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將《海江湧》視為開幕儀式功能為主的演出活動,享受現場和樂融融,十足的歡慶氛圍,即是一項顯著成就;但若關注本次計畫由公部門與地方民間挹注的資源與濃厚感情因素,還有阿伯樂戲工場、台南人劇團兩個共製單位的近年發展,則不免抱有更高的寄望了。(楊美英)
5月
08
2019
在作品的內容,同時透過知識與身體層次,廣納在地元素;而在作品的形式層面,透過吟唱精神,以及對歷史、生活的積極態度,反覆確認,也因此重新啟蒙了所有人對當下台江的感受與定義。於是,一種內在充足、圓滿的意義生產過程,在戲劇搬演過程裡被自然而然順利完成了。(張敦智)
5月
03
2019
 
《塭田兒女》不僅藉由藝術力介入公領域(社會參與、社區意識),更讓即將消失的語言與藝術表現方式達成和諧。正因為演員使用的語言非來自書面體,從民眾劇場的庶民性來看,也改寫了主流美學的語言規訓,把「鄉土寫實」重新置回戲劇脈絡,在虛構場景裡重建語言的真實。(紀慧玲)
5月
02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