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隱匿的絮語《島上女人》
9月
29
2014
島上女人(On Stage表演藝術工作坊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87次瀏覽
吳至正(電影部落客)

甫獲得2014藝穗節佳作的《島上女人》,舞台上幾無任何的配置,沒有炫麗的燈光、精緻的道具、浮誇的演出,惟有昂然站立的五位女演員、在空氣中震盪的獨白和深刻入微地表情與肢體表現。哦﹗如果要說第六位隱形又功不可沒的演員,便是周星馳電影中被譽為十大武器之首的折凳;五張折凳,它這次不用來敲人,反倒是如同五位優秀的演員,在舞台中移動、穿梭、發出聲響,彷彿會呼吸一般。

在單純的舞台上,舉凡曬衣服、炒菜、夾筷子、揀芭樂的動作均是無實物演出,還得表現搬物品的負重感、拖地時所受的摩擦力、撥弄河水在手指間的質感,這對於演員與觀賞者而言,毋寧是無比的挑戰。卻也因為拿掉所有可以輔助戲劇畫面的佈景、配樂等元素,使得在這聲光繽紛、資訊爆炸的時代,觀眾可以心無旁鶩地走入五位女人的心靈之島,於是乎,剎那即永恆,成為住在上頭的島民。

約莫七十分鐘的演出裡,演員每分每秒都得聚精會神,即便不在獨戲時,還得幻化成背景、發出各種音效、甚至是搶食、倒地,成為一種意象般的存在。像是第二段四川新娘陳玲的戲中,肢體的律動與走位的流轉相當引人入勝,言語和手指化為利刃,身體成為移動的佈景,這箇中況味只有透過現場觀眾之眼才能體會。

第一段Joyce/阿蒂的戲當中,用雙人並進交錯的獨白方式來串戲,Joyce肩負起賺錢養家的重責大任,女兒與看護更顯親密,從她不時閃現的落寞神色,突顯出女強人不足外人道的心酸;至於看護阿蒂,則是典型傳統的女性與母親,她不上桌與主人家吃飯、刻意將自我給隱蔽,但從一個動作細節就可以看出她的壓抑:用盡全力的死命拖地—仿若藉此能釋放生活的苦悶、對女兒的思念,然而所有的武裝在家鄉歌曲鈴聲響起時倏然崩坍,鈴聲是家鄉與親情的呼喚,是覺醒亦是打擊,覺醒的是自我,打擊的是她仍身在異鄉的事實。

第三段文珠的獨白裡最後道出:「沒有關係、不要緊,大芭樂、小芭樂攏是芭樂,小芭樂,卡甜啦!」但人終究不是芭樂,要背負著他人的需要與期待,即便有千絲萬縷的心思,卻還是得說「我很幸福快樂」、「我在這邊過得很好」、「我相信我可以」……,聽似說給別人聽,其實是否也正在安慰那不曾被看見的汗淚與心酸?她們將青春獻給這片土地,卻得像芭樂一樣被仲介秤斤論重的挑剔賣出,不論是幫傭、嫁了、生孩子成為母親,難免於要經歷商品化的包裝,至於未來會不會被新家人認可,就各有各自的故事了。

絕大多數歐美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常常笑容滿面的說:「最喜歡台灣人的友善與熱情」。而這些「島上的女人」,大多非來自經濟強國,也沒有美麗動人的金髮碧眼,她們如影子般存在你我生活的週遭,伴隨著垃圾車的音樂出現又隱沒,倘若不一字字挖心掏肺地讀出她們的女人心事,誰又曾正眼看待她們在台灣的適應、身為個體的差異呢﹖

《島上女人》

演出|On Stage表演藝術工作坊
時間|2014/09/10 20:00
地點|穆勒藝文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
《傻子王國》所完成的,便不僅是一齣成功的兒童劇,更是一場溫柔卻深刻的社會教育。《傻子王國》展現出一種可貴的創作初衷——讓戲劇回歸日常,並在共享中實現教育、藝術與情感的多重價值。
4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