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我們見識周善祥堅實的美學原則、鮮活獨特的視角,音樂從而鮮活地重生,卻又化成屬於他的模樣。那是一種智性與眼界的無上享受,也是長期保守的台灣古典樂壇裡最獨特的身影。(顏采騰)
6月
23
2022
比起如古樂大師史戴爾(Andreas Staier, 1955 -)那樣殫精竭慮地吸納時代風格與傳統、把曲子丟進一個由音樂學研究層層推擬出的過往時空,周善祥所做的反倒是直接將巴赫的作品攤在當代的光線之下,和作曲家平起平坐,甚至撒野式地在《郭德堡變奏曲》上盡興遊玩、激發他的演奏創意⋯⋯原曲雖只有三十段變奏、六十個段落,聽眾卻彷彿見識了一百二十個境況各異的風景。(顏采騰)
1月
22
2021
陳必先彈奏的巴赫清澈、流暢,善於以細膩的觸鍵讓音樂歌唱,這也是陳必先一再強調巴赫音樂的特點。與其發掘巴赫在音樂中加入了各種表徵與「密碼」,不如回歸到音樂本身。(武文堯)
1月
25
2019
《祭歌》使用貼近大眾的音樂語彙,傳達出思念與民族的情感,顏名秀用交響樂無限擴充了古調的格局,也用音樂延續了卡族人保存文化命脈的決心,讓更多人看見這珍貴的資產。(劉馬利)
3月
09
2018
保持著流動性,在節制的情感中卻仍然能讓樂團演出柴科夫斯基動人的旋律。簡文彬刻意以一種淡然、平穩、明晰的態度處理一般認為是浪漫、優美、感性的柴科夫斯基,其效果無疑是十分成功的。(武文堯)
3月
09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