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江峰(專案評論人)
全球與臺灣新馬戲及當代馬戲之潮
七零年代至今,以社會及學生運動、動物保育思潮為背景,法國引領的新馬戲(Cirque Nouveau)摒棄動物,以人為核。作為「馬戲的文藝復興」,新馬戲更重腳色與敘事。透過研發馬戲的「形式」本身,為此陳舊的表演類屬祭上活水。【1】
在臺灣,衛武營於二零一六年啟動「馬戲平台」,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於二零二零年推行「馬戲棚計畫」,預備臺灣乘上世界這股當代馬戲潮流。當代馬戲,除擅長探索現代人心靈議題,【2】更嗜愛與舞蹈、戲劇跨界,【3】或尋覓媒材與空間新意,【4】不懈地再生形變。胡嘉豪的《拋棄式人類》便是由二零二一年之馬戲棚計畫沿生,恰恰沉浸在當代馬戲的豐潤之中。
拋棄的肉、拋棄的物
啞黃的斜光透析塑膜內似人的軀體,懸於數尺之空。倏地,城市聲景奏起,滿耳的工事嘈雜。朦朧後的身影緩動,突破出來,才看見裏頭是綿綿細網織就的結構。繁網穿撫其周身,直至匯集成綹。他靈躍遒勁,懸擺翻泅、縱轉迴盪。在精細鬆緊間,他沿著網線滑降落地。繼而,借微光搜找假人碎骸,集成一網殘軀懸吊凌空。
在其先前驚豔的馬戲動作後,著地後則是成串稍嫌突兀的舞蹈編排。他移向邊緣的床墊,其上光滑如鏡,或反彈全身,或反映自身。重複翻跌倒滾,滿面疲愁,象徵其渴望但終無法被安穩接住。原先渾身肉裸的他,開始穿上正裝,攀爬位在上舞臺的大網,在離地數尺的格眼間糾纏甩盪。寥闊的舞臺上,只見他在高空中反覆奮躁萎靡。
再次落地後,他將假人的殘屍卸下。寬衣解帶,再幫它套上衣裝。假人的上身隱隱可見乳房,或為性別私語。他小心恭謹地端捧假人上身,涉越舞臺,最後將它安放在觀眾席上──可惜之後若再與其產生關聯,或能更佳地串連情感。最終,他再次以裸膚之軀凌吊而上,在繩束垂吊中旋轉。襯貼著背景「一暝大一寸」的溫緩歌聲,燈光沉沉止熄。
拋棄式人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黃超銘)
馬戲與當代馬戲中的陰柔性與動物性
華語之馬戲原文為「Circus」,來自拉丁文之圓,有循環義。因而,馬戲之雜技與身體,常呈反覆之態。此外,原先馬戲是殖民主義文化中,牠/他/她者為權貴的表演,使被凝視者更具陰柔性。【5】當代馬戲從動物與怪人之奇觀,向內切近身體的定義與本質。【6】在馬戲的場域中,凝視由「非(典型的)人」,轉向人的表演。在此,人與動物的界限顯得模糊鬆動。可說,當代馬戲翻轉甚至擁抱原先負面與被動的陰柔性,剝裸人類代代生命中迴還往復的「動物性」(animality)。
對康德來說,人的尊嚴與道德和自然經驗世界是分開的;羅爾斯(John Rawls)眼中的個體開始意識對物質的需求,卻不認為人與動物性有連結。然而,瑪莎.努斯鮑姆(Martha Nussbaum)則認為,人的理性與尊嚴,同時是物質與動物性的──人是會死及脆弱的,且人類永恆有需,因而證成了人類需要彼此支持與照護。【7】當代馬戲之所以擅於探索心靈議題,便來自身/生的脆弱本質。
脆弱的共享──參與式聯覺美學與肺腑表演
綜觀全作,最精彩處乃是高空馬戲,而其之所以在危險奇觀之餘糾人心弦,在於其作為「遊走死亡邊緣的藝術」,【8】給予之參與式聯覺美學(Participatory (Syn)Aesthetics)與肺腑表演(Visceral Performance)──布瑞歐的關係美學之後,表演藝術愈發重視觀者之參與經驗。此二者則同時注重表演美感及觀眾身心共感,並回歸人體,表演與接收端皆然。其超越語言分析,以身體作為主要文本令雙方投入,牽起觀看與情動(affect),使觀者產生內在回應,極富超越日常之潛質。
憑此,高空馬戲因而具有社會實踐動能。表演者懸掛虛空之時,觀者手腳凝汗,心隨其身赤裸曝掛,宛如親至崖邊。當代馬戲之參與式聯覺美學與肺腑表演所以成立,源自觀演雙方共享的,終究脆弱的生命。因而,回歸本作標題《拋棄式人類》,應將拋棄之情思投注於身體及其共感之上,而非道具,或更能顯現高空馬戲之強項。
當代馬戲、劇場與生命──危險與非規則
什麼是「劇場的規則」?製造幻覺?建構「安全」環境?從馬戲到當代馬戲,從不默食這套。當馬戲本身不斷突破自體界線,遑顧溫良恭儉讓,更內涵人類生命根本的陰柔、動物與脆弱性之時,當代馬戲便如同「以生命舞蹈」,身體與精神都為超越不可能而光耀。
當代馬戲,尤其高空馬戲,其危險的形式本身,滿訴生命的暴戮真相。若我等能夠認可參與式聯覺美學與肺腑表演直擊身心的(被)侵略快感,那麼毋論創作者或參與者,由當代馬戲獲得的啟示興許應是:誠實地面對與縱身劇場與生命的非規則【9】本質。
註釋
- 參閱黎家齊(2013 年 07 月)。〈馬戲再發現〉。PAR 表演藝術雜誌。
- 參閱周伶芝(2013 年 07 月)。〈圓形空間裡的不斷循環 心靈與驅動力的實驗 當代馬戲的歷史與發展〉。PAR 表演藝術雜誌。
- 參閱耿一偉(2013 年 07 月)。〈顛覆寫實打造藝術質地-當馬戲遇到現代劇場〉。PAR 表演藝術雜誌。
- 參閱耿一偉(2016 年 09 月)。〈加速年代中 新馬戲演出無界限〉。PAR 表演藝術雜誌。
- 參閱耿一偉(2013 年 07 月)。〈擺盪於奇觀與日常之間-從上個世紀到今日的馬戲身體觀〉。PAR 表演藝術雜誌。
- 參閱〈圓形空間裡的不斷循環 心靈與驅動力的實驗 當代馬戲的歷史與發展〉。
- 參閱Martha C. Nussbaum, “The Future of Feminist Liberalism,” Proceedings and Addresse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74.2(2000): 47-79.
- 節錄自節目單對高空馬戲之形容。
- 非規則與無規則間的差異,在於前者並非全然無序,而是永恆地省思與重構規則本身。
《拋棄式人類》
演出|胡嘉豪
時間|2023/12/31 16:3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