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當眾樂器發出聲響的一瞬,舞台上的人們僅有一個目標,那便是將音樂發揮到最理想的狀態。《迴旋匈牙利》來自「黃俊文與好朋友們」,當中純擊樂與純絃樂的兩首室內樂曲帶給聽眾不同滿足,令人醉心於室內樂的美妙存在。
1月
24
2024
由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準・馬寇爾所組建的「國家青年交響樂團」除了是今年初登場的團體,也是新任總監成績單上的一項,對於年輕學子,能和有豐富歷練的國際級音樂家合作,並且演出多場音樂會,絕對是難得且寶貴的經驗
8月
16
2023
若能花更多篇幅讓新任總監分享分享曲目對於台灣、NSO或是自己的意義,或許在演出前就能先與觀眾建立一座更穩固的橋樑(這一點前總監呂紹嘉有不少著墨),而這些元素在累積以後,他又會將樂團帶至何處,除了未來長遠的觀察,也期待總監與樂團的主動說明。
7月
18
2023
NSO 演出由指揮馬寇爾親自改編的《指環之旅》——十六小時的巨作要濃縮成四十分鐘的精華版,哪些要保留、保留多少,對於編曲者皆為高度的難題。(徐韻豐)
8月
04
2022
非常出人意外地,當晚最動人的音樂時刻,反倒是音樂會最一開始,世界首演的梅宇軒《鯨落》:在這首小而美的一分鐘交響曲中,木管音群反覆交織,充滿拉威爾式的音樂光彩,三段體裁簡明而意圖清晰,不致過短。如此耽美的仿法音樂氛圍,才是我認為馬寇爾最擅長的風格。音樂演出真的不必總是動用史詩巨作,有時只需那一點點的,細緻的美。只要足夠地美,音樂再短都足夠。(顏采騰)
12月
27
2021
馬寇爾與NSO在這場音樂會中雖然實現了一場完成度相當高的演出,在細節處理上仍有許多進步空間,兩者之間似乎仍須時間磨合。當前新顧問(準總監)與樂團仍處在合作關係起步的接段,還未培養出良好的默契與演出風格,但筆者相信隨著時間的增長,未來馬寇爾必定能讓NSO呈現出一種不同的音色與表現風格,兩者之間所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且讓我們拭目以待。(武文堯)
12月
17
2021
相較於上回的《幻想交響曲》,筆者認為NSO本次的演奏並未達到上回立定的高標準:自第一樂章起,聲部之間的傳遞便略顯凌亂,弦樂的撥奏,時常無法完整地搭上木管獨奏,馬寇爾也未能在當中達到理想的調和⋯⋯(徐韻豐)
12月
17
2021
這場音樂會,我是透過YouTube線上直播欣賞的。少了現場的渲染力與氛圍,呂紹嘉的指揮予人與現場不同的感受。⋯⋯在線上直播的這端,一言以蔽呂紹嘉在《深刻・如歌》的詮釋風格,就是「對於流暢的迷戀」。(顏采騰)
8月
04
2021
一般的年輕指揮,常以青春洋溢的熱情取勝,雖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卻常會抹滅音樂裡重要的本質,進而讓樂音淪落為破碎而時刻性的感官刺激。相較於一般動態極大的年輕指揮,楊書涵的指揮手法相對簡明,甚至已有中年成熟的雛形。而呈現出來的結果是把雙面刃,於本文詳探。(顏采騰)
3月
25
2021
無論如何,這便是呂紹嘉與NSO近年合作成果的全貌了。除了稍嫌有失平時水準的弦樂群外,指揮與樂團兩造藝術造詣的天花板皆在此場演出中展露無遺,對演出者以及聽眾歷年來共經的花火與風霜都做了最終的歸結。(顏采騰)
6月
30
2020
在肺炎疫情持續延燒的當下,人人自危,彼此的疏離感、猜疑與不理解不斷地加深;NSO國家交響樂團在決議不取消演出的當下亦罵聲四起——但或許在音樂會之後,我們都理解到這是一個再明智也不過的抉擇。(顏采騰)
2月
12
2020
本場演出「本來」便是已訪台數度的柏林愛樂前樂團首席布拉赫擔綱領奏與協奏曲獨奏的一枝獨秀。但計畫總趕不上變化,布拉赫因健康因素而臨時取消了行程。NSO因而臨時邀請俄國小提琴家伊利亞.葛林戈斯來臺緊急救火⋯⋯曲目由領奏改為指揮帶領後,樂曲的「詮釋」便有了更多值得討論的空間。(顏采騰)
11月
05
2019
除了也許無法擋的中產階級拘謹(且昂貴)的魅力誘惑,華格納鐵粉旅行團逐漸成團之外,是否亦可期待更加批判性地觀看樂劇,成為蕭伯納筆下的完美華格納人,未必是老蕭期待的費邊社會主義,或許由不同製作風格,激盪出尼采式的價值翻轉,造成華格納、尼采、蕭伯納都期待的個人至社會的改造?(王寶祥)
10月
15
2019
「一桌二椅」的概念是相當好的出發點,但在實際運用上應是相當困難的,如何讓寫實的一齣歌劇,朝向寫意的、京劇式的、充滿象徵元素去發展,還必須與所有環節相配合。(武文堯)
3月
05
2019
視覺極大化的母題貫穿拉夫拉的歌劇製作,以強烈的燈光,搶眼的布景,吸睛的機械,企圖與華格納強勢又繁複的音樂一較高下,而視覺語彙編織的敘事,訴諸的可能是感官多於理智。(王寶祥)
10月
22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