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戲劇的新意涵《長大的那一天》
5月
03
2013
長大的那一天(飛人集社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54次瀏覽
一朵云(社會人士)

《長大的那一天》標榜著「小孩也可以看」,輕巧的打破成人理解與兒童認知間的藩籬,藉由戲偶與光影的朦朧靈動,模糊了大與小的分野,通融了親與子的界線,就此串起戲劇語言間的通性。說到底,兒童是成人生命旅程的延續,是完整化生命情趣的起點,而「長大」如何流動於成人/兒童之中,如何將此兩者(種)審美意識的相互調撥、雙向交流,建構出邏輯性的層次,該劇所運用的語言和戲偶共同「演奏」的技巧功不可沒。

詩意語言的操作,化解了給兒童看的戲劇必屬娃娃調的襁褓氛圍,而音樂、光影和戲偶的佈局,更突出了話語留白的可貴,劇場的想像功能因為語言的疏離而意外的恢復。從自頭到尾未出現的哭鬧聲,可以揣測,兒童觀眾應該是有所感的。另一方面,真情流露的呢喃也少不了,觀眾席間不時傳來的:「那是美人魚嗎?」或者,「真的有點恐怖耶!」還有,「嚇我一大跳!」……等等。那些都是來自於兒童觀眾與幻象的低語,好奇感由此流露,也可以說,他們是用自己的方式觀看、思考和感覺,不知不覺中已經和文本展開對話。成人觀眾則藉此懷舊,身旁小孩的純真與甜美之語,指涉著的是他們曾經在生命中某個階段的放大與縮小。親與子的關係,對於戲劇的投射與觀照,在此可以被描寫為一種互動的形式,這是親子戲劇的新意涵。

戲偶與光影為該戲的另一特色。平面偶、光影偶、光影面具或真人面具之間的交錯穿梭,營造出非人非偶、非男非女的畫面,這樣的似是而非、雌雄難辨,對成人而言,也許是抽象;對兒童而言,叫做自然。這種從原始的感知中所發現的娛樂,在會心一笑之餘,也能達到安慰情感,洗滌性靈的效能。兒童觀賞的戲劇一定非得哄鬧嘻笑,在此未必。但專注力從何而來?戲偶大觀園的創意與巧思設計令人嘖嘖稱奇,偶對於兒童向來有著與生俱來的取悅優勢,那份自然的美感生理基礎,輕而易舉喚起兒童的審美感知。劇中不同大小尺寸材質比例的戲偶,小女孩、小男孩、飛魚或森林大王等,說穿了都是同一種身份的象徵──兒童。不同的偶種其實就是代表著不同狀態下的兒童思維,只是要對觀眾訴說角色內在的心理活動並非易事,況且對象是小孩,恐怕是有理也說不清,但此間各式戲偶角色的對話,悄悄靈活地擴大戲劇展延的空間,即使嘴巴上說的是詩情聳動,但舞台上發聲的人是戲偶──隱藏版的兒童,打破成人慣性思維的態勢,也打通了兒童對於成長的變幻莫測的不能理解的任督二脈。

「長大」是通往魔性還是神聖的道路?在《長大的那一天》嗅到的是矛盾、哀傷與理想化綜合調理的不確定性。好在,答案還給了觀眾。

《長大的那一天》

演出|飛人集社
時間|2013/04/24 19:30
地點|台南涴莎永華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看戲的父母親這時會理解地一笑,「等到長大的那一天就知道了」不就是大人面對孩子千奇百怪的一萬個為什麼,而沒法立刻找到解答時的完美解套。但是劇場裡的故事可不會就此打住!(羅家玉)
11月
12
2014
雖說故事題材生動而有童趣,台詞形塑、劇情選擇、佈局卻悄悄成為意念傳達的一抹陰影。劇末富含詩意,但因前面劇情的情感累積不足,令人有種戛然而止的失落感。(湛茂琳)
5月
07
2013
飛人試圖在眾聲喧嘩的人生百態中,擷取大眾耳熟能詳的經典典故,以多重隱喻的手法來形塑群體共同記憶的熔爐。大量地運用光影、戲偶、人影偶、燈光和音樂的轉場設計,串起不同時空裡令人陶醉與感傷的戲劇氛圍。(李美芳)
5月
07
2013
小小觀眾對著出神入化的光影美學讚嘆不已,一般的成人觀眾是否可以藉此回想起成長中所遺忘的感動,或是喚起某些失落的純真?如何讓本劇涉及的生命課題:成長必經的跌跌撞撞,進一步轉化為親子互動或師生課堂討論的重點?(蔡明璇)
5月
03
2013
透過偶與人建構出有別於一般兒童劇慣有喧鬧、華麗的表現方式,嘗試以簡單、隱喻的敘事,淡化伴隨成長而來的各種憂慮,雖產生出富含詩意的獨特表演風格,卻稍嫌平淡,且延宕的演出節奏拉去了故事原本具有的輕快感。(吳宛錚)
4月
30
2013
由於情感未能隨故事進展累積,顯得每個段落的情調相似,意義輕重難分,也造成節奏上的缺乏變化。只留下詩意與美感──當然,這已勝過多數的台灣兒童劇製作,但是,這顯然有話要說的作品,卻因說得不清不楚,而仍然停留在封閉式的寓言情境中。(鴻鴻)
8月
21
2012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