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禮榕(專案評論人)
收聽總集數:至完稿 2023 年 06 月 03 日為止,共收聽183集。
劇場狂粉的日常與愛
「劇場狂粉的日常」(以下簡稱「劇場狂粉」)是由劇場觀眾自發性創立的推廣劇場之Podcast節目。兩位創作者是吉米布蘭卡與鳳君,是從高雄北漂的上班族資深觀眾。姊姊布蘭卡是資訊業的供應鏈管理師,熱愛看戲和重訓。妹妹鳳君是醫療業的物理治療師,喜歡看戲和BL。兩人利用工作之餘,從北到南追著演出跑,十多年來持續大量看戲。累積出以「劇場觀眾」為核心,橫跨戲劇、音樂劇、舞蹈、內台戲曲、馬戲等表演類型,遍及觀眾、演員、製作團隊的劇場社交網絡。並物以類聚的,召喚出一批同樣用愛、生命與票款,在激活當代台灣劇場的狂粉級觀眾。
因為對劇場的愛,創立以「推坑」觀眾為主題的平台。眼看2020年的觀眾人數受到疫情衝擊,創立推廣劇場的podcast節目「劇場狂粉日常」,從觀眾推薦觀眾的角度來推戲。節目從洽談、錄音、後製到上傳,單一節目平均需要八個工作小時。同時,兩人仍固定維持七十到一百齣的年均看戲率。換句話說,劇場狂粉的日常是,週一至五白天上班,晚上健身,在夜間或週末早上錄音訪談、製作節目,並保持著四五六六日【1】的看戲頻率。這是一種極其敬業而嚴謹的愛與日常。劇場狂粉的時間掌控、工作效率和敬業態度,值得分身乏術、疲於奔命,而逐漸迷失自我的眾多劇場工作者以資借鑒。
品牌經營之獨立精神
職人精神的品牌經營管理。創立於2021年初的「劇場狂粉的日常」,起初為每週更新一集。隨著疫後復甦的劇場宣傳需求,增加為週一、四的每週兩次更新。開台不到三年,已經破一百八十集。有固定的訪談模式、特定的主持風格以及多種節目主題。節目平台橫跨了Facebook、Instagram、YouTube、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potify、Soundness、KKBOX、MyMusic。Facebook粉絲頁提供重點摘要和售票連結;YouTube相對容易觸及年長者,所以製作長輩友善首圖;Apple Podcast則是給上班族、通勤者和做家事的人。不只是用心擴增節目平台,對於不同平台的聽眾也有分眾研究。
截圖自「劇場狂粉的日常」IG
獨立創作的小劇場精神。節目不依賴政府或企業補助,經費來源是自籌、小額贊助跟口播廣告,贊助收入用來升級錄音設備。演出團隊不需支付宣傳費,主持人也沒有工作費。主持人訪談該演出也還會自己買票,跟其他觀眾一起搶票。受邀觀看彩排,也常常再自費購買正式演出票券。在共同主持上,布蘭卡負責提問和掌控流程,鳳君負責插科打諢和摘要紀錄。在後製上,布蘭卡負責剪輯,鳳君則是粉絲頁小編。錄音室就是住處的客廳,兩人身兼主持人與製作人,企劃、籌款、邀約、寫訪綱、訪問、錄音等,都由兩人自己包辦。目前正在招募夥伴。節目對於入門的觀眾非常友善,不時補充說明劇場知識,有意識的避免內部笑話的聽眾窘境。片頭或片尾的口播廣告,堅持自己錄製,不仰賴團隊提供音檔。節目自始自終,保有劇場狂粉的美學風格。
推坑觀眾的節目手法
「劇場狂粉的日常」的節目可分為三種:宣傳訪談、每月推薦與特輯。宣傳訪談是最大宗的節目類型,佔了四分之三。基本上不挑選演出,有邀訪,也有演出團隊主動洽談。錄音時間通常在演出前的密集製作期,深入訪談長達四十到六十分鐘。主持人以老觀眾的角度深入訪談,集中火力追問:不為人知製作背景、不完全破梗的演出內容、自我剖析的導演手法、演員經歷的排練秘辛,以及最後的團隊心裡話。訪綱和訪談都相當用心,粉絲頁還有受訪教戰手冊。因此,無論是團隊的二十週年大作,還是學生畢製、科普劇場、讀劇發表,每齣戲感覺都很值得買票進場,一探究竟。節目內容也能顯現團隊的創作風格,例如,嚎哮排演的訪談,歡樂到讓筆者差點忘了還在上班;數學科普劇場的訪談,讓微積分似乎有點迷人。
每月推薦的「幾月劇場看什麼」,是最高播聽率的類型。主持人從OPENTIX、口袋售票、年代售票、活動通等售票平台,到劇團粉絲頁、instagram,手動彙整演出訊息,再分類介紹給聽眾。戲劇、音樂劇、舞蹈、馬戲為主,還有內台戲和跨界合作的音樂作品。選戲原則是「能理解、有梗的演出」。由於主持人的喜好相當廣泛,因此觀眾可以一次快速獲得下個月的大量演出訊息。比較無法觸及的類型,只有外台戲和音樂會,以及北部以外地區的小型演出。目前其他公私立的藝文平台,都需要仰賴團隊自主刊登,沒有任何平台能夠像這樣,主動跨平台整合演出訊息。因此,「劇場狂粉」在劇場推廣上,真的是值得敬佩、惠我良多。
劇場狂粉的日常 「幾月劇場看什麼」
特輯也是相當有趣,有年度回顧、狂粉特輯等主題。由主持人和各路劇場狂粉列舉當年度或特定劇種之最喜歡和最不好說的演出,有種劇場版的奧斯卡獎和金酸莓獎的趣味。劇場狂粉們對於各自所好的作品與演員,投入大量的金錢與時間,發出熱切而洞察的目光。不僅對於演員的作品如數家珍,甚至比演員還清楚下半年的演出計畫,長期關注著演員的表現與成長。觀眾談起戲來,比評論文有趣太多、比宣傳文的值得信任、比黑特劇場或告白劇場更誠心誠意。因此,每個特輯都是無需酒精就超嗨的藝文沙龍,總是為獨自工作的筆者帶來莫大的撫慰。「劇場狂粉」強大的推坑力,是來自於始終建立在觀眾推薦觀眾的節目態度上。
觀眾的創作劇場
「劇場狂粉的日常」是由劇場觀眾自主成立、獨立經營的Podcast,以推坑觀眾為主要目標的劇場演出推廣平台。雖然Podcast是一種預錄、可重複播放的媒材,然而經過疫情和網路時代的驗證,線上或預錄已經不是劇場創作定義的阻礙。「劇場狂粉」的獨立精神與美學堅持,絕對是台灣小劇場界值得敬佩與嘉許的劇場創作。
觀眾是劇場的最佳培力。「劇場狂粉」以具有職人精神的老觀眾姿態推戲,無論是推坑聽眾,或是挪用來推坑聽眾的親友,都很適切。更有趣的是,「劇場狂粉」提出了非常正面而開放觀眾態度,「你的毒藥或許是別人的蜜糖,反之異然」、「投資看戲有賺有賠,購票前請詳閱節目說明書」。這種「各有所愛、愛其所選」的劇場觀眾態度,是具有主體性與主動性的開放態度,絕對是劇場發展的重要培力。
觀眾的現身與崛起。過去曾有每週看戲樂部,這樣的劇場觀眾集體出現,不過成員大致上都有相關創作或學術研究背景,性質較為不同。而《新社員》的粉絲則形成單一系列製作的同好型私密社團。在「劇場狂粉」中陸續現身的劇場狂粉們,無論是化愛為行動的劇場狂粉姐妹——布蘭卡與鳳君,為愛多刷、對演員表演身世如數家珍的音樂劇狂粉——Daisy、David,工作和消遣都是看戲的前館方——瑾嫻,金融業背景的兩廳院VIP——Leticia,居家工作的戲曲擔當——宜均,讀布蘭卡文章長大的晴萱,新鮮人培勻、電子業的怡甯,以及費青、亮晶晶等,這些「認真工作賺錢為了好好看戲」的劇場狂粉們,才未來是劇場發展最重要的根基。雖然粉絲集團在傳統戲曲、演唱會或其他藝文愛好上,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卻是台灣劇場產業長久以來缺乏的那一塊。因此劇場狂粉們的集體現身,是台灣劇場產業化的重要象徵。
台灣劇場最缺乏的,並不是政府補助、企業贊助或學術研究,而是更多喜愛劇場、買票進劇場的百姓。這些在劇場觀眾席相見歡,視劇場為社群主題的劇場狂粉們,證明劇場觀眾不再限於少數的離散個體,劇場不再只是同一批人在製作演出和相互看戲。觀眾是具有主體意識的獨立存在,有喜好、選擇、評斷,會類聚、會呼朋引伴,更是劇場藝術價值的核心之一。而劇場是值得用愛、生命與金錢投資的日常精神糧食。劇場狂粉的集體現身,是台灣劇場觀眾的崛起,也是台灣劇場成熟的重要象徵之一。
註釋
1、表演藝術從業者常用來簡稱演出場次的方式,「四五六六日」指「週四晚上、週五晚上、週六下午、週六晚上、週日下午各一場」。
《劇場狂粉的日常》
演出|吉米布蘭卡、鳳君
時間|2021/01/03開台至今
地點|網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