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搖欲墜的貪念《馬》
12月
23
2013
馬(林季鋼團隊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45次瀏覽
徐亦德(輔仁大學大傳系學生)

《馬》劇是一場改編自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馬克白》的舞台劇,很高興能看到如此年輕且具創意的演繹,為《馬克白》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及想像,尤其在表演的呈現上,使用了不同的演員交互扮演馬克白及馬克白夫人等其他角色,只用了披風與服裝來作為角色符號,批判了角色的性格抽換、各自解讀的多種性格。我認為,此法不僅讓觀眾會意劇中馬克白的性格多重性,也領略人之性格有其各種面向;此外,隨著不同演員的扮演、反串,從模仿與創新中找出真實的自我,馬克白在劇中的多種面貌,也因此而被飽滿呈現。

舞台是方正的,中央鋪著條紅色地毯,而地毯的兩端,穿過紅色的門後各是一面破碎的連身鏡,乍看之下,是片在泡沫之上的血泊,如同馬克白雙手的血跡鮮紅的染遍了全場;而連身鏡在劇中總被拿來當作出入口,或是王位的方向,一切都意味著馬克白的權勢堆積在隨時可能破碎的泡沫之上,王位也只是破碎的幻象,死亡將隨著破滅而蜂擁,最終推向悲劇的尾聲。

我也欣賞燈光的配置,搭配演員的調度及化妝,在最少道具的情況下,靈活地使用了所有演員的肢體,充分用動作、走位來發揮整個舞台,用顏色、光影來增添劇情的強度。多次的使用演員為觀眾複習劇情,並用歌聲低鳴、吟唱,堆砌、推展張力,或許有些橋段處理的不夠圓滑完美,但正因為如此才耐人尋味,像青春,總得留下些遺憾,才值得留戀。這群年輕的演員展現出來的就是這樣的隨性、親民,讓人享受於觀賞之中。我喜歡三名刺客暗藏於森林伺機準備刺殺班柯的那場戲,有戲的不僅是三名喜感的刺客,連林中的樹木與生物也巧妙地融入戲中,讓人不禁發笑;而三名女巫則以最「生活化」的方式呈現出場、告知預言的過程,看起來就如同你我周遭的人,帶有幾分瘋癲,而那些在經典劇本中所出現的女巫,卻總是讓人覺得是詭譎多變且難以理解的,實際上,我想就如同時代的差異所塑造的溝渠,穿越時空後,難免令人覺得所謂的「預言」都是撲朔迷離且離奇,直到最後才得以曉以大義。

至於《馬》為何只取《馬克白》的頭一字來當作劇名,其實也頗令人產生聯想,我只認為:藝術有其社會職責與功能,而這群青年藝術家正體現這樣的藝術精神。馬克白在多次的手段與計謀後取得王位,又為了鞏固權利而謀害更多的人,他善於偽裝自己的外在,權謀、算計他人,最後卻飽受精神、心靈上的折磨,逃脫不了命運的制裁,在刀光劍影、屍橫遍野時,清脆的鼓聲敲響的那一剎,《馬》終究難逃死亡,而人們所期盼的「既抑鬱又光明」的那天總算得以到來。

《馬》

演出|林季鋼團隊
時間|2013/12/14 14:30
地點|新北市竹圍工作室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飾演馬的演員施冬麟,不僅演繹出了馬不經世事的無辜之感、更有身為神馬的傲氣之態以及後期的頹靡不振,踏腳、吐口水等的身段都相當令人為之一亮,與馴馬人劉冠良的默契更是相當契合,展現出了「人」與「動物」之間的連結性與差異性。
12月
24
2022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
總結來講,規齣戲上值得思考的部分,毋是無國籍移工囡仔的困境有偌艱難,顛倒是無仝創作者/團體怎樣展現怹家己討論議題的角度。《囡仔,哪會看bē著你?》佇頭前的部分已經共這个層次的討論帶予逐家,可惜後壁的部分煞改做目前弱勢題材戲劇定定使用的手路
10月
14
2025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