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臺灣舞蹈界終始瀰漫西方霸權與中國魂影。雲門曾回歸對中國的文化懷緬,而黃翊之作則愈朝去(國族)政治化。然,其藝術是否等同走向個人原子式的自由主義?
7月
26
2023
然,在(實際辭義的)荒腔走板之際,亦啟人疑竇,本作是否能夠,或應當如何,納於戲曲之藝術中?
6月
27
2023
舞踏作為後現代舞蹈,為對長久以來除魅思維的回應,企圖歸於前現代、神秘與反語言之狀。簡直是對於西方劇場,尤其是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寫實戲劇之沉烈叛亂。然而,舞踏自身反對具體的意義與指認,在此作中卻與文本及語言之戲劇並置。這是否令前節論述舞踏內在深具之動能成為空談?
6月
27
2023
擁有扎實血肉的女人是否真會如此選擇,及以此彰顯自由的適當與必要性何在?
4月
28
2023
本作雖竭力鋪呈婦女史料,卻仍存癥點。呂毅新或因其兒童與青少年文學及劇場背景,使表演簡化與風格化。【16】觀眾組成似乎在地民眾與親友居多。可說,影響.新劇場之在地連結,將劇場作為關係美學之社會實踐,頗為成功。然透過大量口述材料堆砌,廣度有餘卻深度不足,未能於訪談或編創時更加思辨深掘。
4月
25
2023
《灰男孩》化用灰姑娘之典,講敘主角小鴨半生顛簸,老年時作為方爺爺,和看護小任相遇而回憶過往的故事。此故事中,照顧與被照顧者皆是性少數,形成了陰性的關係網絡。《灰男孩》雖非建構於架空背景,卻驚人地描繪了一個當代臺灣的敵托邦(Dystopia)景色⋯⋯
2月
14
2023
華語之馬戲原文為「Circus」,來自拉丁文之圓,有循環義。因而,馬戲之雜技與身體,常程反覆之態。此外,原先馬戲是殖民主義文化中,牠/他/她者為權貴的表演,使被凝視者更具陰柔性⋯⋯
2月
07
2023
上至冥王星天體,下至萬物分子,皆在在提醒我輩,不應僅是跨性別,而是有意識地張開成為流變於各類層次,陰陽同體並超越性別的存有樣態
12月
21
2022
本作自始至終,皆並置現實與虛擬的楊桃武蓮子。其同時盼望被現實與虛擬納見,更憑藉次元游移,挑戰皮/魂二元,以及主體和衣櫃的絕對關係。
12月
14
2022
楊乃璇某程度上地解構現代舞,但是否能促使人們在步出劇場這阿卡迪亞之後,真正了解、欲近更直面「現代舞」作為藝術——包含其特定之歷史與流派——仍是最大疑問。
12月
05
2022
回首整個作品,確實試圖重構對母親的想像,但倒不如說,至多像是關係女性主義,將女人放置在「兩性關係」中去改革處境。
10月
06
2022
酷兒本是逆反政治與生命激情,始終叛逃與革命。凡此種種亦使表演者與觀眾隨著如斯的酷兒敘事,永恆地趨近且擺盪於疑問之間,或能於滿眼破碎與荒謬中瞥見新路。(江峰)
9月
12
2022
作品中,可見五節芒(Padan)作為核心意象,更是身(body)/分(identity)的詰問符號。闃黑的軀體,如從土地生長萌發。屬於,卻又不等同於土地。「我是誰?」此句大問,不斷蹦彈接拋於觀演之間。(江峰)
6月
23
2022
江峰的《臺彎》模糊日常與表演的界線,它無法告訴你婚姻的祝福與努力孰重孰輕,無法告訴你地獄的呈現是否是壓迫的唯一解,無法告訴你這是不是屬於臺灣全體的意識,它創造一個本於日常也異於日常的家內空間,邀請你參與演員生命與傳統習俗的重構過程。(張庭瑋)
10月
08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