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不過當我們在《大燈對》裡滿足於北管曲牌調性旋律的乍現、又或是驚嘆於丞舞團隊骨牌式地推倒層層書籍的創意時,也該有所警覺:這些表達的手法是否不知不覺間,帶著我們走向了如現代人麻痺地觀賞影視媒體,或是邊開車邊聽廣播音樂那類散心分神、只求片刻感官解放的觀賞方式?我們對於「表演藝術作品」的界定,究竟該在哪裡劃下界線才是健康的?(顏采騰)
8月
28
2020
1028
或許對追求音響效果的發燒友而言,梅塔的馬一(馬勒第一)顯得有些激情不足,然而筆者卻在這次的演出中聽見一位老指揮生動、自然的調度,不用太戲劇化的表達,繞樑數日仍深深震撼著。梅塔的馬一,解開了標題〈巨人〉所代表的真正意思。(武文堯)
12月
10
2018
1904
普遍認知現代音樂是專業小眾的這句話,似乎暗示了只須請少部份的專業的人士來參與的心態。面對這個窘境,大家常推托一句話:「交給歷史來決定」,那麼,誰是歷史?是某一位再世司馬遷的專業之「筆」?還是廣大市場現實的「消費力」?還是更抽象的文化氛圍「集體反應」?我們都需要,但我們長期缺的是後兩者。(沈雕龍)
10月
18
2018
1405
6月
19
2018
1196
以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為例,范志登以一個穩定、中庸的速度展開,不同節拍的轉換與複雜的重音、節奏型,都被范志登處理的十分清楚。這樣一首編制龐大、極為複雜的作品,竟被范志登梳理的有條不紊,讓人聽得相當過癮。(武文堯)
3月
21
2018
1363
保持著流動性,在節制的情感中卻仍然能讓樂團演出柴科夫斯基動人的旋律。簡文彬刻意以一種淡然、平穩、明晰的態度處理一般認為是浪漫、優美、感性的柴科夫斯基,其效果無疑是十分成功的。(武文堯)
3月
09
2018
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