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跳於經典故事的喜劇音符《你不知道的白雪公主》
5月
29
2018
你不知道的白雪公主(如果兒童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667次瀏覽
張議(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如何對兒童透過喜劇的方式,說一個「母親欲殺死自己女兒,僕人煤球自願犧牲」的悲慘故事?

《你不知道的白雪公主》(以下稱《你》)藏滿玩笑和趣味,調和這齣中世紀故事的莊嚴與肅殺,「喜劇和悲劇是一體兩面,只是呈現的角度不同,觀眾便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觀賞心態。」在《你》中觀眾總是站在喜劇的雲端上,俯視著煤球犯錯,突然某個剎那,轉化成仰視著煤球受苦,驟然跳進悲劇的深海裡,這巨變使小觀眾純真的憐憫將被無止盡釋放,此時觀者與角色的連結已密不可分。【1】

「無知」是此齣戲喜劇氛圍的命脈,為了讓角色皆纏繞著傻的特質,「重複」的策略則是命脈上的音符,幕起時便決定整場戲的脈動,首先出場的壞皇后便以低沈聲音說:「煤球~珍珠項鍊」,緊張地僕人四處亂竄的尋找項鍊,石頭一旁急促的拍掌添加急迫感,當皇后戴起來時,兩位同時鬆了一口氣:「哇~好美喔!」,在連續急促短拍後緊接著一個長拍,是典型的喜感節奏,接著便重複著「鑽石戒指~」、「黃金高跟鞋~」,重複的找飾品,塑造煤球與石頭的荒謬關係;重複的下令,造就皇后的滑稽態度,重複的話語與韻律,鑄成三個角色都具備傻的特質。

重複手法不只建構角色的傻,也強化角色彼此間的羈絆,上下半場重複出現回憶片段,童年時的公主與煤球給予彼此承諾,煤球肯定地說:「我會照顧你一輩子」,公主笑著說:「我們是最好的朋友」,隨即公主跳上煤球的背,煤球面有難色地說:「公主你好重喔!」。重複在此強調兩者的緊密情感,擴大最後煤球被淡忘的遺憾。

比起其他角色藏在喜感中的傻,膽小的王子顯得直白許多,觀眾能輕易地俯視他的滑稽語氣與動作,面對恐懼時,重複的戲謔態度,更顯突兀,在此重複成了累贅,雖是顛覆王子的性格,但在推展煤球與公主的情誼中,也只能成為過場的娛樂家。

亞里斯多德將喜劇歸於那些最早崇拜男性生殖器歌曲的人們,在慶典的隊伍中,長竿上掛著誇大的男性生殖器表示演出即將進行【2】。因此可以確定的是,早在希臘喜劇的戲劇結構,歌隊形式如影隨形,而歌隊本身就具有重複效果,他們使戲劇有一定的節律停頓,停頓使情節變化有一定的節奏感,他們是連結觀眾與演員的紐帶【3】。

歌隊在《你》劇中運用得相當豐富,「為了使家喻戶曉的故事,加上神聖感、神秘感及距離感,飄出古老的味道,歌隊的形式在構思戲時就已決定了。」【4】歌隊融入此劇相當多元,不僅在串場中唱出煤球、公主的心聲,也擔任皇后的僕人,更為七個小矮人配音,他們是拆解嚴肅的演奏家,帶著重複的韻律,成功地合理煤球、公主、壞皇后同時具備傻的特質。

公主和王子的婚禮蛋糕是全劇最後一個象徵重複的物件,也是石頭將軍記憶中最後一條旋律,煤球再一次充滿歡笑地大口吃著蛋糕,看得目瞪口呆的石頭將軍,再一次的驚訝,觀眾的心就再一次被傻所觸動,滿心期待地等待回憶來臨的那一刻,原來圍繞著幸福快樂的背後,是傻的祝福。

喜劇正是難在如何用幽默方式說沈重的故事。而該劇的重複,以喜劇思維闡述悲劇故事,將遺忘轉換死亡,當小觀眾與煤球的心理緊密連結,方能聽到故事背後說的那句話:「公主、王子、皇后都不見得是世上最美麗的人;最值得敬重與肯定的人,是有愛、勇於付出、全心奉獻的人。」【5】擁有重複喜感的煤球,在舊的故事中給予兒童觀眾全新的投射目標,讓經典故事蛻變為一場喜劇音符的彈跳之旅。

註釋

1、黃致凱(2014)。李國修編導演教室。平安文化。頁300。

2、胡耀恆(2016)。西方戲劇史(上)。三民。頁6。

3、李道增,傅英杰(1999)。西方戲劇.劇場史。清華大學出版。頁14。

4、演後座談會。

5、趙自強(2009)。你不知道的白雪公主。如果兒童劇團。

《你不知道的白雪公主》

演出|如果兒童劇團
時間|2018/4/29 10:30
地點|台北國父紀念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的自我追尋叩問,嵌入「公主、煤球、皇后」之間的角色互動,三者巧妙構建「三稜鏡」,讓原命題轉化「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女人』?」折射女孩/女性轉為母親/怪物的身分認同光譜。(曾定璿)
6月
05
2018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