藝術家(團隊)、觀察者等多重身份交叉田野的書寫。
11月
15
2024
《熊下山》及《Hmici Kari》為阿改及山東野合作的部落走讀結合餐桌劇場的系列展演活動。阿改協助調度部落文史及人際關係的資源,如商借場地、遊客接駁 ……,我們則專注於劇本撰寫、排演、劇場技術與設計。在基礎條件的限制下,即使盼望搭配華麗的燈光或絢爛的配樂,現實中卻得層層考量,比如是否要借電還是自備發電機,、某段音量過於龐大,會不會干擾到鄰居或讓小狗咆嘯等。看似簡單的行政工作,需要耗損相當的溝通工程,人際關係的稠密程度比蜂蜜還黏,比樟樹燒出的煙霧還猛烈,團隊成員總得細細梳理,說話再說話、確認再確認。
8月
23
2024
筆者有幸參與的2023年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藝術策展「淺山行路人」,範圍橫跨五縣市,光移動就是場挑戰,「走入地方」是所有參與藝術家與策展團隊開始的起手式,這其中也不斷叩問「地方」如何被界定與其所連帶衍生的認同、族群、邊界等諸多問題。在籌備過程中拜訪各地「地方引路人」成為一個關鍵,透過多次實際走訪、聆聽、討論與溝通,許多作品在這個與地方來回互動的過程中而發展至最終樣態,甚至因應場域而重新發展。
8月
21
2024
對於徵件或委託創作來說,通常會有明確的目的與任務,而該任務也很可能與政府政策相關,例如利用非典型空間(通常帶著要活絡某些場域的任務)、AI、永續發展、社區參與等。一個不變的條件是,作品必須與當地相關,可能是全新作品或對現有作品進行一定程度的改編。可以了解這些規章的想法,因為就主辦方而言,肯定是希望作品與當地觀眾對話、塑造地方特色、吸引人流,並且讓首演發生在當地的獨家性。這似乎造就了「作品快速拼貼術」與「作品快速置換術」的技巧。
8月
14
2024
戲劇節與地方的關係略為稀薄,每年僅止於展期,前後沒有額外的經費舉辦其他地方活動或田調。又,由於地方民眾的參與度不高(光是居民不見得需要藝術就足以形成困境;加上更有效傳播資訊的網絡媒介不見得適合多為非網路住民的魚池),這導致策展上對於觀眾組成的認知模糊:既希望服務地方,又期待能吸引城市觀眾,促使以筆者為首的策展團隊萌生轉型的念頭。
8月
14
2024
綜言之,今年的「Kahemekan花蓮行為藝術展演」大膽化用戲劇元素,近乎從「單人行為」往「雙人、小組行為」延展與突破。即使觀眾與舞台上的行為藝術家拉開距離,但劇場氛圍濃厚的行為展演,反而透過聲光音效、物件應用及行為者「共舞、同在」而拉出不同張力,甚至在不同主體對原民文化認同/藝文工作、少數發聲、藝術/生命哲學等主題闡發不同意見之際,激盪出辯證與淨化之效。
8月
14
2024
換句話說,人與地方的互動經驗,會使人對地方產生情感,進而做出超乎理性的判斷。否則我們很難解釋,黃錦章從布袋戲團團長到文化工作者的身分轉變,以及那種持續為自身生活場域策動事件的動力;從張敬業身上,也能看到同樣的情感動力模式,令他在見到鹿港於鄰近工業及商業觀光夾擊時,自發性地舉辦文化活動,尋找外於過去的聚眾可能。
8月
09
2024
將物質文化的地方人文與民間精神活動列入藝術史,多傾於將它們當作擴充藝術史的材料。而如果以地方性為主體,「地方性的藝術」在階級品味擴張之外,則需要政治美學化與藝術政治化的行動介入,才能打破其固化的形態。在史觀區分上,歷史唯心主義傾於「菁英史觀」,認為「重大理念、人物、事件」才能製造出流動的歷史感,否認民眾在歷史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歷史唯物主義則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主張「人是環境的產物」,群眾才是創造歷史的力量。 此藝術史觀的源起分歧,決定了「地方性」與「藝術性」的發展脈絡。在當代文化生產語境裡,「菁英史觀」介入「民間環境」的同時,則又顛覆又模糊這兩個意識形態,在異化中擴張了地方文化的再生產。
8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