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切片的共同悲劇《萬曆十五年》
11月
28
2012
萬曆十五年(新舞臺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82次瀏覽
劉崴瑒

《萬曆十五年》,西元1587年,這個年份在中國歷史上被史學家黃仁宇定位為,沒有大事發生,也就是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的一年,既然沒有任何事情,那又有甚麼好說,有甚麼好演的呢?幕啟後,一開始用影片的方式,以歷史事件紀年的方式來顯示出萬曆十五年「無事可以記載」,也為了接下來在舞台上將會發生的所有做一個伏筆。它是一個問題,但是是一個有趣的問題:這些和平而和諧的無事,究竟是如何在表面與衝突中,而最終產生所有的悲劇性收尾呢?

全劇長三小時,分為六段。用六個不同的角色:前任首輔張居正、抗倭名將戚繼光、現任首輔申時行、清官海瑞、萬曆皇帝、以及李贄,從不同的位置,以自己的眼光當作這個時代的顯微鏡,從他們的視角對這個年代進行像是切片一樣的仔細審視。

這六個人代表不同的身分,擁有不同的價值觀,在處理社會上的問題時卻同樣固執地堅守自己的立場。就我看來,他們所呈現出來的共同性即為無可避免的悲劇性命運。如同戚繼光在他的那一段裡,導演用一個說書人來說明戚繼光所面臨的巨大無奈,而演員身穿武生全套裝扮,在空曠的舞台不斷展現自己的身段,被剝奪語言能力的演出,是否即投射為朝中武官沒有任何實質地位的狀態,以致最後張居正倒台後他也跟著一起被除去。而清官海瑞隱射的則是在那樣一個有些「虛假」的社會之中,要維持表裡如一但卻沒有實質能力的知識分子的典型。李贄所控訴的「假道學」所指涉的絕對不只是一群人,那是整個社會的風氣以及個人無法逆轉的「勢」,所以他只能說、只能罵,最後則被入罪而死在獄中。

六段獨角戲考驗的是演員在舞台上對台詞情緒的掌握、自身所散發的能量能否讓觀眾聚焦在他身上而不失去專注力。導演在其中加入了許多多媒體的元素,不論是投影或是用聲音的播放來「擬真」地創造對手戲的狀態;另外則是在台詞中,或是演員的表現手法中,加入一些荒謬而誇張的詮釋手段,將戲劇節奏掌握在一個恰當的狀態,使三小時的故事看下來不會太過疲倦。但是這樣的笑料所創造出來的「歡樂」,這樣的包裝、敘事手法所傳達給觀眾的究竟是甚麼呢?在極忠於原著,採用同樣不同角色的敘述來反映整個大時代的崩壞其來有自的手法下,原本所要批判的關於整個時代的腐敗、那些虛偽的儒道、權力的爭奪而引發的毀滅,那些深刻的指控卻被刻意安排的笑點而沖淡了。但也許導演就是要用這樣荒謬的方式來更加強調那個時代失序的狀態,誰也說不準,只能說這個安排並沒有與我產生共鳴。

另外則是在最後的部分,用旁白的女聲替整個故事做一個收尾。這樣的安排或許是導演對整個萬曆十五年所做的註解或是評斷,但這樣是否縮限了劇場本身訴說故事的可能性呢?那些台詞原本背負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會因此被侷限了呢?這是值得再討論的。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貫穿本劇的道德命題,在萬曆十五年很多人都找不到答案,無法在禮法與真實中獲得平衡。《萬》劇所點出的並不是單純的一個年份,它是歷史的縮影,是我們每個人在不同身分下對於社會真實控訴的聲音。

《萬曆十五年》

演出|進念‧二十面體
時間|2012/11/25 14:30
地點|台北市台泥大樓士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黃香  
導演/編劇/設計胡恩威的企圖不僅止於「中國失敗總記錄」,還要擴大視野觀照世界。交叉運用文字與旁白,精確指明中港台世界大事與1587年的時空距離,勾勒出跳躍三四百年的歷史座標,聲聲入耳,千絲萬縷的歷史糾結撞擊著觀眾複雜的心思。(黃香)
12月
03
2012
六段紛至杳來的獨角戲,要做到形式絕不重複而主題調性統一絕非易事,這是一部外形簡明而內功精緻的戲。原著已打下很好的思想底蘊,但戲劇形象的辯證細膩必須完全歸功於戲劇家。(林乃文)
11月
28
2012
導演胡恩威,用熟練的現代劇場語法,構築一個精密的戲劇象徵與整體結構,邏輯嚴謹地剖析中國的官場運作,及官場中人物的被擺佈操弄,最後還是要回到那不斷出現的小故事,是仁義道德?還是人性情感?(謝東寧)
11月
27
2012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