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初衷的愛樂者們《絲竹樂宴》
9月
14
2018
絲竹樂宴(國際愛樂國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54次瀏覽
蔡佩娟(表演藝術人士)

因為擁有共同的目標齊聚一堂,而存在心中不滅的念想是促使樂團成立並定期舉辦音樂會的主因,國際愛樂國樂團的演出不僅只是場音樂會,更是一群人的堅持與浪漫。若非堅持,自1991年就停辦的國際商專,又怎能持續直到今日;若非浪漫,畢業已久且各有事業的校友們,又怎會放下手邊的工作,並放棄悠閒的休憩時光,選擇參加每週固定的團練?究竟是音樂太過吸引人,讓人不能自拔,還是活在現實的我們需要名為音樂的嗎啡,既止痛,讓我們看見世界的不同,又體現最單純的真善美。

音樂是聽覺與視覺的綜合體,看到節目單的介紹,觀眾便對樂曲有了初步的認識,而後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自行想像畫面,且由音樂帶領畫面的產生。然而此次透過導聆陳昭瑋幽默風趣的介紹下,使觀眾對樂曲的認識不再只是片面,而多了點生氣,並間接與觀眾互動,活絡氣氛,讓換場時不至於感到尷尬及無趣。

上半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樂曲是《港都素描》,描繪高雄港由日出至日落的景色。一開始樂團十分寧靜,各聲部輪流演奏主旋律,而不時穿插樂曲之中的鳥鳴聲猶如喚醒晨光般,輕巧的和著旋律,此段主題旋律運用了台灣民謠「雙雁影」的音調,原曲調為當時的「流行小曲」,歌詞以秋天淒涼的景物比喻內心的寂寞和孤單,然此處,作曲者陳能濟卻轉化成對港都的讚美,讓樂曲又是另一番景色,十分抒情動人。

《牧民新歌》是作曲家簡廣易於1966年以內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調為素材創作的樂曲,曲風清新,並有著個性強烈的民族音樂風格。此曲既表現高亢明亮的梆笛性格,卻又兼具南方曲笛溫潤優美的特點,在指揮彭苙榳的帶領下,樂團與笛子協奏者表現相得益彰,且笛子協奏者劉進聰台風十分穩健,不論是樂曲的細節部分,或是與樂團搭配的部分,都能讓觀眾聽見演出者的專注與用心。

終曲的《瑤族舞曲》是對國際愛樂國樂團的初始成員別具意義的一首樂曲,因此曲獲得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合奏冠軍,雖然國際商專今已不在,然而曾經存在的,並不會因此消失,且因為保持初衷,所以國際愛樂國樂團才會成立,也才會有今日的這場音樂會。《瑤族舞曲》一曲描述了瑤族人民因歡慶祭典的到來而載歌載舞的場面。樂曲為典型的三段體形式,第一段主題由高胡緩緩奏出悠靜的主旋律,然後各個樂器輪流的加入,豐富了主旋律;第二段主題旋律由笛、笙擔綱主角,既表現柔情,也具輕快俏皮的另一面貌;最後一段即主題再現,將氣氛推至高潮後結束。

欣賞完國際愛樂國樂團的演出,筆者不禁反思,的確樂團的技巧與水平無法與職業國樂團相比,然而,我卻從他們的演奏中聽見了感動。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該領域的佼佼者,但不代表我們不能以我們的方式努力,只要擁有一群有相同信念的夥伴,就能一起向前邁進,完成共同的夢想。

《絲竹樂宴》

演出|國際愛樂國樂團
時間|2018/08/12 19:3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善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無法定論植物們是否喜歡這系列的音樂會,如果它們書寫評論或交換意見又將如何進行。我們就算能透過科學實證論斷植物具有一定層次的感知能力,仍舊無法判斷植物們是否具有「喜歡」這場音樂會的統合性價值判准。
9月
22
2023
反而更確定當我們當論藝術經驗時所帶來的局限,我們試圖靠近的或許終將是人類中心下對「非人類中心的想像」,喚醒的是人類對共生關係的想像。
9月
22
2023
校友團的形成與學校為核心,擴散而出,當變成民間獨立樂團時未必有學校的奧援,於是在工作的校友們成了最主要的資源來源,擴大樂團追求音樂都是好的目標,不過如何從中權衡得失,或許就是樂團主事者要不斷思量的。
9月
14
2023
亞洲青年管弦樂團時隔三年,終於又展開巡迴了!一進到音樂廳,自團員們開始前在台上的練習,每個樂器輪流不停歇地演練著當晚曲目最困難的片段,便能輕易感受到專屬年輕樂團的熱情。
9月
14
2023
捧著「邀請」的思維,嘗試把自己放在「合作」的角度。畢竟舞台上的夥伴,也正用心地高歌、邀請你進來這個情境氛圍——有時候,就只差一點勇氣與自信。
9月
07
2023
近幾年新成立的Makotaay生態藝術村,於在地居民、藝術家共同努力下,成為文化復振、藝術創生及探討永續生活的據點,常舉辦各類親近土地與文化的交流活動
9月
05
2023
音樂節的官方聲明表示,林昭亮與其妻何瑞燕將不再參與未來音樂節的一切事務,音樂節也將遴選新任負責人,並且執行組織變革,以筆者有限的想像,還是認為社會大眾很難不將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與林昭亮劃上等號,
8月
31
2023
台灣的國樂因為疫情關係,開始大量演繹台灣作曲家的作品,也因此出現許多寫景抒情的曲子,相較中國曲子之浩瀚廣大,台灣國樂則更能將音色的細膩勾勒。
8月
3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