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表演的風格化與時間情境《4.48精神崩潰》
11月
28
2014
4.48精神崩潰(南風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43次瀏覽
宋灝(中山大學哲學所教授)

沙拉.肯恩在自盡之前寫成的最後劇作《4.48—精神崩潰》(4.48—Psychosis)中,讀者遇到一位「病人」所經歷的自我折磨和自身分裂,即她與自己存在的掙扎:她不想活了,卻又無從致死。就此劇所營造的氛圍來看,人生介於娛樂與恐懼、渴求和絕望、興奮和失落之間,而生活似乎已經死亡。在「主角」面臨虛無感及死亡誘引之際,他覺察到自己被拋入絕然僅屬自己的存在,通過起起伏伏的內心探索,他尋求自身生存的價值和意義。

在宋淑明的導戲策略下,肯恩的劇本由兩位女性演出,而這次的演譯哲學意蘊特別濃厚。由此表演來看,劇本中的人物被這樣的憂慮所襲擊:自己究竟要繼續生活,還是毋寧選擇死亡?當人的基本存在情形惡化而落入危機時,可能出現所謂的精神崩潰,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促使社會在「正常」與「疾病」之間劃分一條鴻溝。然而,依照這場表演所提供的體驗,落入疾病狀態的人未必不正常,他只不過暴露出我們大家通常所隱蔽、壓抑的人生矛盾和人生困境罷了!

根據佛洛伊德,基於「快楽原則」,人基本上追求生存,但同時卻為背道而馳的「死亡衝動」所支配。那麼,對個人如何離棄此種循環,肯恩不提供答案,但她敏銳地凸顯此原本情境,亦即海德格所命名「向死存在」:人人多少都會體覺到總有一天自己得死,因而人人會為了其尚未喪失的存在感到不安甚或畏懼。一生之路必然將我們帶到死亡去,生活本來意味著死亡。肯恩將此觀點推至極點,經由深刻親密的描述,讓觀眾體驗到「我會死,卻暫且無法死」。以此種情境為軸心的戲劇既非悲劇亦非喜劇,而這種無以解決的困惑就是表演製作的挑戰性所在。

導演讓此存在氛圍落實於一場密集的、展演方式卻單純簡約的表演。她用如心語一般的敘述,消解固定的角色分配,將獨白和對白之間的界限模糊掉,加強台詞的詩意,在內容、心情上顯現多處斷裂和轉換,創作出極為風格化的表演。

嚴謹細膩排練的成果是:在全空的黑盒子舞台上,演員的展演侷限於被縮緊的垂直光柱下,等於她們被囚禁在自己透過身體勢態和互動在此範圍內所開拓的空間,而為自身爭取「在場」。為了營構這種「在場」,即一種強烈的存在感,除了種種姿勢、聚焦的光束、短暫忽偬的樂音及投影之外,此表演還依賴宛如念詩的台詞風格。然而,另一關鍵在於任何表演不可忽略的因素,即時間。這種風格化工夫脫離劇情的時間序列和綿延,而在表演本身的時間狀態上下手。

此次演出特別講究的是近乎生活氣息的一種整體節奏:非常緩慢的開始——突然從演員的嘴巴快速地迸出一連串台詞——速率再度放緩——兩位演員的打鬥…裝在舞台後上方的閃燈持續散出約一分鐘之久極快速的閃光,刺激觀眾的眼目,並鎖定觀眾的專注。猶如一首樂曲一般,演員似乎從中獲得穿梭整場表演的「拍子」,而私密的表演才真正開始。經過種種變易,整齣戲開顯出類似脈搏一樣活生生呼吸的韻律,使得非常嚴肅的主題轉成一場樂舞起伏。這種風格化作用不再局限於光影、空間、身體及獨白,它也直接牽涉當下表演的律動本身。

《4.48精神崩潰》

演出|南風劇團
時間|2014/11/16 14:45
地點|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285展演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沒有華麗的舞台與服飾設計,單純俐落,完全聚焦於演員簡潔的對白與精湛的肢體動作,刻劃出整齣劇作的精髓,觀眾承接一波一波撕裂人心的剖白,激起一陣一陣深沉反思的漣漪。 (鄧昭義)
12月
02
2014
極具變化的聲音展演是本劇的重要特色。演員時快時慢、時而激昂、時而渴求,時而傾訴、時而嘶吼的聲音,頗具節奏性與感染力的被放大和突顯。在許多不可也不忍逼視的片段中,透過聲音而撫觸了痛苦的靈魂肌理。(林素娟)
11月
24
2014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