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入觀光,行銷傳統文化──台灣的戲曲觀光劇場
1月
19
2012
兄妹串戲(歐陽珊 攝)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16次瀏覽



所謂「觀光劇場」,顧名思義,指的是專門演戲給觀光客看的劇場。在觀光劇場裡演出的戲劇,當然就叫做觀光戲了。這幾年「文化創業產業」常常被提起,為了擴大產能,提高產值,也為了介紹國家文化,觀光劇場的概念開始受到注意。

世界上最著名的觀光劇場,莫過於位於紐約曼哈頓的百老匯劇院區了。區裡劇場林立,上演知名的定目劇。觀光客來到紐約,都要來此朝聖一番。這裡的演出,不可避免的較偏娛樂取向,不管你喜不喜歡,它的劇場技術可絕對是一流中的一流。

亞洲也有許多著名的觀光戲劇,例如泰國的人妖秀和傳統民俗文化表演、日本的傳統歌舞伎演出等等,都已經行之有年,並且成為該國觀光的重要項目。

進劇場看戲,是很多台灣藝文愛好者日常生活中很真實的一部分,但無論傳統戲曲或現代戲劇,一直都只是很自然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並沒有被刻意打造為觀光項目。然而,戲曲做為傳統文化最鮮明的標誌,不管從推廣觀光,或文化行銷的角度,都很值得「置入」在旅遊行程之中,「行銷」給那些想要東看西看的遊客們。

概念最鮮明的觀光劇場,要算是辜家的「台北戲棚」了。辜家愛好戲曲是有歷史的,辜振甫之父辜顯榮曾經擁有日據時期台北城外最大的戲院「新舞台」,也就是現在東區最重要的劇場松壽路「新舞台」的前身。2004年,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更在中山北路台泥大樓中的「士敏廳」開設了「台北戲棚」,針對觀光客規畫了90分鐘的表演,把民俗技藝、民俗音樂、原住民樂舞、曲藝及戲曲都包含進去,不僅附上中、英、日文字幕及專人解答,還要演員在幕前後和觀眾交流,真可謂用心良苦。

公家規畫的觀光劇場,最具規模的要算是傳藝總處所在的宜蘭傳統藝術園區了。區內有大小兩個劇場,固定安排演出檔期,遊客們來到園區,可以先抽票等候看戲,時間到了便依序入場,也可以隨意觀賞園區的戶外劇場演出。許多人原本只是想來逛逛傳藝大街,意外的接觸了傳統戲曲。

台北市成都路的二層樓紅磚建築「紅樓劇場」,舊稱「八角堂」,也是一個觀光劇場的好據點。位於西門町的這座劇場,光復後專門演出外省戲曲,2002年由市政府委外重新開張,維持了過去「茶園」看戲喝茶吃點心的輕鬆氣氛,極具特色。

設在中正紀念堂底座的「演藝廳」,自2011年10月起也加入了觀光劇場的行列。紀念堂遊人如織,平易近人的表演廳,確實很適合用來介紹戲曲給遊客。首輪節目是「當代」的「傳奇風雅」,由年輕演員擔綱,演出《兄妹串戲》等幾個熱鬧好戲。《兄妹串戲》是傳統劇目,「當代」以令人驚嘆的巧思,將之改編為介紹戲曲藝術的串聯橋段。擔綱的林朝緒和錢宇珊表演能量驚人,讓觀眾見識到傳統戲曲對演員身體的訓練和藝術的精緻。

以上幾個觀光劇場可謂各具優勢,相較於外國的觀光劇場,它們的觀光味不是那麼重──只有「台北戲棚」和傳藝園區專為遊客服務,而且只有「台北戲棚」的節目專為遊客設計。從另一個角度說,真實感相對也比較高,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台灣特色吧,落實生活,親切自然。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原本以為「正義」的問題都給楊牧、汪宏倫說完了。最近赫然發現,「轉型正義」的問題或許不在「正義」,而是「轉型」。誠如汪宏倫所指出的,「轉型」的原意是一個有具體歷史脈絡、階段性任務的「過渡時期」,而當前的問題正是用「正義」的超級政治正確和「人權」的普世性,掩蓋了對於現在究竟處於哪一個歷史階段的辨認。我們正經歷的「轉型」究竟是什麼?
4月
18
2024
同時,我愈來愈感覺評論場域瀰漫一種如同政治場域的「正確」氣氛。如果藝術是社會的批評形式,不正應該超越而非服從社會正當性的管束?我有時感覺藝術家與評論家缺少「不合時宜」的勇氣,傾向呼應主流政治的方向。
4月
18
2024
首先,出於個人感覺的主觀陳述,憑什麼可作為一種公共評論的原則或尺度呢?我深知一部戲的生產過程,勞師動眾,耗時費工,僅因為一名觀眾在相遇當下瞬息之間的感覺,便決定了它的評價,這會不會有一點兒獨斷的暴力呢?因此我以為,評論者對「我覺得」做出更細緻的描述及深入剖析,有其必要。
4月
11
2024
「我」感到莫名其妙,「我」的感動,「我」沉浸其中,在修辭上會不會不及「觀眾」那麼有感染力?而且「觀眾」好像比「我」更中性一點,比「我」更有「客觀」的感覺。
4月
11
2024
對我來說,「文化」其實更具體地指涉了一段現代性歷史生產過程中的歸類,而懂得如何歸類、如何安置的知識,也就是評論分析的能力,同時更是權力的新想像。
4月
11
2024
假如是來自京劇的動作術語,比如「朝天蹬」,至少還能從字面上揣摹動作的形象與能量:「腳往上方」,而且是高高的、狠狠用力的,用腳跟「蹬」的樣子。但若是源自法文的芭蕾術語,往往還有翻譯和文化的隔閡。
4月
03
2024
我們或許早已對「劇場是觀看的地方」(源自「theatrum」)、「object」作為物件與客體等分析習以為常,信手捻來皆是歐洲語系各種字詞借用、轉品與變形;但語言文字部並不是全然真空的符號,讓人乾乾淨淨地移植異鄉。每個字詞,都有它獨特的聲音、質地、情感與記憶。是這些細節成就了書寫的骨肉,不至有魂無體。
4月
03
2024
三齣戲串聯的遊走式劇場匯演《歡迎搭上蘭城漂浮巴士》。匯演總長度將近兩小時,幾乎繞行了羅東文化工場的整個戶外平面區域。雖然名為小戲節,卻擁有坐看魔術秀、漫步文化園區和歡唱遊覽車卡拉ok的多元體驗。各別規模較小,整體演出卻很豐富,頗有參加輕裝版豪華旅行團的樂趣。
10月
12
2023
于素貞透過操偶白素貞、投射許仙、扮演法海,來消化「妖種」所留下的創傷,最終拾回具備能動性的自己。于素貞不可能也不會因成為神通廣大的白素貞而解決問題。於是當于素貞最後唱完「只剩我一人」後,便默默將耳環取下,
8月
3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