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最繽紛的絮語《青春絮語 2023風城版》
6月
07
2023
青春絮語 2023風城版(不然,B計畫劇團提供/攝影Jeff Harris)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703次瀏覽

文 羅仕龍(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環繞著新竹護城河畔演出的「風城版」《青春絮語》,讓觀眾隨著演員跑場,在草地、網球場、河岸、露天舞台四個場景之間,彷彿經歷一場場愛情遊戲的你來我往。主角是十六位共同排練了三個月的高中、大學生,青春氣息生動洋溢,而充滿甜蜜、傷感或暴力的對白,則是取自羅蘭巴特的符號學名著《戀人絮語》片段,排列組合成八個各自獨立又互有關聯的戲劇段落,以年輕的身體及語言,訴說彼此之間的愛情元素,絮叨但不煩瑣,創造出多重焦點卻又不失精準的戶外觀劇體驗。

從《戀人絮語》到《青春絮語》,改編或發想時是該聚焦在「羅蘭巴特」一詞所結合的文藝與知識青年想像?還是該凸顯青少年欲拒還迎的身體與心情,將每一段稚氣的愛情轉譯為生命裡無法忘懷的經典?

時間的重構是第一要件。如果戀愛與青春有著什麼共通點,那便是對於時間的想像往往超過物理時間的實際存在。《青春絮語 2023風城版》首段場景在草地上進行,一個又一個粉紅色禮物盒宛如時間的恩賜,永遠有揮霍不完的期待,等候著一個又一個未知的開箱。草地上身著高中制服的少男少女,焦急地守著電話,反覆揣測,一分一秒時光的時光流逝,折算成點滴累積的情感厚度。第三段場景則讓觀眾隔著河岸觀看,演員們看似散漫的日常對話,彷彿是下課十分鐘的情報交換,每一個獲取戀人訊息的片刻,都可以放大為永恆。於是我們看到刻意放慢速度的奔跑,以及模仿電影慢速播放而顯得誇張的表情。若青春在愛情中等待,愛情卻因青春的記憶而可以重複輪播。時間的反覆循環對應到現場演出空間的環狀結構,成為《青春絮語 2023風城版》最令人喜出望外的效果。


青春絮語 2023風城版(不然,B計畫劇團提供/攝影Jeff Harris)

正如愛情故事往往是零星的片段拼湊而成的想像與記憶,《青春絮語 2023風城版》著重的不是線性敘事,而更多是抽象元素的串聯與整合。例如網球場進行的賽馬競逐、嫉妒與佔有等,自然讓人聯想到「情場如戰場」之類的比喻。據悉導演原本期望讓演員在場上打網球,一來一往的互動豈不正像是愛情遊戲裡的出招與接招?更何況法國古典劇場正是利用網球場空間演出,誰又能說愛情不是交織著戲劇張力、且可展演於舞台文本呢?

文本,這正是環繞著羅蘭巴特的重要概念之一。「文本」(texte)與「織品」(textile)語出同源,當所有的作品被視為文本時,它就不只是一個單獨的存在,而可以互相指涉交纏,有如一張編織的網絡。在《青春絮語》裡,羅蘭巴特的文字被鑲嵌在演員的話語裡,拆解成一個又一個的單元。如果說導演運用重複、疊合、對位以及演員身體等等各種具有戲劇性的表述方式,以便讓羅蘭巴特的書寫文字產生舞台動能,那麼這些文字除了作為《青春絮語》的台詞表意功能之外,則又可以是羅蘭巴特所說的「文本」,與古今中外的戀愛文本交織成為一張巨大的青春絮語網絡。

或許這正是為什麼在第三段的河岸場景會出現1990年代(導演本人的青春年代?)的愛情喜劇主題曲,「只怕我自己會愛上你」的歌詞對應著演員的慢速度奔跑與翻滾,彷彿是1970年代的慢動作電影運鏡,讓觀眾在河岸蔓延海灘的想像。2023年的AI技術讓我們不需要自行在腦海中建立文本交織的資料庫,只要打開手機google的歌曲搜尋功能,立即可以辨識導演在每一段情節安插的歌曲,不論是英文、日文、法文或西班牙文,都是建構在愛情的關鍵詞之上,在網路上打亂成一片沒有時間排序的愛情海洋,不管是經典的Bee Gees、Beatles或當代美國西岸獨立樂團Pomplamoose。就連第四段場景的「暈船」,都不免要讓人聯想到京劇裡的艄公撐篙與青白蛇上船,而滑稽的圈繩勒脖,又怎能不呼應著《等待果陀》裡打發時間的遊戲,甚或直接對應到網球場段落兩位年輕男孩的椅背綁縛呢?

《青春絮語》以年輕學生的愛情故事為載體,觸及的議題卻是每個時代裡的戀人絮語。愛情與青春都有保鮮期,但通過每一個時代的重新述說,卻讓每一個愛情文本總也不顯老。

《青春絮語 2023風城版》

演出|不然,B計畫劇團
時間|2023/05/21 14:00-15:00、16:30-17:30
地點|新竹市北大公園、府後街網球場、護城河道兩側及親水公園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
對導演來說,歷史事件的晦澀之處不只出自文化或歷史上的距離,更在於缺乏言論自由的討論正當性脈絡,就像大多數人明明知道這樣是有問題的,卻因為服膺於現實而陷入「雙重思想」(doublethink),導演也面臨了該不該解構議題的困境。
12月
09
2024
可惜的是,全劇收攏在計畫成果的樣板宣傳,無法深切開展劇中拋出諸多議題的辯證向度,像是身分認同、文化觀光、地方創生等,而是流於產官學體制交纏下的文化產品。
12月
06
2024
這並不是一齣攸關階級問題的社會寫實作品,相反地,在這個時時充斥著怪誕節奏與聲音的劇場空間中,支配著行動的並不是具體的物質條件,而是追求「正常/不正常」認同判斷而被抽空的精神狀態。
12月
04
2024
此次劇本由團長馮翊綱主筆,將金庸原著作為主菜,配以誇張的表情動作、幽默的橋段,並佐以少許成人幽默,呈現出一場輕鬆且富有娛樂性的演出。雖與十年前的《瓦舍說金庸》相比,劇本在深度及與原著的連結上稍有不足,但整體氛圍輕鬆歡樂,觀眾依然收穫了愉快的觀劇體驗
12月
04
2024
這齣音樂劇流暢的演出,不難想像在前置選曲和樂團編制中耗費的心力,它在歌詞和台詞之間相互呼應,以音樂演唱和戲劇表演推進情感
12月
03
2024
流行音樂與劇場不會也不該只是市場、產業的匯聚與結盟,反而能在兩者互文之間,既在此時此刻延展時空,也讓跨越時代的記憶與感受在此交織。
12月
02
2024
不過也因此有個小疑惑,為何作品訪談錄像卻選擇了北投的山峸二手書店作為紀實主角,而非以台南在地的獨立書店進行影像呈現?
12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