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觀光劇場」,顧名思義,指的是專門演戲給觀光客看的劇場。在觀光劇場裡演出的戲劇,當然就叫做觀光戲了。這幾年「文化創業產業」常常被提起,為了擴大產能,提高產值,也為了介紹國家文化,觀光劇場的概念開始受到注意。
世界上最著名的觀光劇場,莫過於位於紐約曼哈頓的百老匯劇院區了。區裡劇場林立,上演知名的定目劇。觀光客來到紐約,都要來此朝聖一番。這裡的演出,不可避免的較偏娛樂取向,不管你喜不喜歡,它的劇場技術可絕對是一流中的一流。
亞洲也有許多著名的觀光戲劇,例如泰國的人妖秀和傳統民俗文化表演、日本的傳統歌舞伎演出等等,都已經行之有年,並且成為該國觀光的重要項目。
進劇場看戲,是很多台灣藝文愛好者日常生活中很真實的一部分,但無論傳統戲曲或現代戲劇,一直都只是很自然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並沒有被刻意打造為觀光項目。然而,戲曲做為傳統文化最鮮明的標誌,不管從推廣觀光,或文化行銷的角度,都很值得「置入」在旅遊行程之中,「行銷」給那些想要東看西看的遊客們。
概念最鮮明的觀光劇場,要算是辜家的「台北戲棚」了。辜家愛好戲曲是有歷史的,辜振甫之父辜顯榮曾經擁有日據時期台北城外最大的戲院「新舞台」,也就是現在東區最重要的劇場松壽路「新舞台」的前身。2004年,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更在中山北路台泥大樓中的「士敏廳」開設了「台北戲棚」,針對觀光客規畫了90分鐘的表演,把民俗技藝、民俗音樂、原住民樂舞、曲藝及戲曲都包含進去,不僅附上中、英、日文字幕及專人解答,還要演員在幕前後和觀眾交流,真可謂用心良苦。
公家規畫的觀光劇場,最具規模的要算是傳藝總處所在的宜蘭傳統藝術園區了。區內有大小兩個劇場,固定安排演出檔期,遊客們來到園區,可以先抽票等候看戲,時間到了便依序入場,也可以隨意觀賞園區的戶外劇場演出。許多人原本只是想來逛逛傳藝大街,意外的接觸了傳統戲曲。
台北市成都路的二層樓紅磚建築「紅樓劇場」,舊稱「八角堂」,也是一個觀光劇場的好據點。位於西門町的這座劇場,光復後專門演出外省戲曲,2002年由市政府委外重新開張,維持了過去「茶園」看戲喝茶吃點心的輕鬆氣氛,極具特色。
設在中正紀念堂底座的「演藝廳」,自2011年10月起也加入了觀光劇場的行列。紀念堂遊人如織,平易近人的表演廳,確實很適合用來介紹戲曲給遊客。首輪節目是「當代」的「傳奇風雅」,由年輕演員擔綱,演出《兄妹串戲》等幾個熱鬧好戲。《兄妹串戲》是傳統劇目,「當代」以令人驚嘆的巧思,將之改編為介紹戲曲藝術的串聯橋段。擔綱的林朝緒和錢宇珊表演能量驚人,讓觀眾見識到傳統戲曲對演員身體的訓練和藝術的精緻。
以上幾個觀光劇場可謂各具優勢,相較於外國的觀光劇場,它們的觀光味不是那麼重──只有「台北戲棚」和傳藝園區專為遊客服務,而且只有「台北戲棚」的節目專為遊客設計。從另一個角度說,真實感相對也比較高,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台灣特色吧,落實生活,親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