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奇蹟《簡文彬與柴五》
3月
09
2018
馬可・布許柯夫(NSO國家交響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43次瀏覽
劉馬利(專案評論人)

在古老與時尚中流轉,在傳統與新創間穿梭;口耳相傳的古調綻放出聲響的五顏六色;小提琴在古典與爵士在切分音中交融;識辨晰清的俄式浪漫結合循規蹈矩的西歐樂統;那一晚,我們見證交響的豐富美學,這群年輕有活力的音樂家在簡文彬的帶領下,把音樂所有的對比、衝突、和諧、模仿,盡在交響樂中折射出最燦爛的聲音全景畫。

顏名秀是活躍於國際間的作曲家,作品備受肯定,將自己多年努力所養成紮實技術,結合傳統的卡那卡那富族古調《祭歌:母親 父親》,藉由交響化的形式讓傳統古調呈現新的樣貌,締造全新的音樂美學。一開始的銅管揚起於五聲音階中,如號角齊鳴(Fanfare)般莊嚴而燦爛,像是來自遠方的呼喚,將古老的語言經由反覆、模仿、移位、轉化等等手法,成為匠心獨運的藝術創作。

《祭歌》使用貼近大眾的音樂語彙,傳達出思念與民族的情感,顏名秀用交響樂無限擴充了古調的格局,也用音樂延續了卡族人保存文化命脈的決心,讓更多人看見這珍貴的資產,在音樂中聽見古老而遙遠的神話傳說,在交響共鳴的樂聲中,延續了民族的香火。

布許柯夫,這位出生於音樂世家的年輕小提琴家,在國際大賽中脫穎而出,活躍於音樂界,他身手矯健,斯特拉汶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在他的手中不僅展現絃樂的圓滑柔美,更激盪出木管般繽紛多彩的音色,簡直把手中的「一弓四絃」給交響化了。不僅如此,他也讓音符婆娑於義大利喜歌劇、巴洛克大協奏曲、創意曲、爵士風格,運弓的穩定與把位的精準,一切是如此的順理成章且水到渠成。

安可曲先後演出易沙意《第五號奏鳴曲》及巴赫《G小調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他的真功夫更是清晰可見。布許柯夫的易沙意從極弱到最強,猶如旭日東昇般的引人入勝,而在巴赫的作品中,情感的表達不慍不火、層次分明,用弓與絃勾勒出墨分五色細膩差異。再加上斯特拉汶斯基早就在作品中明顯的向巴赫看齊,也加入了二十世紀的獨有的音樂語彙,所以從布許柯夫的拉奏中,又可見證到這一切的承先啟後。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演奏完巴赫的最後一個音之後,音樂廳的空氣開始凝結成一股強大的內聚力,全場在沉靜六秒鐘後才開始報以熱烈的掌聲,也可看出NSO多年耕耘已培養出一群有藝術品味的觀眾,也相信很多朋友跟筆者一樣,開始期盼未來聽到他的個人獨奏會。

簡文彬與NSO的絕佳默契自然是不在話下,這位曾擔任音樂總監長達七年之久的指揮家,曾將NSO帶入另一個高峰,除了經典曲目之外,更擅長詮釋當代音樂,積極鼓勵國內作曲家創作交響樂作品,並錄製《樂典》系列錄音,用聲音記錄我們的歷史。此次詮釋顏名秀的新作,再次看到他對於當代作品的洞察力及啟發力。

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師法貝多芬的創作技巧,用最單純的動機,貫穿於樂曲形式、配器方式、旋律進行、和聲架構等等要素中,環環相扣,和聲節奏更是關鍵,所以不僅需要每一位團員紮實的演奏能力,團體默契更是致勝關鍵。在簡文彬的指揮下,團員的表現充滿自信,盡情揮灑浪漫的熱情,但最令人感動的莫過於台上所凝結出的團隊精神。要不然在第二樂章的前幾小節,在B小調絃樂所表現出深邃的聖詠風格,如何能情感濃郁地擁抱法國號主旋律?在第三樂章的低音管與法國號所支撐的絃樂主旋律、之後出現的管絃交錯的切分音節奏,為何又能如此具有舞蹈性呢?

《簡文彬與柴五》

演出|國家交響樂團(NSO)、簡文彬、馬克・布許柯夫(Marc Bouchkov)
時間|2018/03/03 19:30
地點|台北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保持著流動性,在節制的情感中卻仍然能讓樂團演出柴科夫斯基動人的旋律。簡文彬刻意以一種淡然、平穩、明晰的態度處理一般認為是浪漫、優美、感性的柴科夫斯基,其效果無疑是十分成功的。(武文堯)
3月
09
2018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