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殘忍與愛《雪人》
7月
30
2015
雪人(彰化縣文化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22次瀏覽
陳元棠(專案評論人)

小劇場內,小小偶戲舞台,觀眾席的小孩在戲開始後停止躁動。這齣偶戲內容改寫延伸安徒生的短篇童話,演出長度一小時。

幾個主角,雪人,老狗,小男孩(小藍),老婆婆。配角:壞貓與戀人,太陽與月亮。

幾個場景,雪地,主人的膝蓋,香港著名的夜景,樓房,街頭,火,有些場景以語言動作帶過。

畫面只有簡單的黑與白,兩三個偶與一點雪,胖胖的月亮與太陽不停升落,這是一個夏日的奇想,當安徒生的雪人到了香港。觀賞這齣給孩子的偶戲,在簡單重複的畫面和語言中,筆者出奇的放鬆而感動。劇情慢慢推展給小觀眾了解的時間,體會畫面情節中的象徵意義,在偶戲的美感與詩意中,感受安徒生所寫下的,人生的殘忍與愛。

創作者了解安徒生的孤獨,了解孩子的孤獨,劇情的思考脈絡清晰,演出技巧簡單,甚至可說是陽春,表現方式保守,中規中矩,或可說跟不上流行,卻真摯感人。於是所有畫面都可以繼續延伸想像,沒有說教,毫無壓力的兒童偶戲,提供了在小戲臺之外的黑暗之間,想像的空間。

雪人,一個很冷的朋友,他的擁抱是冷的,他的存在卻使心裡熱呼呼的,一年見面一次,總是會出現,總是會消失,人生的無常與愛同時表現,就在軟軟的絨毛月亮太陽間。

雪人不怕消失的痛苦,雪人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見人生孤獨的存在,火不只是在屋內,冷冰冰的雪人能為你帶來,戲中表現大自然的生死循環,火同時具備毀滅與溫暖。

劇情從雪人遇到流浪的老狗(原故事部分),進行至香港竟然下雪了(改編延伸部分),雪人出現在香港,其中可見劇情兩部分的對比,如北歐寬闊雪地裡的木屋,對比香港長方形的樓房,以皮影表現那狹窄侷促,孩子在想像裡與雪人玩得開心,但父母卻說:「你不要跟公仔講話了,人家以為你傻了。」這句話也對著台下的父母說。

另一個香港場景,雪人到了香港菜市場,動作之間,台詞重複著:「好臭好臭!」符合兒童的用語,不刻意引起注意或搞笑,也沒有流行用語,雪人被臭魚追這樣簡單的情節就讓孩子樂不可支,接著雪人到了超級市場,他在冰櫃就被高價冰淇淋(又是長方形的包裝,連結高樓的意象)嫌身上沾染了魚臭,這部份讓人聯想到傳統市場與超級市場的環境,顧客之階級對比,這也是安徒生作品中一直討論的,因此這樣的改寫具備了時代意義,而非只是現代兒童劇在改寫經典之時常見的挪用,拼貼但不深究內涵之現象。

接著雪人和香港小男孩小藍遇見流浪街頭的婆婆,這個婆婆將紙箱當棉被,紙箱反過來蓋住身體,有如蓋上棺材那樣的絕望,婆婆不說話,只有哼哼幾聲,卻能表現出固執倔強的個性,拖著紙箱準備賣錢,這麼熟悉的人生場景,我們通常不想讓孩子直視的。

這劇中的寫實人生呈現,不也是一個教育的方式。

觀賞了一個筆觸自然的童話改寫偶戲,本劇質樸,創作者也不怕小觀眾無聊,然而現場觀察小觀眾們都是十分受吸引的,常見兒童劇劇情描述正義與邪惡對決,超現實的卡漫表現,複雜新奇,五光十色的聲光效果,滿溢而出顯得過動喧嘩,進而包含成人流行文化(電音,搞笑等等)感到世故,種種一切淹沒了童趣,表面而綜藝化,內在的真實不再重要。

此演出為員林演藝廳舉辦之「偶戲fun一夏」系列活動,邀請來自香港明日藝術教育機構(Ming Ri Institute for Arts Education)的明日劇團,網站上提及這是一個以藝術和教育並重,重視社會服務之劇團。在本劇中的確能感受到這樣的宗旨,雖為兒童劇卻不流於表面的歡樂,以兒童的視野,表現香港在地的社會現象,將安徒生作品中的社會關懷延續,是為成功的童話改編。簡單的重複,表現出日常中的詩意,忠實呈現安徒生文字與思想,安徒生文字中的清澈與憐憫,同時給大人與小孩一起觀賞的童話,包裹在大自然美景下的人生,生命中的殘忍與愛互相輝映。

《雪人》

演出|香港明日劇團
時間|2015/07/25 14:30
地點|員林演藝廳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